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施工方案》word版(DOC 23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78341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施工方案》word版(DOC 2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降水施工方案》word版(DOC 2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降水施工方案》word版(DOC 2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降水施工方案》word版(DOC 2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降水施工方案》word版(DOC 2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水施工方案》word版(DOC 2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施工方案》word版(DOC 23页)(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工程概况11.1工程位置与环境11.2基坑开挖支护形式12、方案设计的编制依据13、场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3.1 地形地貌23.2 地层岩性23.3 水文地质条件33.4场区周边建筑位置关系44、基坑降水设计54.1 基坑特点分析54.2 设计思路54.3 水文地质参数选取64.4 深井降水井设计75、降水施工95.1施工部署95.2施工进度计划125.3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施工方法136、安全质量保证措施186.1安全保证措施186.2质量保证措施211工程概况1.1工程位置与环境新建#至#城际铁路天河机场2#明洞位于#市黄陂区,拟建2#明洞地表主要为荒置水田及林地,场地周边

2、无高大建筑物;后续因机场三期建设场坪大面积施工,原始排水系统破环严重,明挖基坑周边填土较高。1.2基坑开挖支护形式天河机场2#明洞起讫里程为DK21+396.9DK23+800汉孝二标标尾,其中围护桩支护开挖段里程为DK21+396.9DK23+490因DK22+943DK22+991段隧道上方为天河机场110kv变电站通道,该段改为暗挖法施工,全放坡开挖段里程为DK23+490DK23+80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DK22+000DK23+800段需采取降水措施后方可组织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1DK22+000DK23+490围护桩支护段该段采用三级放坡开挖+围护桩+内支撑支护开挖

3、,长1490m;放坡坡率为1:1,坡面设置22 L=2m挂网锚钉2mx2m,挂8钢筋网20cmx20cm,C20喷砼10cm厚;围护采用1m1.3m钻孔灌注桩,第一道支撑采用0.8x0.8m的钢筋混凝土撑,纵向间距6m;第二道支撑采用壁厚16mm的609mm钢管撑,间距3m,该支撑根据不同段落和工况采用换撑设计。该段基坑底宽为14.316.9m,坑底有一定坡度,起点DK22+000处基坑底标高为12.351m、开挖深度25.0m,DK23+490处基坑底标高7.148m、开挖深度13.7m。2DK23+490DK23+800全放坡开挖段该段采用三级放坡开挖,长310m;放坡坡率为1:1,放坡坡

4、面设置22 L=2m挂网锚钉2mx2m,挂8钢筋网20cmx20cm,C20喷砼10cm厚。该段起点DK23+490处基坑底标高7.148m、开挖深度13.7m,DK23+800处基坑底标高11.9m、开挖深度约9.0m。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2方案设计的编制依据1中铁第四勘察#集团#新建铁路#至#城际铁路天河机场2号明洞(DK21+396.9DK23+800) 围护结构设计图;2中铁第四勘察#集团#新建铁路#至#城际铁路天河机场2号明洞DK21+396.9DK23+800DK22+943DK22+991变更设计;3新建#至#城际铁路天河机场隧道工程勘察报告;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

5、范GB50307-1999;5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6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0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11基坑管井降水工程技术规程DB42/T830-2012;3场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拟建2#明洞位于长江III级阶地,地貌类型主要为冲积平原陇岗区及岗坳地区,原地面水塘密布,水塘水深为0.52m,淤泥厚0.53m。由于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场坪填筑施工,破坏原有地貌,现地

6、表高程介于20.29m37.74m之间,最大高差17.45m。 3.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Q2al+pl层和白垩系-下第三系东湖群K-E基岩,由上至下分述如下:21Q4al+pl粉质粘土:分布于地表,层厚不大。22Q4al+pl粘土:灰褐色、黄褐色,可塑,以由粘粉粒为主组成,局部含铁锰质结核及少量角砾,多出露于谷地表层及第四系中上部,层面标高19.9137.75m,层厚0.5017.10m,平均4.73m,N=619击,平均14.16击,级,0=150kPa。31Q2al+pl粘土、粉质粘土:棕红色、黄褐色为主,局部夹浅灰色、灰白色

7、,硬塑,不均匀分布铁质结核、角砾,且夹有不均匀的高岭土团块或条带,具有一定的膨胀性,遇水易软化。场地内分布广泛,多出露于第四系中下部,局部夹可塑状粘土,层面标高11.4538.12m,层厚2.0021.00m,平均8.86m,N=1842击,平均24.98击,级,0=200kPa。32Q2al+pl粘土、粉质粘土:褐灰色、褐红色,可塑,以由粘粉粒为主组成,局部不均匀分布有铁锰质结核及少量角砾,DK21+800DK22+400出露于第四系中下部,层面标高3.5733.39m,层厚1.0012.90m,平均5.80m,N=1228击,平均21.77击,级,0=180kPa。41K-E泥质粉砂岩、粉

8、砂岩、含砾砂岩:黄褐色、浅灰色、灰白色,全风化呈砂土状,局部含少量砾石,夹少量的块状,岩质极软,手捏易碎,浸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12.4721.88m,揭露厚度5.1526.6m,N=1967击,平均35击,N63.5=1078击,平均27击,级,0=250kPa。3.3 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地下水分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分时段对混合地下水进行了量测。20#12月份,孔内量测地下水埋深一般在7.39.8m;20#23月份的稳定水位埋深为0.318.1m,一般稳定水位埋深为1.23.4m;20#46月份的稳定水位埋深为0.310.4m,一般稳定水位埋深为0.81.7m。明洞段范围内钻

