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709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803495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709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709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709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709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709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7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709(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新闻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学基础分三部分内容: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新闻理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新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板块:本体论部分重点阐述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认识论部分重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阐述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以及新闻自由调控;

2、方法论部分着重阐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闻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具体新闻业务实践知识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报道业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闻史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的邸报,小报和京报;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近代国人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新闻工作;国共合作时期的新闻工作;抗日战争、解放战

3、争的新闻事业,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传播工作等。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他新闻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与新闻现象的历史概况,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从历史关照现实,运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外国新闻史是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新闻传播事业生成与发展历史的考察,探索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道路,并进而建立一个反观、思考、研讨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建设的外在参考系统。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基本内容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提升专业素质,开阔专业视野,参考与借鉴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优秀经验,达成“古为今用、洋为中

4、用”的学习目的。二、考试的内容新闻理论部分(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及西方新闻理论评介1、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2、“报刊的四种理论”3、集权主义新闻理论4、自由主义新闻理论5、社会责任新闻理论6、苏联共产主义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8、公共新闻学9、民生新闻(二)新闻1、新闻本源2、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本源观3、新闻和信息的关系4、新闻的定义(三)新闻真实性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新闻真实性的内涵3、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4、失实报道5、失实报道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四)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2、我国新闻学界关于新闻价值概念的讨论3、新闻价值定义4、新闻价值的构成

5、要素5、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五)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1、报纸的产生与发展2、广播电视的诞生及发展3、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性4、互联网媒体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5、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6、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7、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六)新闻业的性质和功能1、新闻业的性质2、新闻业的阶级性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4、新闻业的功能5、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任务6、新闻事业的舆论引导功能(七)新闻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3、新闻自由的本质4、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自由的实质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6、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特点7、新闻控制的

6、实质、目标与途径(八)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的要求(九)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与舆论2、舆论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3、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4、正面宣传与新闻舆论监督5、新闻批评6、开展新闻批评应遵循的原则(十)新闻职业道德1、新闻职业道德的产生2、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评价3、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4、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5、有偿新闻(十一)媒介批评1、媒介批评定义2、媒介批评的对象、标准与类别3、媒介批评的内容与方法4、国外媒介批评理论5、法兰克福学派6、当代文化

7、研究学派7、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新闻业务部分(一)新闻采访1、新闻采访的内涵2、新闻采访的性质3、新闻采访的方法4、新闻采访的作用5、采访准备6、新闻采访的类型7、访问8、观察9、新闻采访的注意事项10、记者的职业道德与修养11、提问技巧12、采访中心理应对13、新闻采访的工作作风14、新闻敏感15、采访角度16、采访中的核实17、广播采访的特点与要求18、电视采访的特点与要求19、网络采访的特点与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2、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3、新闻跳笔4、新闻语言5、消息的特点与优势6、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7、事件性消息8、非事件性消息9、描写性消息10

8、、通讯的基本特征11、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12、人物通讯写作13、事件通讯写作14、工作通讯写作15、风貌通讯写作16、社会观察通讯写作17、专访写作18、新闻特写19、电视新闻与专题写作20、广播新闻与专题写作21、网络新闻写作(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2、新闻稿件的选择3、新闻稿的修改4、新闻标题5、新闻稿的配置6、版面编辑7、图片编辑8、专刊与副刊编辑9、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0、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1、电视节目类型12、广播节目类型13、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14、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含广播电视报道策划、网络报道策划)(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2、新闻评论的特

9、点与作用3、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要求5、广播评论写作6、电视评论写作7、网络评论写作8、网络评论的作用与影响中国新闻史部分(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2、我国最早的报纸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4、定本制度5、明清的官报和京报(二)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鸦片战争前的外文报刊5、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办报活动6、字林西报7、万国公报8、申报和中文商业性报刊9、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三)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2、王韬和循环日报

10、3、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4、梁启超和时务报5、维新派的其他报刊和报人6、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7、维新派的办报思想8、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四)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1、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2、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3、苏报和“苏报案”4、民报5、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6、章太炎的报刊活动7、革命派国内报刊的大发展8、清政府的报刊出版法律9、革命派的办报思想10、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11、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12、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13、癸丑报灾14、民初著名记者(五)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1、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每周评论3、学生报刊的涌现4、新青年的改组5、共产党月刊

11、6、工人报刊的出现7、五四时期办刊业务的改革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六)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向导周报2、先驱等青年团机关报刊3、党领导下的工人报刊4、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5、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6、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7、从北伐战争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的革命的报刊8、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9、封建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10、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11、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12、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七)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1、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2、共产党地下报刊的出版3、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4、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5、红色

12、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6、革命根据地的其他报刊7、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8、申报的改革9、邹韬奋的报刊活动7、斯诺与西行漫记8、范长江的新闻活动(八)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延安的新闻事业2、解放日报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5、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6、抗战初期上海、武汉等地的新闻事业7、重庆、桂林等“大后方”城市的新闻事业8、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9、沦陷区的日伪新闻活动10、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九)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拒检运动”2、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3、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的两条战线的斗争4、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

1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6、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发展7、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十)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闻报道和新闻业务建设4、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人民日报的改版6、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十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1、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事业2、“大跃进”时期的新闻事业 3、 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4、新闻工作的新发展(十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新闻事业2、“文化大革命”中期的新闻事业3、“文化大

14、革命”后期的新闻事业(十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闻事业1、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2、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工作3、九十年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闻工作 (十四)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外国新闻史部分(一) 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1、 外国新闻史的分期2、 集权主义新闻传播体制3、 英法封建专制君主型新闻传播史4、 德意志贵族分封型新闻传播史5、 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新闻传播史(二) 资本自由竞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史1、 渐进改良型英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2、 起伏曲折型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3、 狂飙突进型美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4、 二元变通型德日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5、 市场的竞争西方廉价报刊发展史6、 市场的竞争西方黄色新闻的泛滥7、 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泰晤士报发展史8、 主流权威报纸的典范美国纽约时报发展史9、 近代与现代的西方通讯社发展史(三) 资本垄断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