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789263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生命,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亮整个生命的过程。这样,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面对挫折与磨难,人生需要坚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生命的强者的作品。 二、 简介作家作品: 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公以她的人格

2、更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这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伟大女作家的心灵世界,来领略这位被誉为是美国“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的丰富情感。 三、 初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1、 全文分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2、 概括作者对假想中的三天光明的安排。 明确:第一天,看望老师,约请朋友,树林散步,看落日,夜晚回忆。 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看戏。 第三天,浏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看戏剧。 四、 对比阅读:毕淑敏盲人看。 1、 在盲人看中,作者有几处描写了盲人按孩子的情景,思考盲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明确:盲人这样执盲人看着精心接送孩子,一方面突出了他

3、对孩子的热爱呵护,更重要地是突出了他对亲情的珍爱。 2、 那么,在海伦假想的三天活动中,有没有这样的情感流露呢?找出来,读一读者,体会体会。 明确:第一天的活动,所望老师、朋友,她把这些看作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正是因为她们给了海伦生命、智慧和友爱。所以,这些描写也体现出了海伦对亲情、对友情的珍爱。 3、 在盲人看中,作者毕淑敏饱含觉悟地说到:“世上有很多东西必被心房茧住。”快速浏览海伦第二天的活动,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两者情感的不同。 明确:毕淑敏是站在健全人的角度,对健全人提出了劝告,同时,也储蓄地表达了自责之情。 海伦则不同,她十分珍惜这三天的光明,她深感到健全人扔有这各种天赋的可贵,可是

4、却有许多人没有珍惜,而是虚度光阴,从而她不得不提了善意的批评,以自己的设想证明了扔有光明的幸福,并坦诚劝告人们要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 4、 在盲人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停电了盲人买来蜡烛,来卖,却是为黑了,难受这一个简单的目的,那么,在海伦的三天活动里有没有这样的描写,你从中又想到了什么? 明确:海伦在第三天的活动中,不仅有时沸腾的纽约城的生活的赞叹,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能把别人的欢乐与痛苦当作是自己欢乐与痛苦,充分显示了一位残疾人的博爱胸怀。 从这两位盲人身临其境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 5、 讨论:盲人领着妻子去“看”公园美景,这个情节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可以感受到这位

5、盲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更能感受到的是他的内心浊黯淡空虚的,而是充满阳光、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憧憬。 海伦的内心也同样如此。 6、 盲人是用什么去看世界的?那么,海伦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世界的? 提示: 一颗 炽热的、求索的心 坦诚真挚的 朴素博爱的 坚忍不拔的 追求人类崇高精神的 五、 小结: 从海伦的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恐惧、失落、凄凉、悲哀,看到的是光明的内心,坚强的意志,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一曲命运交响曲和命运的博斗抗争。 六、 板书设计: 盲人看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亲情 博爱 坦诚 善良 教学反思 在环节的安排上,如果没有第二课时的写作活动,则显得

6、意犹未尽,趁热打铁,在学生心灵受到触动时继而思考生命的意义,可能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我们经常把“以学生为本”挂在嘴上,但如何真正以学生为本,如何真正让学生与经典对话,与大师对话,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这些问题却常常在教学的组织中被教师忽略了。新课标要求要“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教学是对话教学,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而语文学习最美的姿态就是与生命对话。在本课的活动体验中,学生触摸到了生命的可贵,完成了一次与生命的思想交锋。教师则从一个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学生思考的引导者和极激励者,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