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82124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 央视纪录片频道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最近非常火,让人看完意犹味尽,看完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感受最深的并不是某个地区某道菜品,而是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坚韧乐观的才智。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1 很欣喜,能在新年到来之际看到一部原汁原味儿的中国风记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原汁原味的“舌尖体”,以美食为承载,以新年作为一个符号,去叙述中国人年节时下的美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对生活的完善期盼。 影片用暖和的镜头记录着繁复的制作流程和漂流各地的游子们漫漫回乡路,那些美味的

2、食物、菜品都代表着完善的象征,那些对团聚的期盼、对家人的思念、对新年的期望和愿景都在这部娓娓道来的舌尖上的新年里。 以前的“舌尖”讲美食,经过镜头的记录,带着你去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八大菜系、民间小吃、街头蜜饯,美食中又蕴含着华夏儿女为人处世的事故哲学。而这一部舌尖上的新年,则是用美食品尝日日冲淡的年味儿。很多儿时对于新年的完善憧憬都随着镜头的远近摇移渐渐出现出来。当大都市里日渐被洋节日侵占的时候,乡野民间却还保存着年节时祭天祭地送灶王爷的习俗。 你是否还记得,那首小时候一向传唱的年俗儿歌,“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二.,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

3、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每当细细读起来这首趣味的民谣,心里都是对过年的怀念和回忆。小时候的我们,过年就是最大的欢快。能够买到过年的新衣,走亲访友,吃不完的瓜子、糖果,还有许多长辈们给的“嘎嘣响”的崭新的压岁钱。那时候的年味儿之于我们,就是过年整的枣花糕、大花卷、饺子就着腊八蒜,还有一根根的吊在屋檐子前的风干腊肠。或许,那些90年月的记忆已经永久的成为了过去,可是舌尖上的新年还是那么恰巧的戳中了泪点。那些父辈的人们,就仿佛被时间停驻了一般,他们依旧坚守着流传几千年的年俗,心中便布满了无限的感慨 或许

4、,有这样感慨的人不在少数。生活在都市的我们被一个个细心包装的洋节日迷得团团转的时候,原本属于我们自我的春节,却在年年的“越来越没年味儿”中慢慢失去了欢快。以前,老辈儿的人讲,过完了大正月,这个年才算完。可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就连个正月十五都过不到就要紧锣密鼓的回来上班,如何还有“闹花灯”的闲暇和心境呢有时候想,对于春节最大的爱护,应当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敬重,让我们有闲暇也有心境去扮靓我们民族的节日。 当然,感慨是个人的。影片本身还是很欢快的。看完电影后,许多人聚在一齐争论舌尖上的新年是适合吃饱了看,还是饿着肚子去看有人说,得吃饱了看,不然看半路就饿不行,怕根本坚持不住;也有人说,还是饿着看

5、吧,不然吃饱了看完还得吃,太长肉了。反正我是饿肚子去看的,一个字,馋啊人还在电影院,心早已飞在了春节奔驰的火车上,期盼着一年一次的大团聚和一桌丰富的年夜饭。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2 这几天,妈妈说新出了一个片子叫舌尖上的中国,很好看,很馋人。也要给我下载看看。 一开头,我还以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些什么新的理论呢。可一看才明白都是讲一些香甜可口的美食。什么螃蟹、鱼、虾、海参反正大多数都是我的最爱。并且还有它们的生长以及制作过程。一共有七集,每一集都有不一样的美食:有酸甜可口的腌白菜;有浓香的糯稻;有喷香的烤鸭。特别是人家捉鱼捉虾的过程。那活蹦乱跳的鱼和那些生长充足的糯稻,还有在浅海海底摸

