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第一大桥立交顶升工程监控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797764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春江第一大桥立交顶升工程监控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富春江第一大桥立交顶升工程监控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富春江第一大桥立交顶升工程监控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富春江第一大桥立交顶升工程监控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富春江第一大桥立交顶升工程监控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春江第一大桥立交顶升工程监控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春江第一大桥立交顶升工程监控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施工监控依据3三、顶升施工监控的目的3四、顶升施工监控内容44.1 施工前桥梁结构状况调查44.2 主梁位移监控44。3 主梁及钢管支撑应力监控64.4 监测频率84.5 施工监控目标94.6 监控注意事项9五、施工监控的仪器、设备及软件10一、 工程概况富阳富春江第一大桥立交位于富阳市主城东南角,北渠与富春江交汇处,是富春主城与杭州、东洲组团、春江组团联系的交通转换节点,是主干路网中二横通道与富春江越江通道联系的交通枢纽,是富阳城市的东大门。本改造工程采用新建北渠平桥+老引桥顶升利用方案,为远期富阳市路网规模的升级规划预留上引桥及花坞路跨线设施实施的可能.第一大桥下引

2、桥原桥跨布置为 (4x20+3x25+3x25+3x20)m四联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高1。4m,桥面宽10.5m.其中顶升部分跨径为(4x20+3x25+3x25),顶升段共230m,整体顶升3。3m高。剩余3x20m连续梁予以拆除,并在顶升段两端新建3x25m与2x25m两联连续梁与地面道路接顺。本工程采用承台-抱柱梁式的断柱顶升的方案.在桥墩一定高度浇筑抱柱梁;在抱柱梁底面设置千斤顶;将墩柱切断;10个桥墩同步顶升抱柱梁;顶升到位后连接墩柱.本方案顶升时支撑基础直接设置于承台之上,上部着力点设于抱柱梁底面上,下部设钢支撑并与承台栓接,并约束顶升部分柱的纵、横向位移,保证其整体稳定

3、性。顶升抱柱梁要求不改变主梁的受力状态,避免对桥面结构造成的损伤和破坏。顶升时,千斤顶加载比例按20%、40%、60、80%、90%、95%、100%分别加载。卸载时根据实际测定反力按加载时的比例反向逐步卸载. 在千斤顶加、卸载过程中,应保证各千斤顶受力均匀。墩柱改造完成后,在墩顶顶升主梁,将原有盆式支座更换为板式橡胶支座,以保证顶升后的结构抗震满足规范要求.支座顶升时,千斤顶应布置在横梁或腹板正下方,施工单位应在千斤顶上、下加设钢垫板使主梁及桥墩混凝土均匀受力,确保局部受力满足规范要求,结构不受损伤。顶升时,千斤顶加载比例按20、40%、60、80%、90、95、100%分别加载。卸载时根据

4、实际测定反力按加载时的比例反向逐步卸载。 在千斤顶加、卸载过程中,应保证各千斤顶受力均匀。二、 施工监控依据本施工监控项目将依据和参照下列规范、标准和文件进行。(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G 025-86)(6)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7)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8) 钢结构

5、设计规范(GB 500172003)(9)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1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12)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13) 砼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762006)(1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三、 顶升施工监控的目的桥梁顶升施工监控的最基本要求是保证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的安全,施工结束后的桥梁线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富春江第一大桥下引桥顶升部分共三联,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分布

6、为4x20+3x25+3x25m,全长230m.施工采用整体顶升方法,将三联上部结构同时顶升3。30m.由于主梁为超静定结构,若各顶升点之间的上升高度存在差异,将导致结构产生附加内力,当高差到达一定数值时,将可能导致梁体开裂,严重时甚至造成梁体破坏,为日后桥梁的安全运营埋下隐患。同时,支撑主梁巨大自重的钢管随着顶升的推进,其长度也不断增加,当主梁达到设计顶升高度时支撑钢管的长度将超过3.3m.若各顶升点因各种原因导致压力分配不均匀,支撑钢管则可能因承受过大压力而失稳,这将极大的危害施工的安全,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主梁结构的位移和支撑结构的受力进行实时监控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就

7、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以及桥梁结构的线形和受力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四、 顶升施工监控内容4.1 施工前桥梁结构状况调查由于第一大桥下引桥在顶升施工前已运营一段时间,对桥梁结构进行调查,其目的是系统地掌握结构物的技术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病害,分析缺陷和病害出现的原因。并通过对比顶升前后结构病害和缺陷发展情况,分析顶升施工对结构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桥梁结构调查的内容包括:(1) 主梁混凝土结构有无裂缝、渗水、表面风化、剥落、露筋、钢筋锈蚀;预应力钢筋锚固区段混凝土有无开裂,沿预应力筋的混凝土表面有无纵向裂缝;(2) 桥面铺装有无裂缝、坑槽、防水层漏水等;(3) 伸缩缝是否破

8、损、脱落、漏水、跳车;(4) 护栏有无撞坏、断裂、错位、缺件、锈蚀、剥落等;(5) 桥面横坡、纵坡是否顺适,有无积水,泄水管是否完好、通畅;(6) 桥梁支座调查,包括:1) 橡胶支座是否老化、变形、脱空;2) 盆式橡胶支座的固定螺栓是否剪断,螺母是否松动;3) 活动支座是否灵活,实际位移量是否正常.调查方法主要以目测为主,辅以必要的测量仪器,包括直尺、裂缝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等。4.2 主梁位移监控(由施工单位承担)主梁各顶升点顶升高度的不一致将在结构内产生附加内力,因此在顶升过程中对结构的竖向位移进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竖向位移的监测包括顶升过程位移实时监测和阶段位移监测两部分.(1)顶升过

