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说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176108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特征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群的特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种群的特征,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以下依次展开。一、说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教材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是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从群体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教材对生命系统是分层次进行研究的。在分子水平,研究对象是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和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在个体水平,研究对象是生物个体能通过自身的各种调节作用来维持稳态,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在群体水平,研究对象是从种群

2、和群落的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必须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作为研究单位,那么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特征呢?研究这些特征具有什么意义?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内容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我将本节内容分2课时介绍。二、说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是 普通高中高二(12)班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能力好,经过教

3、师引导,能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掌握以下内容:(1)列举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学校操场上蒲公英的密度。体会合作的乐趣,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关注人口问题

4、,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为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五、说教学方法结合本节教学内容我使用了讲授法、对话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层层深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六、 说教学过程第1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必修一我们从分子和细胞角度了解了生物。 本册的前几章我们从个体水平了解了生命系统。那么从群体水平看: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行为与其他个体间有没有关系呢?2.现场感知,构建新知 介绍种群的概念及其三要素,并举例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种群,以加强学生对种群概念的理解。3.师生对话,达成共识 对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及其内在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进行讲解。4. 巩固练习,小试牛刀 最后我通过将黑板上的板书补充完整的方法来进行课堂小结第2课时1.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学校操场上的蒲公英的密度和蚱蜢的密度。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主要内容,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七、 板书设计1.种群:2.种群的基本特征及之间的联系3.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1)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