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77086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又称酮尿症,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是由于奶 牛体内代谢紊乱导致功能性失调的一种代谢疾病。本文通过对奶牛酮病的发病原 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进 行阐述,提出诊断、预防及治疗措施,为研究奶牛 酮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奶牛酮病;酮尿症;代谢紊乱;诊治奶牛酮病又称酮尿症,是奶牛产后因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 引起体内蓄积大量酮体,从而导致功能性失调的代谢疾病。奶牛产后2-6周易患 该病,有时奶牛产前也可发病,但以产后发病率最高。患本病的奶牛患乳房炎、 子宫内膜炎以及真胃变位几率大大增加,同时奶牛的繁殖性能降低,给

2、奶牛养殖 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降低酮病的发病率、预防酮病的发生以及尽早诊 断并及时治疗酮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分类根据人的糖尿病类型(分为 I 型糖尿病和 II 型糖尿病),牛酮症被分为I型和II型酮症。I型酮症的主要临床病理性血液生化指标为低胰岛素和低血 糖,且酮体和 NEFA 含量增加,主要是高产奶36周后分娩,主要是由于产后 负能量平衡能量,能量和糖的摄入无法兼顾泌乳和自身供给,从而引发酮体 的 生成作用增强。II型酮病的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不仅具有高血酮和高血脂的特 征,同时伴有高胰岛素及高血糖。研究显示,干奶期过度肥胖或体况评分3.5的 奶牛,易发生II型酮病,即奶牛体况过于

3、肥胖导致肝脏脂肪蓄积,可见奶牛II 型酮病与脂肪肝有密切关系,在饲养中应避免奶牛干奶期过长和干奶期的过度肥 胖。2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病原因与日粮的组成、饲料的种类、品质的好坏有关,当饲料中粗 饲料不足,精料过多,则引起瘤胃功能减弱,导致奶牛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 获得的能量不能满足自身需要。增大发病率。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2.1 原发性酮病奶牛妊娠后期及泌乳初期易发生该病。妊娠后期奶牛需要摄人大量的营养, 以维持自身需要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如果此时饲料中缺乏葡萄糖和生糖物质,或 生酮作用的饲料过剩,则会引起能量供给不足,增大发病率;泌乳初期由于奶牛 产后体质尚未恢复1。 食欲不好,营养物

4、质摄入量不够,与此同时泌乳量却快速 地增长,从而无法满足高泌乳量的需求,易诱发本病。2.2 继发性酮病消化系统疾病是继发性酮病最常见的病因,如继发于前胃迟缓、真胃变位、 创伤性网胃炎等,引起奶牛食欲不振诱发该病。此外,其他的继发性疾病如乳房 炎、子宫炎、生产瘫痪以及饲料中毒等引起食欲降低,引发本病。2.3 食源性酮病此类型酮病主要由于青贮饲料中含有很高的挥发性脂肪酸如丁酸。丁酸是生 酮先质,饲料中含有过多的丁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产生过多的酮体蓄 积在体内。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丁酸盐含量过高的青贮饲料通常适应性差导致奶 牛采食量减少,引发酮病。2.4 其他原因有研究表明,妊娠后期由于奶牛缺

5、乏运动而导致分娩时过度肥胖、长期缺乏 日光照射、出现应激反应等。均可增加酮病的发病率。3 发病机理由于糖的生成不足引起的机能紊乱是本病主要发病机理。反刍动物主要是通 过消化吸收单糖满足机体的需要,而作为单糖的葡萄糖来源主要依靠丙酸通过糖 异生转化,粗纤维不足会导致丙酸的生成不足,当丙酸生成减少时,就会发生葡 萄糖生成不足。同时饲料中丁酸含量过多,机体产生大量的酮体,这是酮病发生 的主要原因。4 临床表现4.1 消化型酮病消耗型酮病的奶牛,食欲下降,仅采食少量干草,精神倦怠,不愿运动,产 奶量明显下降且乳汁容易形成泡沫,尿液呈黄色,容易形成泡沫。尿液、乳、和 呼出气体有刺鼻酮臭味(烂苹果味),肝