9、程位移实时监测位移实时监测指在顶升过程中通过对各顶升点竖向位移的实时测量来判断主梁结构各测点位移是否协调一致,避免因过大的位移差异导致结构开裂或破坏。箱梁的每个桥墩截面均设置为监测截面,全桥共计11个监测截面(图2,截面AK),每个截面布置一个位移传感器.为防止箱梁因横向顶升点位移不同步导致的扭转,在每一联的伸缩缝监测截面横向布置两个位移传感器,全桥共布置位移传感器15个(图3)。ABCDEFGHIJK图2 竖向位移监测截面布置图位移传感器图3 位移传感器平面布置图主梁位移监测采用HY-65050F直线数码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磁轨迹非线性编码技术完成对被测物体直线位移的专用测量数码传

10、感器.它外部主要由可伸缩测杆、金属壳体、输出端子组成;内部主要由集成霍尔芯片、钐钴合金材料、美国进口16位单片机等组成,传感器可通过RS232标准接口,直接同微机连机使用。每台微机通过RS-232/RS485接口转换器在一条四芯电缆上最多可同时挂接255只传感器在线实时监控,有线/无线传送距离可达1km或更远。直线数码位移传感器外形及技术参数见表1。表1 直线数码位移传感器技术参数仪器外形技术指标技术参数量程范围(mm)100最小分辨率(m)1示值误差40时间漂移0.01F。S。/360h温度漂移0. 1/10 F。S.工作电压DC+812 V 150mA工作环境()20+60湿度100% R

11、H防护等级IP65(2)阶段位移监测阶段位移监测指主梁每顶升达到一定高度后(本桥定为0.50m),对桥面高程进行一次全面测量,确定各测点的实际顶升高度,避免因为多次顶升循环导致各测点产生过大的累计高差。当累计高差超过限制值时,应对相应测点的高程进行调整。只有在所有测点的顶升高差均小于规定限值时,方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顶升施工.阶段位移监测截面布置同顶升过程位移实时监测(图2),每一监测截面在桥面设置两个高程测点,分别位于行车道两侧(图4),全桥共设测点22个。桥面高程监测点图4 桥面高程监测点布置图主梁高程测量仪器采用苏光DS05精密水准仪,其外型及性能参数见表2。4。3 主梁及钢管支撑应力监控根

12、据连续梁桥的受力特点,若支点处产生不均匀竖向位移时,在中间支点截面将产生较大附加弯矩,因此主梁应力监控截面均布置在箱梁中间支点位置,全桥共布置6个监测截面(图5,截面AF),每一联2个。每个截面沿横向布置两个应力监测点, 表2苏光DS05精密水准仪参数仪器外形技术指标技术参数每公里往返标准偏差0.5mm放大率38最短视距1。6m补偿器工作范围15安平精度0.3圆水准器灵敏度10/2mm测微范围10mm测微尺格值0。1mm可估读值0。01mm分别位于箱梁底板两侧的腹板底缘(图6、图7)。同时在该截面两侧各选择一根钢管支撑作为支撑结构应力监测对象,每根钢管布置一个应力测点.BACDFEPD3PD4

13、PD5PD6PD7PD8PD9PD10PD11PD12PD13图5 结构应力监测断面布置图1200应力监测截面图6 主梁应力监测断面位置立面图(单位:mm)应力传感器图7 主梁应力监测断面测点布置图应力监测采用HY-65B3000B数码应变表面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来测量结构体在静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微应变。它是一种采用磁感位置编码技术的新型应变传感器。内置霍尔芯片、钐钴合金材料、美国进口16位单片机等当今最前沿电子芯片.HY65B3000B数码表面应变传感器由两部分组成:HY-65B3000B数码表面应变传感器宝石测头+微动测头。其微动测头采用磁性恒力吸附技术,任意姿势均不受重力影响,无蠕变。它直

14、接以数码方式将测量值传送给专门配置的数显表或计算机显示。有线/无线传送距离可达1km或更远。应变传感器外形及技术参数见表3。表3 HY-65B3000B应变传感器技术参数仪器外形技术指标技术参数量程范围()1500最小分辨率()0。1标距(mm)150非线性及准度1.0F。S。重复性及滞后0。5F。S.零点漂移4/4h温度漂移1/工作电压DC+812 V 30mA工作环境()20+60湿度100 RH防护等级IP654。4 监测频率根据桥梁顶升工程的施工步骤,对以下施工工况实施监测:(1) 桥梁称重。根据桥梁上部结构自重的分布特点,各顶升点承受的结构自重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为了防止结构发生不均匀竖向位移,在顶升施工实施之前应对上部结构进行称重,合理分配各顶升点的顶升力。在此阶段将对钢管支撑的轴向应力和梁体竖向位移进行实时监测,确定各点的合理顶升力。监测数据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的数据采集软件采集并实时显示,采样频率为5次/min。(2) 主梁顶升。在各顶升循环过程中,将对钢管支撑的轴向应力和梁体竖向位移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的数据采集软件采集并实时显示,采样频率为5次/min。(3) 顶升阶段完成。考虑到本桥顶升高度大,为防止顶升高度的累积误差过大,将主梁每升高50cm设为一个顶升阶段。每一阶段施工完成后,对桥面线形进行一次测量,确定各测点实际标高与设计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