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笔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782735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药用植物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药用植物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药用植物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药用植物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笔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学笔记 (一)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类群(三)被子植物的分类 (四)植物与环境 第一编 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 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 一、种子的结构:植物的种类不同,其种子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二、胚的结构: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胚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三、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的形态: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叶着生点至第

2、一片真叶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 四、在被子植物种子因叶数目不同分为: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有关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章节中谈到)。在裸子植物中,子叶数目也很不一致,有两个的如侧柏;有二至三个的如银杏,还有多个的如松树。 五、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使胚迅速形成幼苗。 六、胚乳: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供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之用。胚乳的大小在不同的种子中

3、也不同,有些种子胚乳体积较大,占种子的大部分,这类种子叫有胚乳种子。(如玉米、小麦的谷粒和蓖麻的种子)。而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时不具有胚乳,这类种子叫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豆类及瓜类的种子。 七、种皮: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结构,其性质、厚度随植物种类而异。成熟种子的种皮上常常可以见到种脐,它是种子脱离果实时留下的痕迹(就是种柄和株柄相脱离的地方)。种孔是原来胚珠的珠孔留下的痕迹。有的种皮上可以明显见到种脊,种阜,如蓖麻。 第二节 种子的主要类型 一、有胚乳种子: 这类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双子叶植物中的蓖麻、烟草、番茄、柿等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中的小麦、水稻、玉米、高梁和洋葱等植物的种子,

4、都属于这个类型。 (一)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的结构以蓖麻种子为例加以说明。蓖麻种子的种皮坚硬光滑、具花纹。种子的一端有海绵状突起,称为种阜,由外种皮延伸而成,有吸收作用,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被种阜遮盖,种脐不甚明显。在种子的腹面中央,有一长条状隆起,称为种脊,其长度与种子几乎相等。剥去种皮可见到白色胚乳。胚乳占种子体积的大部分,内含大量的脂肪。胚包藏于胚乳之中,其两片子叶大而薄,上面有显著脉纹。两片子叶的基部,有很短的胚轴,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胚轴上方是胚芽,下方是胚根,番茄的种子也属于双子叶植物有以下乳种子。 (二)单子叶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的结构以小麦种子为例加以说明。 小麦籽实

5、或糙米的外面,除种皮外,尚有果皮与之合生,果皮较厚,种皮较薄,二者不易分离,植物学上称为颖果。从小麦籽粒纵切面(通过腹沟做正中切面)可清楚看到胚和胚乳的相对位置,果皮种皮之内,绝大部分是胚乳,胚很小,仅位于籽实基部的一侧。小麦的胚乳可分为两部分,靠外层是含大量糊粉粒的糊粉层,其内为含丰富淀粉的胚乳细胞。胚较小,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在上方,胚根在下方,中间由很短的胚轴相连,在其内侧,有明显的盾状太子叶一片,与胚轴相连,叫盾片,在其与胚乳相接近的一面,有一层排列整齐的柱形上皮细胞,当种子萌发时,能分泌酶类,分解胚乳所贮藏的养料,并转运给胚利用。胚芽由数片幼叶包围着茎尖的生长锥组

6、成,胚芽之外包被着一个鞘状物,称胚芽鞘。位于胚轴下方的胚根外围也包被一鞘状物,称胚根鞘,起保护作用 二、无胚乳种子 1.双子叶无胚乳种子:菜豆种子的结构 菜豆的种皮有各种颜色,表面具斑纹或无。种子的一侧中央有一椭圆形的斑痕,称为种脐。种脐一端有一圆孔,称为种孔,是种子萌发时水分进入种子的通道,胚根首先从这里突出种皮向外伸长。种脐另一端有一瘤状突起,称为种瘤。种瘤下边有一明显棱脊,称为种脊。胚中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胚轴较短。子叶着生于胚轴两侧。胚轴上方为胚芽,被夹在两片子叶之间,胚轴下方为胚根。2棉花种子的结构 棉籽外面黑色的硬壳是种皮,种皮上的毛状物是表皮毛,也就是棉絮

7、(纤维)。棉花的种脐和种孔位于较尖的一端。钝圆的一端较薄,晒种时这部分薄壁细胞被破坏,种子萌发时此处成为吸水和氧气的重要通道。 剥去种皮,有一层乳白色的薄膜,这是胚乳的遗迹。膜内就是胚,二片子叶呈折叠状,胚芽、胚轴包被在子叶之间,胚根的尖端露于子叶外边。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一)种子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成熟后,如果条件适合就能萌发,但也有些植物的种子却不能立即萌发,需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发芽,种子的这一特性,叫做种子的休眠。 (二)种子的寿命 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的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保持的最长期限。超过这个期限,种子的生活力就会丧失,也就失去了萌发的能力。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8、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士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如棉花、油菜等。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行使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小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 四、幼苗的类型 (一)子叶出土的幼苗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大豆、棉花、