6、海参、海胆、鲍鱼的潜水员,仿佛就在我的眼镜面前动着,让我想跳起来抓住那些屏幕上的美食。片子的场面许多都在厨房里,上头都是实际的声音。每当我听到那些油在锅里发出的“嗞嗞”声时,我就觉得肚子饿了。还有那些从地里刨出来的笋,炒的时候镜头直接对准锅,那些笋白白得像小孩儿一样可爱。还有那大厨们奇妙的刀功煮功。他们能够把豆腐切成像头发丝那么细的长条,还能够半小时煮好一只大肥猪。非常令我佩服。最好玩的就是楼顶菜园了。夏天一到上头就是一个大凉篷,很壮丽。秋天结的小瓜一个就足以包一大盆水饺。我的菜园子还是自愧不如啊! 舌尖上的中国虽然增加了我们做饭的爱好,可是我一观察上头的美食就不想吃我们家的饭了。说实话,我是

7、实在想扑倒电脑屏幕上大吃一顿去的。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3 一双筷子,一个碗,成就了我们人类的食物,塑造了我们老祖先所传承的东西,厨师不是将多少种调料加入食物中去搅拌,而是发挥食物本身的味道,让我们品尝它那最真实的味道。 这回欣赏的是舌尖上的中国其次季的三餐,对于我们来说,三餐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人每一天忙绿的奔波就是为了能够吃饱,完之后再为下一顿而努力着,叙述了青海玉树巴塘草原上的生活,在草原都是以放牧为主,丈夫和孩子去放牧,女人都是在家里做着酥油茶和糌粑,虽然都是比较简洁的食物,但味道都是极为的鲜美,他们需要进食很多高脂肪的食物来坚持自我体内的温度,供应充饥御寒的能量,还有很多美味

8、的食物。 中国人吃早餐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都有了早、中、晚,三餐的进食方式,看着这上头所讲的美食,我都有一种想要立即飞过去,来品尝那里的美食,我边看边擦着我不争气的嘴,也不知怎样了,就感觉吃了酸梅一样,一向的往下流东西,有可能是我的嘴太不争气了,但我觉得还是里面的食物太美味了,让我欲罢不能。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在劳碌的奔波,三餐能够给我们供应本身原有的味道,让我们能够在惦念家乡的是后就能够体会的回到家里的感觉,每次我从外面回来,妈妈给我做的就是饺子,在我的印象里,吃到饺子也就表示着回到了家里,不管自我的家是好是坏,那是都是你成长的地方,也是你一辈子要守护好的

9、地方。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4 舌尖上的中国2加入了不少人文关怀,用人物故事带出地方美食,比如养蜂人的豆花、香肠、腊肉;麦客的裤带面;海边渔民为女儿学会捕捞跳跳鱼;留守儿童等到父母回家制作鱼酱;归国的老华侨归乡宴上的萝卜饭等。 “脚步的定位是想反映人和食物的变迁。”这一集的导演李勇解读说,“人类为了获得食物到远方去或者付出很辛勤的劳动,食物本身也会迁徙流淌,这归根究竟也和人类的迁徙分不开。” 二、消化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亲情 四川人老谭离开家乡在秦岭养蜂期间,最爱吃妻子自制的爱心豆花,就为了吃这一口豆花,把自我的坏脾气都收敛了,变成了一个惧内怕老婆的老公。山东有个爷爷为了给孙女做煎饼

10、,亲自自制土灶,研磨白薯干等五谷。而摊煎饼的背景音乐是与奶奶的拌嘴,甜美温馨,像是回到小时候,在爷爷奶奶的拌嘴声中,等待温馨的午饭。 在.,哥哥为了给弟弟一份甜美的礼物,爬10层楼高的大树,细心翼翼地在树枝间行走,花了4个小时,只为获得那蜂蜜的甜蜜和家人脸上洋溢的幸福。浙江一位布满爱的父亲,用五年时间练就绝技(20米外精准投钓),在海滩上快速精确地抓跳跳鱼,由于这是他的女儿最爱吃的。还有出海捕鱼的夫妻,因妻子虚弱晕船,丈夫特意为她做海蟹面后才开工,二十年来均是如此。 总而言之,伴着纯真的感情和亲情,听着熟识的调侃,一碗美食表达的就是“爱”。 三、分散着制作团队的倾情奉献 “比如有人会说我想你们

