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标准资料集(DOC 27)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790226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设计标准资料集(DOC 27)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产品设计标准资料集(DOC 27)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产品设计标准资料集(DOC 27)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产品设计标准资料集(DOC 27)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产品设计标准资料集(DOC 27)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设计标准资料集(DOC 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设计标准资料集(DOC 27)(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产品设计标准资料集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1 总则.图样必须按有关制图的国家标准或规定绘制,达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图样上名词.术语,代号.文字.图形符号结构要素及计量单位等.均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定.图样上的视图与技术要求合起来,应能表明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及制造检验时必要的技术依据.图样在能清楚表达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尺寸及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前提下,视图的数量应尽量减少.每个产品或零.部件,应尽量分别绘制在单张图样上,如果必须分布在数张图样上时,主要视图.明细栏.技术要求一般应置于第一张上.图样上的产品及零.部件名称.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定

2、.如无规定时, 尽量简短,确切.图样上一般不列入有限制工艺要求的说明必要时,允许标注采用一定加工方法的工艺说明,如同加工.配研.车削等.每张图样按规定填写标题栏,在签署栏内必须经技术责任制规定的有关人员签署.2.图样的绘制2.1 零件图.每个专用零件一般应绘制单独零件图样,特殊情况下允许不绘制.例如:a.型材垂直切断和板材经裁切后不再机加工的零件.b.形状和最后尺寸均需根据安装位置确定的零件.零件图一般根据装配时所需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绘制.零件在装配过程中加工的尺寸,应标注在装配图上,如必须在零件图标注时,应在有关尺寸近旁注明配作等字样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装配尺寸链的补偿量,一般标注在有

3、关零件图上.两个相互对称的零件.一般应分别绘制图样.必须整体加工成对或成组使用而又相同的分切零件,允许视为一个零件绘制在一张图样上,标注一个代号,视图上分切处的连线,用粗实线连接.单个使用而采取整体加工比较合理的零件,在视图中一般可用双点划线表示零件以外的整体部分.零件有正反面(如皮革.织物)或加工方向(如硅钢片,电刷等)要求时,应在视图上标注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图样上未注尺寸极限偏差和形位公差. 表面粗糙度等时,应有相应标准规定,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图样上对局部要素有特殊要求(如不准倒钝.热处理)及标记时, 应在所指部位近旁标注说明.2.2 装配图及总图.产品,部件装配图一般包括下列内容:a

4、.产品或部件结构及装配位置图形.b.主要装配尺寸和配合代号.c.装配时需要加工的尺寸.极限偏差.表面粗糙度等d.产品或部件的外形尺寸.连接尺寸及技术要求等;e.组成产品或部件的明细栏(有明细表时可省略).总图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轮廓或成套设备组成部分的安装位置图形;b.产品或成套设备的基本特性类别主要参数及型号与.规格等.c.产品的外形尺寸(无外形图时).安装尺寸(无安装图时)及技术要求或成套设备正确安装位置的尺寸及安装要求e.操作机构的手柄.旋纽.指示装置等.f.组成成套设备的明细栏(有明细表时可省略).当零件采用改变形状或粘合等方法组合连接时, 应在视图中的中变形及粘合部位.用引出

5、线标注说明(如翻边.扩管.铆平.凿毛等)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材料与零件组成一体时(如双金属浇注嵌件).其附属在零件上的成形材料,可填写在图样的明细栏内,并绘制零件图.标注出型号(代号.名称.规格)即可购置的外购件不绘制图样. 需改制的外购件一般应绘制图样,视图中除改制部位应标明结构形状.尺寸. 表面粗糙度及必要的说明外,其余部分均可简化.2.3 外形图.绘制轮廓图形,标注必要的外形.安装和连接尺寸.绘制或用简图表示时必要时,应绘制机构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轮廓,并标注其尺寸.当产品的重心偏移较大而影响吊装及包装时,应标注出重心的位置和尺寸.2.4 安装图.应绘制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轮廓图形.标明安装

6、位置及尺寸.必要时, 用简图表示出对基础的要求.应附安装技术要求.必要时可附接线图及符号等说明.对有关零件.部件或配套产品应列入明细栏(有明细表时可省略).有特殊要求的吊运件,应表明吊运要求.2.5 包装图.应分别绘制包装箱及内包装图,标注其必要的尺寸,并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当能表达清楚时,亦可绘制一张图样.产品及附件的包装应符合有关包装标准的规定, 绘制或用简图表示产品及附件在包装箱内的轮廓图形,安放位置和固定方法.必要时, 在明细栏内标明包装材料的规格及数量.箱面必须按有关标准标出包装,储运图示等标志.2.6 表格图.一系列形状相似的同类产品或零.部件,均允许绘制表格图.表格图中的变动参数

