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前的准备工作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790708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鱼前的准备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养鱼前的准备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养鱼前的准备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养鱼前的准备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养鱼前的准备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鱼前的准备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鱼前的准备工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种放养是池塘成鱼养殖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水温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投放鱼 苗,一些养殖户往往忽视了技术和方法,致使放弃成活率和养成效果不够理想。现介绍鱼种 放养的主要环节及其正确方法。一、池塘清整:清塘清整是养鱼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起到防止决堤逃鱼和防治鱼病的作用。一般 在冬季成鱼起捕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内杂物及过多的淤泥,加固池埂。然后曝晒、冰冻。 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化水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还 能起到施肥作用。二、施足基肥:清塘消毒后5-6天,即可施基肥,使鱼种下塘后有充足的饵料食物。一般每亩施发酵的粪肥 250-500kg,瘦水池和

2、新建池多施;肥水池及老鱼池可少施或不施。用推耙把粪肥搅拌在淤 泥中,这样肥效持久,然后注水。春放鱼种可分次注水,先注约70-80cm,待水色转浓后, 再逐渐加注新水;冬放鱼种一次性注水到最大深度。注水后即可放养鱼种。三、鱼种来源:成鱼塘所需的鱼种,一般尽可能选用自育的鱼种;这样既可做到有计划地生产鱼种,在种类、 数量和规格上满足放养的需要,并可避免长途运输鱼种而造成鱼体受伤或死亡,提高放养成 活率,同时也是高产的保证。如果自育鱼种不够或没有,则应就近购买,并按优质鱼种的标 准严格选择。鱼种运输一定要带水运输,各种操作要细心谨慎。四、鱼种选择:鱼种要从体质和规格两方面严格选择。体质要求健壮、肌肉

3、肥满、体表光滑、鳞片完整,体 色和眼睛明亮,无病和伤痕。规格要求整齐.尽可能放养大规格鱼种。一龄鱼种多选择13cm 以上,二龄鱼种应选择250g左右放养。五、合理混养: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及人工饲料,增加放养密度,因此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 施之一。各种鱼类混养搭配的比例,主要是根据鱼类的不同生活习性、食性和鱼池条件、饵 肥来源等情况来决定。水质较肥的池塘,以鲢鳙为主,搭配一些草鱼及其它鱼种,鲢鳙鱼比 例4: 1;若池塘水质较差,而青饲料供应充足,应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鲢鳙及其它鱼种。 每亩产500kg成鱼的池塘,应放养鱼种1200-1500尾;每亩产500kg以下的池塘,放养鱼 种5

4、00-1000尾。主养鱼占60%-70%,配养鱼占3040%,鲢、鳙鱼之间的比例为4: 1。 食性相近或相同的鱼应尽量少混养或不混养,以防两种鱼争食而影响生长。六、放养时间: 放养鱼种应提早进行,一般在水温610C时候进行,此时鳞片紧密,活动力弱,鱼体不易 受伤,放养成活率高。具体放养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确定,可采用秋放(10月底一一11月初)、 冬放和春放(3月中上旬)。秋放的好处是可以免去并塘越冬的手续,又可使鱼种提早适应成 鱼塘的环境,春放的好处是使成鱼池排十水后可以冬休。七、鱼种消毒:鱼种消毒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放养成活率。鱼种下水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510 分钟,或用10ppm

5、漂白粉或8ppm硫酸铜浸洗15-20分钟。八、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前要“试水”,即在鱼种放养前3-5天,取几条鱼放人待放鱼种的池塘,看鱼在水 中能否存活,待确定鱼能在池水中存活后方可放鱼。严防池水毒性未消失放鱼种。鱼种放养 时温差不能相差较大(超过3C),否则会出现鱼感冒。放养应选择晴天进行,避免雨、雪寒 冷天气鱼种在捕捞出水和运输中受伤。一、合理搭配滤食鱼放养时,搭配三成左右的花白鲢,既能有效地降低水的肥度,又能提高池塘的产量。二、适时注入新水在69月份,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1020厘米。加注新水不仅带入较多溶氧, 还带来池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三、定期泼洒生石灰

6、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浆 后全池泼洒。既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又能预防鱼病。四、合理使用增氧机使用增氧机要正确掌握开机时间。开机时间应采取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 夜开;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晴天中午天天开。运转时间可采取半夜开机长,中午开机 短的原则。五、巧施无机肥当池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时,易形成“转水”,应及时处理。方法是在晴天的上午, 每亩施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5千克,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可有效地保持较长时间的水华 而不发生“转水”。六、坚持巡塘,谨防水质突变每天坚持早、中、下午巡塘,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当池

7、中蓝藻大量繁殖时,应用硫酸铜、 硫酸亚铁合剂(5: 2)0. 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杀灭,然后再更换一部分池水。当发现池水由 浓绿水变为清淡水,发黑、发臭,鱼在池四周活动不正常时,应立即开动增氧机,一方面抽 掉底层水,另一方面立即加入井水等新鲜水,使鱼集聚在注水区,直到鱼活动正常为鱼塘水质注意事项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 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 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养殖过程 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鱼、虾、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

