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81742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核舟记 班级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4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词语,感受本文描写生动的语言。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资料链接魏学洢,明末嘉善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茅檐集。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1读

2、准字音。罔 髯 箬篷 峨冠 八分有奇 石青糁之 贻 髻 篆章 诎右臂 天启壬戌 钩画了了 2朗读课文,把握节奏。 明有 奇巧人 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珠可历历数也。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3解释词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罔不因势象形 无不 顺着,就着 高可二黍许 大约 上下 尝贻余核舟一 曾经 赠 启窗而观 打开 盖大苏泛赤壁 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舟 石青糁之 涂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 极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其船背稍夷 平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 特别奇妙 高可二黍许 大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如有所语 说话 盖大苏泛赤壁云 句

3、末语气助词 此中人语云 告诉 自云先区避秦时乱 说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原句,并解释词义。明确: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口译全文。2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其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结构特点是 。3 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明确:“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1用原文填空。 文中最

4、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文中能概括王叔远高超技艺的一个词语是 奇巧 。 点明核舟雕刻主题的句子是: 盖大苏泛赤壁云 。 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是后赤壁赋中的, “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 是赤壁赋中的。2翻译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合作探究1文中25段哪些细节体现了王叔叔远雕刻技艺之“奇巧”?(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两段内容)224段为什么不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3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列数字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嘻,技亦灵怪矣哉 。巩固提升朗读文中描述人物的句子,模仿表演。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