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77613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索寓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伊索寓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伊索寓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伊索寓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伊索寓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索寓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索寓言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索寓言教案 教材分析: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

2、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2、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揭题:大家

3、听过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里选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三则故事。 2、简介寓言及伊索寓言。 二、感知三则寓言大意。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 3、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4、每人选择其中一则故事朗读,思考: (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2)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 (3)每则寓言故事分别揭示了什么道理5、指名了解学生朗读思考情况。 (1)指名三组有感情地朗读三则寓言。 (2)指名学生对故事主人公、主要内容的掌握 6、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从整体上抓住每则寓言的

4、主要意思。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课文中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给同学、家长讲一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一、复习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主人公狐狸很喜欢吃葡萄,谗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结果怎样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一

5、;一;即狐狸的形象 (二)牧童和狼 、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哪里有什么狼)、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村民们以为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蝉和狐狸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

6、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理解寓意(一)1、齐读第一则寓言的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1、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2、拓展:(1)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2)男女生分组读第(3)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

7、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五、总结1、启发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 、本课通过学生朗读故事、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六、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狐狸和葡

8、萄葡萄:诱人狐狸:谗得直流口水(揭示道理是什么)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2、选读伊索寓言集 教学后记: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