6、区叩诊浊扩大,并伴有疼痛。4.2 神经型酮病牛经常基于消化为主的疾病,表现兴奋,精神紧张,焦虑,大量唾液分泌, 臼齿,空口咀嚼,吃草和呕吐停止,步态不稳定。少数病牛在严重昏迷中交替降 低视力,超敏反应,交替兴奋和抑郁。4.3 瘫痪型酮病大多数瘫痪的症状和产生与酮症相关的一些主要症状相似,例如食欲消失, 胃和其他消化症状,并刺激过敏,肌肉抽搐,斜坡,超敏反应和坠落不能站立, 出现生殖系统疾病等疾病,可疑此病; 根据麻痹症的产生无效,怀疑这种疾病。4.4 亚临床型酮病很多时候乳牛的临床症状不明显, 称为亚临床酮症, 但血、 乳和尿酮体 含量增加略微降低血糖, 游离脂肪酸增加。5 疾病诊断本病可根据

7、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特有的酮体气味作出初步诊断。在临床实 践中,可用快速简易定性法检测乳和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进行确诊。其方法是分 别取无水碳酸钠和硫酸铵各 100 克和 3 克亚硝基铁氰化钠混合,研磨至粉末状: 然后取0.2克粉末置于载玻片上,加23滴待测样品(尿液或乳汁),水为对照, 观察颜色变化。若为酮体阳性反应则会出现紫红色,反之则为阴性反应。6疾病治疗治疗本病原则是补充葡萄糖。解除酸中毒,调整瘤胃机能。补糖:静脉注射 50%葡萄糖5001000毫升,反复注射。也可口服250500克丙酸钠,分两次 给药,连用10天。饲料中添加丙二醇或甘油。每天2次。每次225克,连用两 天。随后用量降为

8、110 克,每天一次,连用两天。解除酸中毒:静脉注射5%碳 酸氢钠溶液5001000毫升。同时每天补充硫酸钴100毫克,辅助治疗酮病。 调整瘤胃机能:静脉注射促反刍液,也可内服健康牛新鲜胃液3000-5000毫升, 每天两次。7疾病预防加强干奶期饲养管理,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防止因过度饲喂而导致母牛过 肥。产前过度肥胖,分娩后严重影响采食量的恢复,使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引 起能量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对泌乳后期的牛和干奶牛做好体况评分。 干奶后期的牛体况评分不应超过40。确保口粮设计能满足健康需要。合理调整奶 牛怀孕后期的饲料搭配比例,力求日粮平衡。如果过多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 饲料,

9、而糖类饲料(特别是纤维素)和维生素长期饲喂不足,会导致机体能量代谢 障碍,易于发生酮症2。 要多喂青饲料或优质干草,增强胃肠蠕动,及时补充矿 物质及维生素等。减少谷物精饲料饲喂量,尤其要控制蛋白质饲料的饲喂量。以 减少发酵中产生过多的嗳气。其次是建立亚临床酮病的检测制度。在母牛妊娠 78个月时通过血糖测定,检出血糖较低的牛,可用丙二醇、丙酸钠等生糖物质 进行治疗。及时对病牛进行监测,一般产前1周测定尿pH值、尿酮体或血酮体; 产后1天可测定尿pH值,隔日测定尿酮体或乳酮体1次。凡测定尿液pH值呈酸 性,尿(乳)酮体含量升高者。应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另外要适当添加饲料添加剂。 某些饲料添加剂(烟酸

10、、丙烯乙二醇、丙酸钠、离子载体等)有助于降低酮病的发 生率。烟酸具有抗脂解作用,适量添加可预防和降低脂肪肝的发生;添加丙 二 醇可明显提高血液胰岛素浓度,抑制脂质分解,降低酮病发生。泌乳前期奶牛产奶量不断上升,泌乳高峰通常出现在产后46周,而采食 量高峰出现在产后1012周,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导致奶牛体况下降,因此尽 可能在围产期增强奶牛的食欲和增加对干物质的摄入量,降低能量负平衡的程度 和持续时间,对预防脂肪肝和酮病的发病率非常关键。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饲喂劣 质饲料,在奶牛干奶期应给予优质的纤维饲料,增强瘤胃的消化能力。饲喂含有 大量乙酸和(或)丁酸盐的青贮饲料可引起奶牛食欲下降,酮体含量增加,严重情 况下发生奶牛酮病。8结语奶牛酮病是泌乳期奶牛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汁质量均 会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危害奶牛健康,还会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十 分有必要对奶牛酮病进行分析,明确酮病的防治措施,规避酮病的发生,避免酮 病对奶牛养殖产生不良的影响。参考文献1.胡奎.浅析奶牛酮病J.中国畜禽种业,2017, (3): 132.2.高永春.奶牛酮病的诊断和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 (5):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