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802184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题1.分布范围可达一个办公室、一幢大楼或一个校园内的网络一般称为()。A. 局域网B. 广域网C. 交换网D. 城域网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A、PANB、LANC、MAND、WAN3. 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是 ( ) 。A. INTERNET4. 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节点间的通信任务的那一部分称为( ) 。A. 工作站B.资源子网C.用户网D.通信子网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比 WAN传输速度快B 、 WAN比 LAN传输距离远C.互连 LAN需要协议而互连WAN不需要 D、通过 LAN可以共享计算机资源6.Internet最早起源于 ()。B. 以太网D

2、. 环型网7. 计算机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包括 ( )。A. 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信道B. 主机、外设和通信信道C.硬件、软件和数据D. 主机、外设、数据和通信信道8. 下面哪一项可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 ( )A. 仅仅是网络的物理设计B. 仅仅是网络的逻辑设计仅仅是对网络形式上的设计D.网络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9. 下面哪种拓扑技术可以使用交换机作为连接器? ( )A. 双环型B. 星型C. 总线型D. 单环型10. 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覆盖范围,而且还在于( ) 。A. 所使用的传输介质B. 所提供的服务C.所使用的协议D.所能支持的通信量11. 下列属于按采用的拓扑结构分类的

3、计算机网络是 ( ) 。A. 星型网B. 光纤网C. 科研网D.宽带网12. 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目的是 ( )。A. 制定网络协议B. 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C.集中计算D. 资源共享13. TCP/IP 的互联层采用 IP 协议,它相当于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 ()。A. 面向无连接网络服务B.面向连接网络服务C.传输控制协议协议14. 推出 OSI 参考模型是为了 ( ) 。A. 建立一个设计任何网络结构都必须遵从的绝对标准B. 克服多厂商网络固有的通信问题C.证明没有分层的网络结构是不可行的D.以上叙述都不是15. 一旦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瘫痪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A.

4、 星型结构B. 树型结构C. 总线型结构D. 环型结构16. 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应用层是最高的一层,它包括了所有的高层协议,下列协议中不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传输层)17. Internet 使用 ( ) 作为通信协议,所以必须安装其协议并将其绑定到“拨号网络适配器”。IPRM18. 以下 ( ) 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A. 文件服务B. 打印服务 C. 电子公告牌( BBS) D.网络管理服务19. 双绞线分为 ( ) 。和 FTP两种C.绝缘和非绝缘两种B. 五类和超五类两种和 STP两种20. 五类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是 ( ) 。21. 光纤的传输距离一般可达

5、到 ( ) 。22. 组建 LAN时,光纤主要用于 ( ) 。的桌面连接的主干连接的所有连接D. 不能用23. 目前常用的网卡接头是 ()。4524. 双绞线由两根互相绝缘绞合成螺纹状的导线组成。 下面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安装方便,价格便宜不易受外部干扰,误码率低通常只用做建筑物内的局域网通信介质、II和III、II和IV、III和IVD.全部25. 某用户打开 Word 文档编辑时,总是发现计算机自动把该文档传送到另一台 FTP服务器上,这可能是因为 Word程序已被黑客植入 ( ) 。A. 病毒B. 特洛伊木马C.陷门匿名服务26.

6、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与双绞线相比具有一系列优点,不属于此优点的是( )。A. 速率高B. 体积小C. 频带窄D.误码率低27.一般来说,对于通信量大的高速局域网,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应该选用( )。A. 同轴电缆B. 光纤 C. 双绞线D. 无线28.为了将数字信号传输得更远,可以采用的设备是 ( )。A. 中继器B. 放大器 C. 网桥D. 路由器29. 网卡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 将计算机连接到通信介质上B. 网络互联C.进行电信号匹配D.实现数据传输30. 提供网络层间的协议转换,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和转发分组的网间连接器是()。A. 中继器B. 网桥C.网关D. 路由器31. 具