7、.可包括尺寸.极限偏差,材料.重量.覆盖层.技术要求等.表格中的变数项可用字母或文字标注.形状基本相同,仅个别要素(如孔数.槽数. 孔或槽的位置)有差异的产品或零部件,在绘制表格图时,应分别绘出差异部分的局部图形, 并在表格的图形栏内,标注与局部图形相应的标记代号.表格图的视图,应选择表格中较适当的一种规格,按比例或简图绘制, 凡图形失真或尺寸相对失调易造成错觉的规格,不允许列入表格.2.7 简图2.7.1 系统图.一般绘制方框图,应概略表示系统.分系统. 成套设备等基本组成部分的功能关系及其主要特征.系统图可在不同的层次上绘制.要求信息与过程流向布局清晰,代号(符号)及术语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

8、定.2.7.2 原理图.应标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接,并清楚 地表明产品动作及工作程序等功能.图形符号(代号)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元件的可动部分应绘制在正常位置上.应注明各环节功能的说明,复杂产品可采用分原理图.2.7.3 接线图.绘制接线图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应标明系统内各元器件间相联接的回路标号及方位序号, 必要时加注接线的图线规定及色别.较复杂的产品或设备可使用若于分接线图平组成总接线图.必要时,应表示出固定位置与要求.3.技术要求的书写.产品及零.部件,当不能用视图充分表达清楚时, 应在技术要求标题下用文字说明,其位置尽量置于标题栏的上方或左方.技术要求的条文,应编顺序号,仅一条时不

9、写顺序号.技术要求的内容,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简明扼要,通顺易懂,一般包括在下列内容:a.对材料,毛坯,热处理的要求(如电磁参数. 化学成分,湿度,硬度.金相要求等).b.视图难以表达的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c.对有关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d.对零.部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如涂层.镀层.喷丸等)e.对间隙,过盈.个别结构要素的特殊要求.f.对校准.调整及密封的要求.g.对产品及零.部件的性质和质量的要求(如噪声,耐振性,自动,制动).h.试验条件和方法.i.其它说明.技术要求中引用各类标准,规范.专用的技术条件以试验方法与验收规则等文件时,应注明引用文件的编号和名称. 在不致引起

10、辨认困难时,允许只标注编号.技术要求中列举明细栏内的零.部件时,允许只写序号或代号.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编号原则1.基本要求1.1 每个产品.部件.零件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均应有独立的代号.采用表格图时,表中每种规格的产品.部件.零件都应标出独立的代号.同一产品.部件.零件的图样用数张图纸绘出时.各种图样应标出同一代号.通用件的编号参照JB/Z 222或按企业标准的规定.借用件的编号应采用被借用件的图样代号.1.2 产品图栏及设计的编号一般有分类编号和隶属编号两种2.分类编号.分类编号.按对象(产品.零部件)功能.形状等的相似性.采用十进位分类法进行编号.分类编号其代号的基本部分由分类号和顺序号两

11、部分组成.中间以圆点或短横线分开.圆点在下方,短横线在中间.必要时可以在首部加识别号. 尾部加尾注号.十进位分类编号法,是将需要编号的图样,设计文件等, 按其特征,结构或用途分为十级(0-9),每级分十类(0-9),每类分十型(0-9), 每型分十种(0-9).级.类.型 .种四位数字组成分类号.如四位数字不够时,可增加为级.类.型.种.项五位数字.项即每种十项(0-9).分类码位的序列及其含义见表1和表2.表1: 分类码位表(1)|- 基 本 部 分 -|-码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含 计算机 企业代 产品 部件按特 设计文数据信 号.图 类型 征结构用 件.产息

12、分类 样幅面 号 途零件按 品改进码 代号 规格形状 尾注号尺寸或按义 顺序号-示例1:X X X XX X X X X X X分类号 级 类 型 种 项 尾注号_特征号_表2: 分类码位表(2)|级 |类|型|种|项|-码位 1 2 3 4 5 6 7 8 9-含 产品 产品为类型.品种.部件部件 为结构.特征.零件为规零件 格.形状.尺寸.精度编区分 定码位义 码位-.分类号由数字组成.表1.表2 中1.2 码位为分类号.(表1中1,2码位表示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信息分类.可不编入代号中).特征号除企业代号由字母组成外均由数字组成.表1中3-10码位,表2中3-9位为特征号其数码编定原则见表1.表2所示.产品改进和设计文件种类用尾注号表示改进的尾注号用拉丁字母表示;设计文件尾注号用拼音字头表示.3 隶属编号隶属编号,即按产品.部件. 零件的隶属关系编号,隶属编号分全隶属和部分隶属两种型式3.1 全隶属代号由产品代号和隶属号组成.中间可用圆点或短横线隔开(参照附录A示例1)必要时可加尾注号.3.2 全隶属代号码位表见表3.表3.隶属码位表-码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含 计算 产品 各级部 零件序 设计机数 代号 件序号 号码位 文件据信 码位 码位 产品息分 1_隶属号_1 改进 类码 码位义 位-3.3 计算机数据信息分类码位见本标准2的规定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