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范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779956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范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范文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研究报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全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始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意思是:骑马在路上和好朋友相遇了,但是此时手中没有纸和笔,不能写封家书,只好凭你传句话给我的家人报声平安。读的时候,我就在想那时候打仗肯定很辛苦,多年在外征战,自己思念故乡的亲人,亲人也在家乡盼望着他平安回家。建议大家多读读这类边塞的诗,就可以了解到唐代人更多的生活情况。关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研究报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2、不须归”这句话出自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全词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读完全词后,在头脑里想象了这样幅画面:一位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的渔翁在垂钓。天空中的白色鹭鸶快乐地飞翔着,像是在为渔翁老爷爷的鱼而歌唱。那水中的鳜鱼也格外肥美,它们争着抢着从水中露出头来,呼吸着细雨中清新的空气。难怪渔翁爷爷在风雨中也不回家,原来他是在欣赏着美丽的雨中景。关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研究报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42岁的时候,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都城长安,可是李白在长

3、安的生活却不尽如人意。他感到自己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心中万分失望,毅然辞去官职,准备离开长安。临行前,李白躺在床上彻夜难眠,想着自己以前走过的路以及年来在长安的生活,更是感慨万千。这时,一缕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李白的床前,那么洁白,那么柔和,像是蒙在地上的一层秋霜。顺着月光,李白抬起头来,看着空中皎洁的月光,激动不已,故乡,我的故乡,你在何处?激动之后,李白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也被所有漂泊的人在思乡时吟诵。关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研究报告有这样一幅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灯下穿针引线,忙碌地为即将出行的儿子缝补衣裳。儿子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是母亲一针一

4、线缝制的。母亲的身边放着叠好的行李,看来母亲又要送别儿子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用诗写出了这幅图。这首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原来母亲将母爱针针缝进了这“游子身上衣”中。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担心他归期太迟,只好多做些衣服。我理解了最后一句:小草要感谢春天的阳光带给它生机,所以孩子要感谢母亲的爱。关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研究报告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后一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句诗写的是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这一轮西下的夕阳斜斜照在水面上,因为它正在落下,所以只能照到近处的满面。被夕阳照到的地方是

5、红色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在青草的映衬下就是绿色的。这句话里面,我最喜欢这个“铺”字。它让我想到了妈妈给我铺床时轻柔的动作。原来,阳光也是这样轻轻柔柔地照射在江面上,让同一江面变幻出两种不同的颜色。我还读过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比如草钱塘湖春行,有兴趣的朋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关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研究报告“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一句,全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是贺知章岁重回家乡的时候写的,相传在他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到长安去求学。背井离乡,他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

6、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哪怕挨饿受冻,也要读书。在外面度过了70个寒暑,岁的他终于回到了故乡。人老了,头发白了,但因为他多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当他踏上阔别了70年的故土时,正碰上地村口玩的一群小孩,看着眼前这位老人,孩子们当然不认识他了,他们凑成一堆,迎上前去,很有礼貌地笑着问:“老伯伯,您从哪里来?”听了孩子们的问话,他感慨万千,往事一一映入眼帘,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关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研究报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唐代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全诗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差别诗。李白与孟浩然是很要好的朋友,一次他们在黄鹤楼相见了,可是孟浩然要顺江而下,去美丽的扬州城。李白来送行,他站在岸边,看见载着朋友的那叶小舟渐渐离去,慢慢地消失在视野里。只有滚滚的江水不断地向东奔流,他心中无限伤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里面“孤帆”是最值得研究的。照理说,长江之上不可能只有一艘船,可是为什么在李白眼中却是“孤帆”呢?我查找了许多资料,才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孤”字不是指“船”是孤独的,而是指人。孟浩然去了扬州,而李白却留在湖北,朋友分别了,那不就孤独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