7、有隔离广播信息能力的网络互联设备是 ( )。A. 网桥B. 中继器C . 路由器交换器32. 路由器是 ( ) 设备。A. 数据链路层B. 物理层C. 网路层D. 传输层33. 光纤可分为()。单模和多模B. 细光纤与粗光纤C. 屏蔽与非屏蔽D. 有线与无线34. 信息在两端节点之间传输时, 若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转发, 则称这种传输方式为()。A. 存储一转发B. 集中传输C. 分布传输D.广播35. 调制解调器 (MODEM)的主要功能是 ( ) 。A. 模拟信号的放大B.数字信号的编码36. 通信时 , 模拟信号也可以用数字信道来传输 , 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间转换功能的是()。AD37

8、. 进行模拟传输时 , 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 ( ) 。A. 编码B. 调制C.解码D.解调38. 进行数字传输时 ,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 ( ) 。 A. 解调 B. 解码 C. 调制 D. 编码39. 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 , 但某一时刻只允许数据在主个方向上传输 , 称这种通信方式为 ( ) 方式。A. 单工B.并行C. 半双工D. 全双工40. 将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凭信号相同均子信道 , 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 , 称这种复用技术为 ( ) 。A. 空分多路复用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C.频分多路复用D.异步时分多路复用41. 将一条物理

9、信道按时间分为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 , 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 , 这样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 这就是 ( ) 。A. 频分多路复用 B. 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C.空分多路复用D. 时分多路复用42.在 OSI 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A. 物理层B. 网络层C. 会话层 D. 表示层43.一个 IP 地址为,子网掩码为,则IP 地址中表示网络地址的位数是()。44. 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 OSI 模型的(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 运输层45.下列功能中,属于表示层提供的是()。A. 交互管理 B.

10、透明传输C.死锁处理D. 文本压缩46.IP 地址是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数,它通常采用点分()表示。A. 二进制数 B. 八进制数C.十进制数D. 十六进制数47. Internet 上所有计算机是通过什么来相互辨认的 ( ) 。B. 主机名 (HOSTNAME) 地址地址48.Internet 的核心是 ( )协议。IP49.网络中的主机数目为?()50. 在网络中,解决不同系统,如:苹果计算机与 IBM 计算机之间通信时的数据翻译工作是在( )层完成。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会话层 D. 网络层51. 下面的( )不属于表示层标准。52. 6TCP协议提供的是 ( ) 服务。A

11、. 无连接的数据报B. 面向连接的数据报 C. 无确认的数据报 D. 虚电路53.6在 OSI的 7 层模型中 , 物理层是指 ( ) 。A. 物理设备 B. 物理媒体C. 物理连接D. 物理信道54.6物理层的基本作用是 ( )。规定具体的物理设备规定传输信号的物理媒体在物理媒体上提供传输信息帧的逻辑链路在物理媒体上提供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55.IP 地址的格式是 ( ) 个用点号分隔开来的十进制数字。i.56. 以下 ( ) 是用户仅可以在本地内部网络中使用的专用 IP 地址?。57. IP 地址是一组 ( ) 比特的二进制数字组成。58. ( ) 既标识了一个网络,又标识了该网络上的

12、一台特定主机。A. 主机名地址地址D. 物理地址59. IP 地址称为 ()。A. 直接广播地址B. 受限广播地址 C. 回送地址D.简介广播地址60. 8C/S 结构的 LAN中,数据传输的瓶颈在 ( ) 。A. 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的端口B. 交换机与客户机连接的端口C.客户机与交换机连接的网线D. 客户机与交换机连接的网卡61. ping 命令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的单位为 ( ) 。A.毫秒 B. 秒 C. 分 D. 小时62. 网络的主要优点是网络成本低、网络配置和 ( ) 。A. 维护简单B. 数据保密性好 C. 网络性能较高D. 计算机资源占用小63. 交换式局域网增加带宽的方法是在交换机多个端口之间建立( ) 。A. 点点连接B. 并发连接C. 物理连接D.数据连接64. 对于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 ( ) 。A. 工作站B. 网卡C.网络服务器D. 网络互连设备65. 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 )。 A. 数据传输 B. 数据缓存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