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82154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音乐与美的教育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奇峰镇学校:刁 敏 学生想要学好音乐,去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兴趣是一个很大的前提,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就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探索,并就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进行阐述。 小学音乐 兴趣激发 方法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

2、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新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鼓励,那么营造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应该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在音乐课程标准前言中也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

3、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真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多年来的教学活动中,我感觉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所想,

4、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爱护着他。上课了,教师首先要面带微笑,来到学生身边,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用优美和谐的音乐师生问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在课堂上犯错或不遵守纪律,教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做到童心未泯,青春焕发,愉快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

5、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1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

6、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

7、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

8、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 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在音乐课上有许多乐器能发出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每当这时学生

9、都很好奇,这些东西怎么会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我会顺势启发他们:“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会发出美妙的声音。还有的东西,通过你们的小巧手一加工,就成了各种各样的乐器。”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了他们的经验之谈:我用树叶和小麦的叶子和麦秆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我用竹筒能敲打出双响筒一样的声音!。我用我爷爷的锄头能敲打出三角铁一样的声音。我用小玻璃瓶装些水,能吹出与空瓶不一样的声音。我家有一棵银杏树,树上结了银杏果,银杏果成熟了,我捡了几个,从一端将果肉掏空,对着小孔能吹出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真好听!真好听!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各自炫耀起了自己制作的乐器。我赶忙说:既然大家这么能干,下星期我们举行

10、一个自制乐器比赛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好!制作的乐器虽然简陋、粗糙,但学生在自制乐2 器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自制乐器展示活动中,他们充满了自豪,也不知不觉的爱上了音乐。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

11、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的灵活运用 五、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学生在兴趣的坚持上,因为时间或是难度等问题,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出来后,不可就此放心,要坚持把兴趣保持下去。灵活的把课件与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持学生的兴趣稳定,让学生的学习时间能更好的延长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情境,

12、构建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经过情境发生的过程,同时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形成一种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教学情境,把娱乐性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音乐作为一种生活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逐渐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认识生活,感受生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设立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借助于图片、实物、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小猫钓鱼这首音乐时,可以先用向学生播放有关于小猫钓鱼的各种视频动画,激发小

13、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在课堂上营造出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此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讨论,或者分角色表演,将抽象的音乐理论课讲授转变为形象生动的课堂,以更加形象地讲授帮助小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比如,在教授小雨沙沙沙这类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而又较为活泼的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设想自然环境,然后将自己比作歌曲中的任何一种景物形象,诸如小雨点、花、草、鱼等,在音乐的演奏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真切的体会歌曲中的各种形象。 六、利用合作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性学习是小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合作意识群体意识。现阶段合作教

14、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各科教师所采纳,实践表明,与各自学习的班级教学方式相比较,学生通过合作性学习之后,在反应速度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把握合作性学习的度,以不断提高合作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音乐教师可以改变小学音乐教学方式,通过合作性教学,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型。 在小学音乐合作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成效。首先,在合作性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组时应该注意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3 保障每个人都在小组内扮演一定的角色,都可以积

15、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由讨论,整合小组的意见,在班级中发言。 通过这样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则可以让每个小学生都有话可说,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其次,小学教师在采取合作教学时,应该注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音乐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艺术,过分压抑的教学环境并不是音乐教学的本质,合作性教学方式是增强课堂活力,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方式。 七、结语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美的享受,音乐教师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美的传播着,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注重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塑造小学生的健全人格。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让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音乐的产生对人类进步产生了深度的影响。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