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81637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安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飞速开展,经济规模急剧扩大,能源、原材料需求 大幅度增加,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满负荷和超负荷运行, 一些制约平安生产的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能解决, 我们仍处在事故“易发期。 在这种形势下, 加强 平安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提高整体应急管理和救援水平, 有效防范事 故灾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应急管理,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政府管理社会、平安监管监察部 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 在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大环境中, 如何建 立健全平安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预防和处置平安生产事故的能力, 是我们必 须认真研究

2、的课题。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 要统筹规划, 调整优化,实现应急管理社会资源的最正确配置; 加快应急管理的 法制化建立, 建立和完善适应地区实际、 本行业特点的规章制度, 抓紧建立健全 各种预防、 预警、预测和应急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 区域内特大生产平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要制 定具体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各级平安监管监察部门要把应急管 理预案和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事项之一,不断完善“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平安生产应急管理新格局。2健全机构,抓好实施 国家平安生

3、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国务院安委会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 包括 平安监管总局在内的国务院有关部门是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 地方平安监管部门 要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平安生产专项预案和平安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规划的要 求,健全平安生产指挥中心建立,立足实际、职责清晰和运行高效的原那么,明 确管理范围、职责、工作程序等,逐步形成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纵向网络体系 和分类管理、分工协作的横向职能体系。3统一规划,分类、分级实施抓紧平安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统一规划, 有利于应急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高效利 用,是应急体系建立工程立项的依据。 各地平安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 规划编制工作, 应急救援体系要统一规划,

4、防止重复建立。 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 政府要按照批准的规划分别组织实施; 建立工程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那么进展优 化,分步分期建立; 建立与运行经费按事权划分原那么由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 企业共同承当; 要按照能够形成平安生产应急救援长效机制进展规划。 规划所涉 及的建立工程主要包括应急指挥系统、区域救援基地建立、骨干救援队伍建立、 培训演练基地建立、物资和装备储藏、技术支持系统等。各地平安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要按照全国平安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立规 划的统一要求, 抓紧制定本地区的应急系统建立规划, 加强与所在省区市有关部 门衔接,争取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 至少要在平安生产

5、 “十一五规划中纳入地方政府规划, 或在地方政府应急能力建立整体规划中通 盘考虑,保证平安生产应急体系建立与平安生产同步进展,协调开展。4完善预案,科学标准。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要重 点抓好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制定工作。 要突出重点, 尽快组织高危行业或规模 以上生产经营单位、 重大群体性活动等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工作。 各类生产经 营单位要根据可能发生的平安生产事故类型及其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 分门别类 制定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多个重特大危险源时, 需要针对每个重特大危 险源,制定科学合理、 切实可行的现场应急预案; 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易发生

6、平 安生产事故的活动和作业岗位, 要制定专门的预案或岗位应急措施。 在企业各类 应急预案中要对应急救援的关键活动编制详细的操作规程。 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 与地方政府的沟通, 明确应急管理属地为主的原那么。 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要与当 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当地平安监管机构 或有关部门备案,各级平安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要依法监视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应 急预案。5信息支撑,灵敏高效 国家平安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是国家平安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组成 局部,是国家平安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运行的根底平台。 指挥系统 信息平台由通信网络等根底设施、 信息资源、 应急信息管

7、理与应急指挥系统、 信 息技术标准体系及信息平安保障体系等主要局部构成。 要求实现国家平安生产应 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国务院、 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 各专业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 机构、地方各级政府平安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及区域应急救援基地之间 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在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立中要坚持以下原那么: 首先,统筹规划、标准先行。 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立涉及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 必须事先做好统筹规划, 制定 不同部门、地区和层级指挥信息平台的功能标准、信息标准、建立标准等,防止 各行其事、重复建立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其次,因地制宜、分级负责。充分 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平安生产信息系统网络和电

8、子政务信息平台, 实现多网融合。 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在满足平安生产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的功能标准和信息 标准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平台建立、 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的新模式。 充分发挥中 央与地方、 政府与市场多方面的积极性。 根据建立资金安排情况和需求的轻重缓 急,分步实施。第三,平战结合、讲求实效。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应该效劳于应急 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主要阶段。只有在平时加强各 类根底信息的收集整理、危险源辨识、监测和保护、应急资源的储藏和管理、应 急预案的完善和演练、应急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完善,在战时才能充分利用信息、 合理调配资源和快速进展指挥决策和指挥调度。6建好队

9、伍,提高素质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提高内在素质,是保证有效实施救援的根本保证。 要坚持以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企业现有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通过 整合资源、调整区域布局、补充人员和装备, 形成能够协调配合行动的平安生产 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队伍建立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各类企业严格按照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采取一定方式, 鼓励企业应急 救援队伍向周边企业和社会提供救援效劳。 二是根据有关行业或领域平安生产应 急救援需要, 依托有关企业现有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如行业互助性质的区域联 防队,加强、 补充和提升救援力量, 保证本行业或领域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和跨

10、 地区实施救援的需要。 三是依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大中型企业现有的专业应 急救援队伍进展重点加强和完善, 建立国家级综合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 专业区 域应急救援基地,实施跨省区、市应急救援。在组建形式和运行机制上,各 地和有关部门要创新机制, 合理引导,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 建立健全应急队 伍保障的长效机制。7搞好培训,加强演练 应急管理的培训、演练要做到标准化、制度化。各级平安监管机构和有关部 门要针对不同类别的救援人员,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催促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开 展应急预案的培训,以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组织、队伍、专家、职工及周边群 众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和程序、 任务和

11、行动、 措施和规程等, 以提高 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 协调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 可 采取桌面演练、功能性演练和现场模拟演练等形式,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搞 形式主义。 参与演练各方要针对所模拟的紧急情况, 执行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任 务和职责,开展应急演练效果评估,明确相关机构、队伍和人员的责任,改善不 同机构、 队伍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 检验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 执行程序的了 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提 高实战运用水平。8开展普查,抓好宣传 要进一步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和应急资源的普查工作。按照分级分类原那 么,掌握本辖区重

12、大危险源情况, 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 建立并实施重大危险源 排查报告制度、 预案备案制度、 隐患治理和监控制度。 要深入开展平安生产应急 救援资源普查,掌握现有救援队伍、专家、物资和装备等资源,建立相应的数据 库、更新和调用方案,实现信息共享,以利于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要切实抓好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各级平安生产监视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平安生产应急预案和事故灾难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编制预案简本、科普读本、影像资料、知识讲座、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利用播送、 电视、报刊、网络、墙报、宣传栏、平安教育馆等多种媒体,宣传应急预案的主 要内容、应急处置的规程,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等知识, 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能力, 强化全社会的平安意识,增强公民 的自我保护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