11、来拍一下我们的山药粉,特别好吃”。但它缺少了一个支撑的东西,我拿什么来说它它背后有什么故事可拍每一集的导演会依据主题再去找人物的故事,例如脚步是反应人和食物的流淌变迁,养蜂人是流浪在外查找食物的群体,像留守儿童是带着家乡的食物到远方去,他们之间会构成勾连,食物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流传出去的。 李勇介绍称,每个主题确立后,分集的导演会看许多的书,调查、写文案,“这个过程非常非常长,文案写作是第一个阶段,其次个阶段是调研,就是先确定这一集有哪些美食,再依据单个美食去各个地方,比如鱼酱仅有那个地方才有,我们就去了贵州。不是我们一开头就想拍留守儿童,而是我们到了那里觉得那个人物、他的职业很适合表达这种食物

12、,承载这个地区的美食。”另外,调研事是一个心细活,需要弄清每种食物的来龙去脉,相关的人物故事,甚至是它所属乡村的特质,仆人公小院几点钟光线最好。有时查找人物的过程颇为漫长,也许耗时两三月的时间。 “一边工作,一边吃美食。”这是观众想象中“舌尖团队”的工作状态。但事实上,对一些主创来说,许多美食他们自我都没享受到过原味。“常常是拍完才能吃上一口,而那时已经冷掉,或是拍摄对象吃剩的。”脚步分集导演李勇告知记者。在他这一集里,许多拍摄对象是辗转在全国各地,为猎取食材而辛苦的人们,“为赶拍摄进度,许多时候都没时间吃饭,只能和泡面相伴。” 四、射影.:无奈与心酸 作为美食节目的导演,李勇认为美食是舌尖上

13、的中国2的动身点,但并非全部,“我们是一个美食节目,但不是单纯只做美食的节目,我们想经过美食让大家看到当今中国人生存的状态。”在舌尖上的中国1走红后,有人采访到其制片人,其中一位表示在播出前,他们曾对节目中隐含着的,对中国.问题的揭示而感到担忧,而如今,舌尖上的中国2已无必要将借美食寓.的野心隐蔽,仅第一季中,就流露出对空巢老人问题、中国农村6100万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升学”、“富士康”、“单亲家庭”、“陪读”等也间续在片中消失。 它在记录下美食的同时,更将中国和国人的巨变用饮食串联,透着无奈与心酸。中国最终一批的麦客们,无法撼动机械化带来的职业末路,片中苍天、麦田、裤带面、吼秦腔的壮丽

14、画面,竟然让观者不自觉的将这些场景与白鹿原的语境联系起来,职业割麦人的绝唱让观众感动不已。麦客,是中国千百年传统文化的连续。在广东打工的父母半年来年只能在收割玉米的集结回家小住半个月,而这半个月,恰好是雷山鱼酱发酵成熟的时间,在即将离别时,一家人围在一齐吃了一顿用鱼酱入菜的团聚饭,独自留守家中的小女孩李建英却黯然落泪,由于她没方法不让父母离开,临走前,她和哥哥为父母装了一坛鱼酱。候鸟打工族,是近年来中国人的巨变。 正如结尾文案所述:“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一天三次在舌尖上提示着我们:认

15、清明天的去向,.昨日的来处。” 最新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50字5 几千年来,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域的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像的,那就是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我想,许多人看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由于它激起的口水使我们兴奋,也由于从各地的饮食中我们“看”到了家里的味道。 离开家久了,就常常会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或许我们并不怀念家乡,或许只是家乡对我们魂牵梦萦。 养蜂的女人说,结果我跟她结了婚,风餐露宿的,辛苦得很。出海的女人说,这海洋的钞票难挣,没有牛劲马力难吃海洋衣食。这些都是生活给人的最朴实最直接的感受与阅历。这些感受与阅历,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母亲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我想,对许多人来说,生活都是不简单的,甚至是艰辛的。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可是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可是是回到家里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巴适睡上一觉。 或许我爸妈的饭菜做得并不那么好吃,可是我总是会想吃它,或许我想吃的只是那种味道,别人无法做出来。 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究竟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承千年的信仰,朴实而有力气。认清明天的去向,.昨日的来处。 会不会有那样一种味道,我之后再也没尝到过 舌尖上的中国观看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