9、孔混合水位如下表:根据“天河机场隧道不同岩组稳定水位变化图可以发现,总体上09年46月份的混合水稳定水位线高于09年23月份的混合稳定水位线,09年23月份的混合水稳定水位线高于08年12月份的混合稳定水位线,该规律与该地区的降雨量相关性极大,局部不一致,应系粘土层内裂隙不发育引起地下水不发育所致。基岩内含水层具弱承压性。本区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影响较大。3.4场区周边建筑位置关系3.4.1周边建筑物2#明洞DK22+00022+400段线路左侧有天发市场等群落低层层建筑,DK22+400处线路左侧距离线路左线约150m处有一机场雷达站,DK22+900处线路右侧距离线路左线60m90m范围处为机

10、场110kv变电站。3.4.2周边道路2#明洞于DK22+350处下穿既有银鹰路,银鹰路为原有乡村道路,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约6m;于DK22+943DK22+991段采用暗挖方式下穿110kv变电中心进出道路,110kv变电中心进出道路为混凝土路面,路面高程约为28m,路面宽度约14m。3.4.3周边管线2#明洞于DK22+792.3处下穿机场输油管道,输油管道与城际铁路线路斜交,角度约为48,输油管道直径约为20cm,管顶高程在27.2127.7处,目前已采取悬挂方式防护;于DK22+943DK22+991下穿110kv变电中心输电线缆,输电线缆位于110kv变电中心进出道路两侧路肩,该部

11、位不目前未进行暗挖施工。4基坑降水设计4.1 基坑特点分析2#明洞明挖DK22+000DK23+800降水段长1800m,围护桩支护段基坑宽为14.316.9m,坑底有一定坡度,起点DK22+000处桩顶标高为26.0m,基坑底标高为12.351m;DK23+490处桩顶标高为20.248m,基坑底标高7.148m、开挖深度13.1m。全放坡段DK23+490处基坑底标高7.148m、开挖深度13.7m,DK23+800处基坑底标高11.9m、开挖深度约9.0m。基坑开挖深度内主要地层有21粉质粘土、22粘土、31和32粘土、粉质粘土以及4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坑底直接坐落于4

12、1层中,其下伏41层未揭穿。根据地勘报告,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21粉质粘土和22粘土均属不透水层,坑底以下的4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层为含水层、中等透水,具弱承压性。故需采用中深管井井点降水方式对该段明洞基坑进行疏干降水。4.2 设计思路经查地勘报告和区域地质资料#市基岩地质图,本线路里程DK23公里附近有一物探推测断层所在。该断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断层性质不明,长度超过50公里,两端延伸出图,东南18公里处切长江。根据场地地下水特性确定降水方式,依据地勘报告及抽水试验成果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对基坑总涌水量Q、降水井数、降水井结构等进行设计,合理布设降水井平面位置。观测不同时间水位

13、降深情况,通过信息化施工指导基坑土方开挖,并确定开启合理的降水井数量。鉴于本明挖段较长,按250m为一施工段分段进行降水设计,取代表性地段DK22+750DK23+000段和DK23+490DK23+800段采用天汉降水软件验算。4.3 水文地质参数选取4.3.1 渗透系数K根据4口单井及群井抽水试验成果,本明挖线路段渗透系数分别为0.69m/d、0.38m/d、0.49m/d、1.20m/d和0.88m/d,综合考虑区域地质特征则小里程端渗透系数取值0.5m/d,大里程端渗透系数取值为1.0m/d,中间段适当过度。4.3.2 影响半径R影响半径R按水文地质手册公式计算如下:承压水稳定水位按1

14、8.5m考虑,混合稳定水位按勘察报告所附表对应里程查取,降水目标取坑底以下1.0m,DK22+000处水位降深S需22.0m,DK23+490处水位降深S需12.4m,DK23+800处水位降深S需7.6m,则R介于76220m;场地水文地质勘察与抽水试验结果,R介于189228m考虑到本基坑段岩性特征、降水深度和降水运行时间等影响因素,本次降水设计影响半径综合取值90m。4.3.3基坑概化半径等效半径r0采用“大井法,狭长矩形基坑,按基坑管井降水工程技术规程DB42/T 830-2012附录C,其概化半径参照下式计算:a -基坑的长度,按分段长度取值;b-基坑的宽度,取20m;-系数,依据b/a按基坑管井降水工程技术规程查附录C.2表。则各分段基坑概化半径见表4.3.3-1。表4.3.3-1 2#明洞降水分段基坑概化半径统计表分段里程DK22+000DK22+250DK22+250DK22+500DK22+500DK22+750DK22+750DK23+000DK23+000DK23+490DK23+490DK23+800概化半径72727272132884.4 深井降水井设计4.4.1 基坑总涌水量估算基坑涌水量计算按远离边界承压完整井井流模型,计算公式为:式中:K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M承压含水层厚度;S基坑水位降深;R影响半径;r0基坑等效半径。4.4.2 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