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单元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81731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单元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单元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单元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单元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单元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单元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单元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测试卷(一)测试范围: 诗歌鉴赏 时间:60分钟 分数:66分 姓名_ 得分_一、(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

2、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2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 分) _二、(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14-15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鸂鶒:xch水鸟名。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蚕娘洗茧前溪绿”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

3、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D.晚春是山中的忙碌季节,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给人以清新秀美之感。4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_三、(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谢寺双桧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注: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

4、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桧:一种常绿乔木。龙象界:佛界。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全诗开篇围绕“古”字展开,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桧木苍劲、奇特等特点。B颔联写古桧曾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C颈联描摹古桧,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D尾联看似在写长明灯照映桧木多年,实则写出了古桧木长久不衰的生命力。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_四、(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野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

5、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注】省:记,忆。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霜栽:指野菊。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 “微香冉冉泪涓涓”。由于环境恶劣。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难免要清泪涓涓。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D. 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诗人有意识地避实就虚,不作平直语。8. 清吴郡评曰:“此虽咏野菊。细绎通篇词意,多寓言伤感。”试分析这一评价。(6分)_五

6、、(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代边将有怀刘长卿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9.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藉。B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C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D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10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六(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

7、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江上渔者第二句一个“但”字流露出作者对“江上往来人”的强烈的批判、谴责之情。B江上渔者“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主旨所在。C农家望晴“尝闻”二字,一反绝句平直起叙的常法,开头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D江上渔者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在大风大浪里,这条小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让人感觉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12.两首诗所表达的内

8、容与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第七单元测试卷(二)测试范围: 诗歌鉴赏 时间:60分钟 分数:66分 姓名_ 得分_一(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

9、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B上阕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形象。“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C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用长江

10、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D“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人至深。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2词的上片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二(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汉寿城春望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注】本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华表:指路的路牌。才:隐约。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3.下列对诗

11、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B颔联写“牧竖”“行人”,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C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D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4.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约40年。两首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5分)答:三(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寒食雨二首(其二)苏轼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