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81559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企业信用管理,一个“崭新”而又“悠久”的话题。说它 “崭新”,是因为我国企业对它的认知程度非常低,大多数企业甚至 还没有听说过。说它“悠久”,则是因为它在西方国家已经研究和实 践了 100多年,无论从理论知识还是管理技术上都已极为成熟。虽然企业对信用管理知之甚少,但是提到“信用风险”,绝大多 数企业却有深刻的感受。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企业平均无效成本 是销售收入的14%。简单地说,无效成本就是指坏账、拖欠款损失、 管理费用的三项总和。14%是什么概念? 一个销售额1亿的企业,坏 账、拖欠款损失、管理费用三项费用白白消耗掉了 1400万!我国企 业的平均利润率才百分之

2、几,无效成本损失了 14%,企业拿什么赢 利!怪不得企业老总对“信用风险”深恶痛绝。信用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有很多企业讲,坏账、拖欠款不是赊销引起的吗,既然风险这么 大,不赊销不就没有风险了吗?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赊销与 企业的竞争力有密切的联系。经济学里有一个“短缺成本”的概念, 就是说企业如果销售能力不足,短缺成本就非常高昂。随着销售能力 的增强,“短缺成本”逐渐降低。从经营的角度解释,就是说如果企 业销售差,贸易的机会就会被其他企业夺走,企业失去贸易机会,也 就失去了利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经济从商品稀缺阶段全面进入 到商品过剩阶段,商品销售也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

3、场,东西多了, 竞争也就激烈了。那么摆在企业面前的就是信用问题。企业建立信用管理机制,是解决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绝大多数老总在谈到“信用风险”这个话题时,都把责任推到社 会,似乎企业无力改变目前的现状。我们不能否认社会道德水平、经 济秩序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发展对防止“信用风险”的重要性,但是, 对企业来讲,更重要的却是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上个世纪60-70年代,当美国刚刚度过经济危机,步入繁荣的 时候,美国企业也面临着这种高坏账率、高逾期账款率的状况。很多 企业因此破产、倒闭。也是在这个时候,企业信用管理被高度重视起 来。每个美国企业都在忙于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成立信用管理 部门,规范赊销

4、行为。不到5年时间,美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和逾期 账款率大幅下降,同时,赊销比例也节节上升。美国企业能做到的, 中国企业同样也可以做到。建立“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改变企业落后的信用管理状况我们向欧美企业学习什么?简单地说,就是3个信用管理机制的 运用和1个内部信用组织机构的建立。这3个机制分别是:前期信用 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 以及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一个组织机构就是要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信用管理的部门。企业为什么必须建立信用管理部门,不能让其他部门管理吗,比 如业务部门或财务部门?这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西方企业几十年的 经验说明,

5、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否则就无法管好。现 在,只要有一点规模的西方企业,必然有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我国 现在几乎还没有企业建立这样的部门,不过,预计今后几年企业都将 陆续建立起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诸多管理中最有效的管理措施之一,同时也 是一项立竿见影的管理活动。通过对24家建立“3 + 1”科学信用管 理模式的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管理后的第一年,企业管理费用、财 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就从14%下降到9%,赊销额平均 上升13%,坏账率平均下降3.6个百分点,销售未清账期平均缩短 37天,市场占有率不同程度上升,企业现金流量适当,综合经济效 益指标平均上升21%。同时,客户信用数据完整,客户服务质量改 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全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 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