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8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80315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8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8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8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8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8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8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8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组层级快练(十八)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时间:30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国家统计局2015年4月29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 395万人。结合下表,回答12题。农民工规模(单位:万人)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农民工总量24 22325 27826 26126 89427 395外出农民工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 26412 58412 96113 08513 243举家外出农民工3 0713 2793 3753 5253 578本地农民工8 8889 4159 92510 2

2、8410 5741.四年间我国()A农民工总量的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C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D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慢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2举家外出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A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B定会加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C会减轻城镇的基础设施压力D会导致农村土地的大量荒废答案1.C2.A解析第1题,结合表中2010年和2014年的人口数据,经计算可知,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快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第2题,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会使城镇人口数量增多,

3、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但会加重城镇的基础设施压力;举家外出的农民工会将家中的老人一起带至迁入地,因而会减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2016河南八市联考)下图示意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构成。读图,完成34题。3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A主要迁往东南沿海地区B迁往周边省区的数量较多C以求学、养老为主D以资源开发为主4黑龙江省流出人口结构的影响有()A降低社会抚养比B劳动力短缺C恶化人口性别结构 D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答案3.B4.B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黑龙江人口主要迁往距离较近的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经济相对发达或资源开发地;黑龙江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应该是务工、经商为主。第4题,从

4、图中可以看出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加剧了黑龙江的老龄化,提高了社会抚养比,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短缺,土地利用效率下降。(2015山东)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56题。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5.C6.A解析第5题,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城镇人均收入比农

5、村高。第6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是人口迁出农村后带来的现象,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会使农业生产率上升,不会形成“有地无人种”现象;若城乡协调发展,就能使土地充分利用;农村迁出的是青壮年劳动力,会加剧农村老龄化程度。(2016唐山二模)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为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读图完成79题。7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A总人数已超过了3亿B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C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D月人均收入超过4 000元8出现务工潮倒

6、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D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9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市场供需B能源价格的波动C劳动力年龄结构D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7.C8.D9.A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超过了2.75亿,其中外出农民工的数量接近1.7亿,由此可计算出外出务工人数约占人数的61%左右;2015年我国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超过了3 000元。第8题,我国内地各类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内地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因而使得大量原来外出的农民工选择就近务工。第9题,当劳动力

7、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农民工的收入就可能降低;当劳动力市场供给小于需求,农民工的收入就会增加;因而劳动力市场供需是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2016长沙模拟)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示意。回答1011题。10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环境变化 B婚姻家庭C农业活动 D气候变化11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A春季向东迁移 B夏季向西迁移C秋季向西迁移 D冬季向南迁移答案10.C11.D解析第10题,题干材料显示“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工人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

8、节性,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第11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6分)12(2015顺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我国老龄人口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然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北京2014年的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21.2%。材料二2015年2月某日外地进京人员前十位的来源城市。城市比重(%)1保定13.092

9、天津12.033上海3.854西安1.925郑州1.796深圳1.717太原1.648南京1.639济南1.6210沈阳1.62(1)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具有的特点及带来的不利影响。(10分)_(2)结合材料二,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及成因。(8分)_(3)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吸收大量劳动力。请说出人口迁移给北京带来的好处。(6分)_答案(1)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分)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分)劳动力不足、养老机构发展潜力大。(2分)不利影响:劳动力相对短缺;(2分)养老及相关费用(负担)增加。(社会负担加重)(2分)(2)北京周边;(2分)邻近

10、省区,多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2分)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2分)联系密切,经济活力强。(2分)(3)增加劳动力供给(提供大量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工业服务业发展;(2分)促进经济发展,利于城市建设,环境改善;(2分)老龄化比例减慢(减缓老龄化进程),缓解养老压力。(2分)解析第(1)题,我国目前人口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特点,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第(2)题,表中城市保定、天津等都位于北

11、京周边地区;西安、郑州、太原、济南、沈阳等都属于邻近省区的省会城市,且这些城市都位于东部地区。分析原因主要从北京的拉力入手,从经济收入、就业、医疗卫生、交通等角度分析。第(3)题,联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从对经济、社会、年龄结构、城市化建设等四个角度分析。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2分)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年份比重(%)地区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

12、.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6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4分)_(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10分)_(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原因主要有哪些?(8分)_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任答两点得4分)(2)南部沿海地区。(2分)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得4分)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2分);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分)(3)增多(2分)国家政策支持;(2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2分)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2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