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76923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一、积累l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放眼望去,那瘦骨嶙xn( )的山峰,却又那样玲珑 剔( )透,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妖娆( );侧耳听来, 林中涛声阵阵,恰如袅袅( )的歌声,不觉使人心潮澎pi( ), 浮想联翩( ),恍( )偬( )进入了最惬( )意的梦境。2找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并加以改正。 润如油膏 分道扬镖 踹踹不安 禀赋 暗哑 揠苗助长 坦荡如抵 五彩斑斓 留滞 馨香_改为_改为_ _改为_改为_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人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_: 爱心是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2、爱心是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露 n一片冬日的阳光4十五六岁,是生命的春天。在我们心中,一定深受着许多青春格言的激励。现在请你交流你所积累的有关青春的格言警句两条。5下面是某同学学作文的总结中的一段话,里面有一些问题,请按要求修改。 一年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作文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诸多不少的问题。如想象力缺乏,思路不开阔,构思不新颖等。今后应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句有语病,应改正为_。 句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应删去,这个标点符号是_。6对下列文学

3、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同样是杀了人,武松杀了西门庆后是一走了之,而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却要投案自首。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强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 7下列有关诗歌常识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而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就没有

4、情绪和感情。 B诗歌遣词造句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 C诗歌从表达方式角度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李白的秋浦歌便是抒情诗,而杜甫的石壕吏则是叙事诗。 D阅读诗歌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 “言近而意远”,切不可落得太实,而要加以虚化,领会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8冰心的许多小诗都富有哲理,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请你也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如“粉笔”、 “蜡烛”等)作为描写对象,写上三五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 二、阅读下面诗句,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5、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襄,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娇,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选自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9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略( ) 输( ) 文采( )10反复默读词的上半阙中“望长城内外原驰蜡象”,说说读后你的感受。1L这首词上半阙侧重写景、抒情,下半阙侧重议论、抒情,但朗读这首词却感到全词浑然一体,严然合缝,完整无隙。你能说出其主要原因吗?12词的下半阙“惜秦皇汉武”一句中的“惜”能否删去?请说明你的理由。13如何理解“俱往矣,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三、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 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进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 已入山中。进山方知泉水非只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半露、欲近故远

7、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唯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

8、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 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 已有300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个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 于此可见一斑。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

9、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200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 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 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大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 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 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

10、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呜,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 脆如弹拔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

11、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1982年12月 选自苏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14阅读文章不能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理解上,要善于独立思考,发现文章的妙处。请你对文章第一段开头画线句子细细品味,说出你对这个开头有什么独特的认识。1

12、5读了文章后,说说作者重点写山泉的原因。 16请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泉水与山林关系的句子,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17品味下列句子的精彩之处。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18作者从泉水中领略和感悟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三、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杨礼赞 茅 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

13、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巴?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

14、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音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荚。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