8、病,实现高产、优质、高 效的目的。水质理化因子对养殖的影响1.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存在、危害及控制剧毒物质,水生动物的隐形杀手。1.1氨氮的来源1) 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2) 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3) 外来的污染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1.2氨氮中毒的主要原因1) 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2) 水体pH值较高;3) 底层水缺氧。1.3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对鱼类:鱼溜边漫游,大白天浮头不散,施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1) 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2) 呼吸急促,口时而大张,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3

9、) 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4) 鳍条舒展,基部出血。(5) 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6) 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均呈紫褐。对虾蟹类:体 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颤拌痉挛、狂游、鳃丝肿胀、脱落。1.4氨氮控制指标淡水生物对NH3适应的浓度范围为0.02-2.00mg/L,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渔 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实际养殖中不 应超过0.6mg/L。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 受力不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氨

10、氮含量在0.2mg/L以下。1.5氨氮过高的控制措施预防:经常使用“绿力源”、“益生宝”、“调水益生菌”、“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 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少投喂高蛋白饲料。控制措施:先施用“EM菌粉”和“光合菌”,再使用“高能颗粒氧”、“氨硫亚硝净”或“高 能大粒氧”去除氨氮;有条件的抽去池塘的底层水1/3,然后大量加注新水,施“菌力神” 或“净水利生素”。若发现轻微中毒,用“氨硫亚硝净”;如果中毒程度较重,最好再用“绿 力源”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再施用水质改良剂。2.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危害及控制诱发水产动物暴发性疾病重要因素2.1亚硝酸盐的来

11、源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硝化 过程受阻(使用消毒药剂过多)一水中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一换水、排污不彻底,空气不 通畅,池水中氧气不足。亚硝酸中毒一引发“死底”现象,亚硝酸根毒性又称为高铁血红蛋 白症,也称亚硝酸中毒为“黄血病”或“棕血病”。2.2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原因1)池底老化、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2)放养密度过高、投饵量多;3)精养池排污不彻底;4)水源水质不佳、水质混浊,换水极少。2.3亚硝酸盐中毒症状1)鱼、虾食欲下降,鳃组织出现病变(鳃部肿胀、增生,出现黑鳃或黄鳃),鳃丝呈暗红色;2)体色变深,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

12、呼吸急速,经常上水面呼吸;3)过高可引起鱼虾肝脏出现异变,如空泡化,导致规模性死亡。2.4亚硝酸盐控制标准根据各种鱼虾蟹的养殖情况,为确保其安全,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0mg/L以下。实际养殖中,虾 池亚硝酸盐浓度不应超过0.15mg/L,鱼池亚硝酸盐浓度在0.5mg/L以下。水中亚硝酸根浓度 达到0.1mg/L,即可引发褐血病。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一般与氨浓度呈正比例,池塘中溶氧水 平低时,亚硝酸盐毒性增强。2.5亚硝酸盐的控制措施预防:经常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EM菌

13、” “绿力源”,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控制措施:先每亩米鱼池泼洒“底改王”再使用“水体解毒安”、“氨硫亚硝净”或“高能 粒粒氧”去除亚硝酸盐;对于偏瘦水体,之后最好增施“生态肥水王”、“金满塘”或“特效 肥水膏”,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对于偏肥水体,则再用“底改王”、“绿力源”全池泼洒; 有条件的定期换注新水、排污,施“净水利生素”、“EM菌”、“调水益生菌”。3. 养殖水体中的硫化氢存在、危害及控制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3.1硫化氢的来源(臭鸡蛋气味)1)缺氧条件下,硫酸盐的分解(硫化物还原菌作用)。2)残饵或粪便中有机硫化物的分解(异氧菌作用)。硫化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形成金属硫化 物

14、,使池底变黑f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3.2硫化氢中毒原因1)污泥沉积,缺氧;2)池内残饵多;3)pH值低;3.3硫化氢中毒症状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面上;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减弱; 呼吸困难。3.4硫化氢控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中硫化氢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实际养殖生 产中,硫化氢的浓度也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虾蟹育苗水体中应严格控制在0.05mg/L 以下。3.5硫化氢的控制措施预防:经常开增氧机,定期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 合细菌”、“调水益生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控制措施:先泼

15、洒“光合细菌”,再用“底改王”或“高能粒粒氧”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最 后施“菌力神”、“EM菌”、“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进行水质改良。4. 养殖水体中的pH危害及控制测量水质的重要指标4.1 pH的变化pH值升高一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多、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浓度高pH值下降一水质变坏、 溶氧降低的表现。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而它的变 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pH值6时,硫化物只要以硫化氢的形 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水体易出现缺氧现象;pH值N8时,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 的 NH3。4.2 pH值出现异常的原因pH值偏高或过高:(1)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2)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 以上。(3)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pH值也会偏高。pH值偏低或过低:1)养殖时间较长且长期不清淤的池塘,透明度低;(2)受酸性物质污染。4.3 pH过高或过低引起中毒的症状碱中毒症状:鱼类:受刺激且狂游乱窜;体表大量黏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的分泌 物凝结;pH9时,水体便会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对虾:对虾鳃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