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80705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姓 名翟莉萍性 别女出生年月1960-09籍 贯浙江海宁民 族汉党 派最后学历大专职 称小高职 务教师教 龄29年班主任年限8年任教年级5年级自我剖析(明确优点、找出不足)一、政治思想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2、认真钻研教材

2、,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

3、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7、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上,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一年来,我订阅了大量有关

4、教育教学的书籍资料,取其精华,付之实践;积极参加各类各级教学观摩活动课,课改示范课等,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规划版块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 2009年 9 月 2010 年 12 月)1、总体发展目标职称目标CA.一级教师B.高级教师C.教学名师D师德目标BCA.校先进德育工作者B.区先进德育工作者C.市先进德育工作者D.省先进德育工作者教学能力目标BA.校骨干教师B.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C.市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D.省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班主任能力目标A.校优秀班主任B.区优秀班主任C.市优秀班主任D.省优秀班主任2、专业理论学习目标(可以多选)自学理论书籍共9册A.教育理论6 册B

5、.学科知识3 册教师专业培训ABCA.职务培训B.专业培训C.校本培训D.其它3、教育教学发展目标(可以多选)公开教学ABA.校 级B.区 级C.市 级D.省 级教学比武CA.获校级奖B.获区级级奖C.获市级奖D.获省级奖指导学生竞赛CA.获校级奖B.获区级奖C.获市级奖D.获省级奖指导培养教师BA.见习教师B.初级教师C.中级教师校本课程开发BA.0门B.1门C.2门D.3门学生满意度DA.60以上B、70以上C.80以上D.90以上信息技术BCA.网络应用B.Office和Excel应用C.个人网页D.建资源库教科研论文或案例4篇A.校级B.区级C.市级D.省级或CN、国家级教科研成果 1

6、 项A.校级B.区级C.市级D.省级或国家级4、阶段目标20 09-2010 学年度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2010-2011学年度 加强学习研究20 -20 学年度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间紧迫,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希望学校给予的帮助给我更多的机会学习深造。教学设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翟莉萍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

7、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我们鲸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展的丰富多彩,同学们都报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我们四五班就是每次校本课程的剪纸活动班,你喜欢剪纸吗?瞧,这是老师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好作品。(课件展示剪纸作品)师:现在我们来制作奥运福娃。第一步必须先裁好纸张。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长12厘米,宽18厘米。把这张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

8、,猜猜看,要想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学生猜)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你要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大家。二、解决问题1、师:到底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呢?为了验证一下,请每个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小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剪成彩色的)在长方形的纸上摆一摆,把摆的情况记录下来,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学生分组进行拼摆并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师: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摆的结果。小组汇报师:如何剪才能没有剩余?师:那么这张纸能剪几张?师:还有其他剪法吗?(2、3、6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师: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这些1、2、3、6与12和18有什么

9、关系?我们能不能从12和18的因数上来解释上面的剪法呢?独立观察,总结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师:也就是说,要想正好摆满,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数应既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所以,1、2、3、6是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2和18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数是几?师:我们把这个数称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师:为了更形象地表示出1、2、3、6与12和18的关系我们可以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出来。出示相交的集合圈(用集合圈的形式分别板书12和18的因数,然后把两个集合圈连起来,用交集的形式板书12和18的公因数。)师:中间交*部分1、2、3、6既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

10、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6最大,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出示课件)3、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在小组内合作探索一下找公因数的方法学生探索并交流。4、练一练:用集合圈的形式求出16和2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5、师: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可以用列举法。(出示课件)6、师: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除了用集合圈和列举法之外,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出示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师引出最大公因数是它们共有质因数的乘积。三、练习1、用短除法求36和42的最大公因数。2、生活中的数学:用这两朵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

11、多能扎成多少束?3、拓展练习:先分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18和36 8和96和12 17和1524和72 6和78和16 16和21四、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发表或获奖论文、案例目录日期题 目出版、登载、获奖或在何范围内交流推广2000.12数学概念感性描述全国现代教育艺术研究二等奖辅导学生获奖记录序号学生姓名获奖内容获奖级别获奖时间1高洋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一等奖2005-05教师个性成果资料目录(本栏目记载老师除了教育教学以外的特长项目成果,比如书法、乐器、篆刻等)日期成果名称获奖项目学习版块进修或培训活动记录序 号姓 名培训内容培训级别

12、时 间1翟莉萍校本培训2007-122翟莉萍校本培训2008-083翟莉萍校本培训2009-074翟莉萍校本培训2009-105翟莉萍专家培训讲座2009-10学习版块听数学课后体会姓 名翟莉萍时 间2009-12心得内容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数学校本教学研讨活动,其中有几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中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通过活动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应用题和解决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来我一直认为应用题和解决问题是一回事,只不过是换个名称而已。听了专家的点评,我终于明白二者不光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有质的区别。应用题关注的是它的结构,重点要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正确地列式;解决问题关注的是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后,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团体操,列方阵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样既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