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76587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2第一节 工程概况2第二节 地质条件3第三节 编制依据4第二章抢险应急组织安排及工作流程4第一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5第二节应急准备8第三节紧急情况发生和上报程序8第三章各种应急处理措施9第一节 坠落事故应急处置措施9第二节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9第三节 坍塌事故应急救援9第四节 中毒、窒息应急救援10第五节 触电事故应急措施11第五节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12第四章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13第五章恢复生产及事后处理13.第一章 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第一节 工程概况市园五里冲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V区14#、15#楼位于延安南路、

2、中山中路与黔渝铁路交汇地带;14#楼建筑面积约为6.6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4层,地上45层,建筑总高度134.2米,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15.100m;15#楼约10.7万平方米,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下5层,地上55层,建筑高度198.45米;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19.100m。该项目各方责任主体为: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根据目前施工图纸,。基础设计为人工挖孔桩和机械冲孔桩,以中风化白云岩层作为持力层。孔桩平面如下图所示:14#楼桩位平面图(部分):15#楼桩位平面图第二节 地质条件14#楼场地岩土单元种类较多,经钻探查明场地丛上至

3、下岩土单元为素填土、粘土、强风化炭质泥岩、中风化白云岩; 拟建场平场后,场地出露为强风化泥岩、中风化白云岩。均匀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相对较低,中风化白云岩地基承载力相对较高,15#楼场地岩土单元种类较单一,经钻探查明场地丛上至下岩土单元为杂填土、红粘土及石灰岩,其地质特征分述如下:(1)杂填土(Qm1):杂色,为建筑垃圾、粘土混含碎石等组成,成分复杂,结构松散。(2)红粘土(Qel):褐黄色,微裂隙发育,见铁锰质条带及团粒,质均匀。在钻探期间,经现场观察具有失水崩解、浸水软化的特性。拟建场区均有分布,大部分部埋深在13m左右,拟建场区红粘土状态为硬塑红粘土。(2)石灰岩(Pm

4、l):灰、灰黄色,细晶结构,薄中厚层。裂隙较发育,裂隙面较粗糙,局部裂隙面见灰黄色溶蚀风化痕迹,表层发育13.834.6m强风化层,强风化层岩芯呈砂状见粘土可粒,具溶蚀现象,强风化石灰岩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中风化岩岩石质量较差,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呈柱状。岩体较破碎,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3.14MPa,属较硬岩。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2.2-3拟建场地中风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可定为类。拟建场地平场后,场地上覆素填土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红粘土承载力较低,作为地基持力层差,强风化石灰岩局部层面裂隙较宽,充填粘土,岩质软,承载力低,强风化石灰岩作为地基持力

5、层差。本场地中风化石灰岩埋深大部分在15m左右,均匀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地基承载力较高,为场地内最佳地基持力层第三节 编制依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DB22/ 11-2000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资料、电子版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要求。第二章 抢险应急组织安排及工作流程 根据人工挖孔桩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项目部

6、制定了由项目经理组成的应急抢险小组。并认真组织了对挖孔桩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对广大员工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影响。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如下图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流程图编制抢险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织抢险队伍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实施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评审、修订第一节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副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组长不在或授权时,副组长按序行使组

7、长的权力。人工挖孔桩应急组织体系:组 长:李 胜(项目经理) 联系电话:13922847793副组长:王守武(执行经理) 联系电话:13980426876 梁 强(生产经理) 联系电话:13408586388 田芝洪(技术负责人) 联系电话:13982223771 赵运刚 (安全主管) 联系电话: 13980506977组 员:赵春霖(14#楼栋号长) 夏水清(15#楼栋号长) 程俊 (安全员) 李德洪(动力主管) 黄 洋 (材料主管)抢险队:施工班组成员、现场保卫人员。医疗救护组:沈亚南 联系电话:18228039077 医疗:120救护 医院:医学院附属南华医院 联系电话:18985125

8、8822.职责和分工总承包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日常工作由总承包项目部安全环境管理部兼管。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项目经理任总指挥。如项目经理不在工地时,则由执行经理、生产经理任总指挥,依次类推,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的现场抢救和应急处置及报警工作。岗位/部门职能及职责应急总指挥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与外部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最

9、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应急副总指挥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组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根据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

10、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危险源风险评估组对各施工现场及加工厂特点以及生产安全过程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指导生产安全部门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落实周边协议应急反应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报警联络方式,为应急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反应支援措施;确定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反应现场指挥中心位置以使应急反应及时启用;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反应物资器材、人力计划。后勤供应组协助制订施工项目或加工厂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储备计划,按已制订的项目施工生产厂场的应急反应物资储备计划,检查、监

11、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的储备数量,收集和建立并归档;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管理人员的到位和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更新和达标;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物资资源信息、建立档案并归档,为应急反应行动的启动,做好物资源数据储备;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提供后勤服务。应急救援组抢救现场伤员;抢救现场物资;组建现场消防队;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事故调查组保护事故现场;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12、、教育、总结。3.善后安置发生事故后,根据人员伤亡或失踪情况,负责联络和接待其家属,处理有关赔偿、抚恤等事宜。工程所在地在五里关附近,周边3Km范围内医院如下图字母标记所示:主要医院表名 称地 址电 话贵州省建筑医院园后街27号5940841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山东路83号5922979贵州省交通医院宝山北路东山巷1号5926716市第一人民医院博爱路97号5813741市第四人民医院解放西路126号5967482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宝山北路71号5609789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飞山街83号5282687南明区人民医院新华路182号5503035云岩区医院瑞金中路61号5953672第二节 应急

13、准备1. 目部组建抢险队队长熊良辉。发现险情时首先抢险队进行抢险,需用较多人时可由各作业队进行汇集,对抢险队和项目部所有人员均进行针对性的应急知识培训。2.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为了在出现险情时处理迅速,项目部对预设险情进行实地演练,使所有人员参与其中,并填写应急演练记录表,记录演练内容,人员分工,方案及处理程序等。 第三节 紧急情况发生和上报程序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险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安全部负责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

14、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可以根据上级指示可以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可以由安质部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请示,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组织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好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负责人指挥,在三分钟内电话通报到项目经理,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事故,是否需要排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到现场实施抢险工作,如需要可以直接拨打120、110、119 等求救电话。 抢险领导小组在组织讨论后在最短时间内发出如何处理现场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安全部门在 30 分钟内以小组名义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要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委、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