9、油菜和各种瓜类的幼苗,以及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都属于这种类型。这类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伸人士中,形成根系。然后下胚轴加速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士面,所以幼苗的子叶是出士的。 (二)子叶留土的幼苗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蚕豆、豌豆、荔枝、柑桔和有胚乳种子如核桃、橡胶树及单子叶植物种子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幼苗,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种子萌发的特点是上胚轴伸长,而下胚轴却不伸长。所以子叶并不随胚芽伸出士面,而是留在土壤中,直到养料耗尽而死去。如蚕豆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出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由于上胚轴的伸长,胚芽不久就被推出士面,而下胚轴的伸长不大,所以子叶不会被推出士

10、面,而始终埋在土里。 第四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具有相同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分生组织 是具有持续细胞分裂能力的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依性质和来源 的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依位置来分,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 是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占植物体积的大部分。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贮水组织等。它们共同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有细胞间隙,原生质体中有大的液泡,细胞体积比分生组织大得多,但大多仍为等直径的形状。

11、 保护组织 是覆盖于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其功能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控制植物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保护组织包括表皮和周皮。 输导组织 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主要特征是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在整个植物体的各器官内成为一连续的系统。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输导组织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输导水分和溶于水中矿物质的导管和管胞。一类是输导营养物质的筛管和筛胞。 机械组织 是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细胞大都为细长形,其主要特点是都有加厚的细胞壁。常见的机械组织和后角组织。 分泌组织 能够分泌蜜汁、粘液、挥发油、树脂、乳汁等物质的组织,叫分泌组

12、织。分泌组织分为外部分泌结构和内部分泌结构。 在六类组织中,分布最广泛的、体积最大的是薄壁组织和输导组织。但薄壁组织结构 简单, 容易掌握,而输导组织结构复杂,不易理解,特别是导管和导管分子、筛管和筛管分子、导管和管胞的区别,不好掌握。 (一)导管分子和导管 导管分子是一个死细胞。成熟时没有生活的原生质,次生壁具有各种各样的木质化增厚,端壁溶解消失形成穿孔。许多个导管分子以细胞的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导管。 (二)筛管分子和筛管 筛管分子是一个活细胞(成熟时细胞核消失),端壁形成筛板。许多个筛管分子以细胞的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筛管。筛管为被子植物所特有。 (三)导管和管胞 导管分子和

13、管胞都是厚壁伸长的死细胞,但管胞是个单个细胞,末端尖锐,端壁没有穿孔,上下连接的管胞靠侧壁上的纹孔传递水分。 (四)筛管和筛胞 筛管分子的端壁有筛板,筛板上有筛孔,上下连接的筛管分子以穿过筛孔的原生质丝互相连接。管胞的端壁不特化成筛板,侧壁上具有筛域,纵行相接的筛胞靠筛域互相传送营养物质。筛域上的原生质丝通过的空,远比筛板上的小。裸子植物没有筛管,只有筛胞。 第五节 根1、关于根尖的结构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深入理解 (一)从功能和结构统一的角度来理解根尖四部分的结构特点。例如根冠的功能是保护根尖,与此相适应的是细胞排列疏松,容易脱落,或者破碎成粘液,以减少磨擦,而分生区的细胞又能不断进行分裂,产生

14、新细胞来补充。再如分生区的功能是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根尖细胞的数目不断增加,与此相适应的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厚,为等直径多面体细胞,分裂能力强。伸长区和根毛区的结构特点同样也适应于各自的功能。 (二)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根尖的结构。根尖的各个部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按照原来的顺序向前推进发展的。分生区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断产生新细胞,而分生区靠近根尖顶端的那部分细胞经过分裂间期后,又会继续分裂,保持着分生区的结构和功能。而分生区距根尖顶端较远的那部分细胞,逐渐停止分裂,纵向伸长,并开始分化,逐渐变为伸长区、而原来的伸长区,表皮细胞长出新的根毛,内部细胞发生进一步的分化,

15、发展成新的根毛区。原来根毛区的根毛,陆续死亡脱落,于是原来的根毛区就成为根的成熟部分了。 2.根的初生结构 要以维管柱为重点,详细了解初生结构各个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皮层及凯氏带的功能;理解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育方式的意义。初生木质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要注意二者的导管类型互不相同。3.根的次生结构 (一)要详细了解形成层、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木栓形成层、木栓和栓内层的组成。 (二)要注意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不同于初生维管组织的特点。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列位置:次生木质部居内,次生韧皮部居外,相对排列,而初生微观、维管组织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 2)次生结构中以次生木质部为主,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很小。而在初生结构中,二者的多少是相同的。 3)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出现了维管射线,这是初生结构所没有的。 第六节 茎 1.茎的形态 外形 茎分为节和节间,节上生有叶,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 芽 芽实际上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的雏体。芽开展后形成枝、花或花序。按芽着生的位置、性质、构造和生理状态等标准,可把芽分为许多类型。按位置分:顶芽、侧芽和不定芽;依性质分: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依构造分:鳞芽和裸芽,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