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75311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XX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XX应 对新一轮信息化发展,促进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区建设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落实 XX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xx市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等文件精神,推进XX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 制订本指南。一、建设目标智慧园区建设围绕XX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 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运营管理效 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

2、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 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力求在园区内实现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 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和高端集聚的智 慧产业。二、建设原则(一)信息基础设施优化。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 规范管理”的原则,合理规划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布局,集约建设宽带网络、通信机 房、数据中心等设施,提升硬件服务能力;鼓励电信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开展基于 固定、移动、卫星等通信网络的增值业务,服务园区和企业发展。(二)开发管理精细化。建立区、镇、园区三级组织管理协调体制,合力推进智 慧园区建设;打造园区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多系

3、统集成与整合接口;鼓励使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基于核心管理平台的“一站式”园区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园区 管理服务效能。(三)功能服务专业化。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推进基于位 置的服务(LBS)、近场通信(NFC)、移动支付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推进各类 企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间企业资源供需对接,并推动临近园区 之间生活服务设施的对接共享,提高园区、入驻企业、员工等各类信息的集成利用 率。(四)建设运营多元化。探索政府引导、园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智慧园区多 元投资模式,鼓励“第三方建设运维、园区(企业)租赁使用”等多样化、可持续的 发展模式。推动园区用户参与创

4、新,推动基于产品的在线发布、在线维护、在线增 值服务等产品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三、总体框架XX智慧园区建设以构建“三网、四库、五平台”的“3+4+5”体系为总体框 架,建立并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园区综合实力,促进园区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三网:是指有线宽带网络、无线通信网络以及物联网等三张通信服务网络,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通信保障,为各类智慧应用的 建设运行提供基础支撑。四库:是指园区基础设施信息库、企业法人库、经济运行数据库、空间地理信 息库等四个园区信息资源库,容纳园区、企业、人员等各类数据资源,为各管理服 务信息化平台提供数据来源,为园区综合管理、企业经营

5、发展、经济运行分析等提 供数据支撑及决策辅助。五平台:是指智慧办公平台、员工综合服务平台、智慧交通管理平台、生态环境监控管理平台、企业级应用平台等五个园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涉及园区日 常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通过深度覆盖的各类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 智慧服务应用,实现园区运营管理效率、专业信息服务能力和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四、关键技术(一)云计算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方式,实现园区内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信息的高度共 享,园区内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 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二)物联网基于互联网等传统信息载体,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全面

6、获取园区内环境、设施、人员信息并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实现“人、机、物”融合一体、智能管控的互联网络。(三)大数据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对园区运行的各类相关数据进行多源融合、深入挖掘, 形成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结构完整的大数据集合,并通过分类、重组、分析等一 系列智能化处理,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为园区内企业及各级决策者 提供参考。(四)移动互联依托高速、优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利用移动互联网开放、互动、便捷、 高效的优势,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无线视频会议、高清路况监控、实景导航、移动 云存储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增值服务,提升园区的管理、服务、引导能力,提高企 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

7、管理效率。五、建设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 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一)信息基础设施1. 有线宽带网络推进园区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千兆进园区、百兆到桌面”的服务能力,为园区企业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网络服务。2. 无线通信网络在园区内办公楼宇、活动场馆、餐厅、会议室及主要道路等重点区域,实现无 线局域网全覆盖,提供便捷的无线上网服务;推进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 区内4G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保障通信质量。物联网设施根据园区需求,合理部署传

8、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等物联网数据采集 系统,对园区内环境、设施、人员等信息进行采集管理。4.应用终端覆盖根据园区实际情况,推进园区电子屏、楼宇互动终端建设,并依托电脑、手 机、平板电脑等多种载体,有针对性地向不同企业、不同人员推送园区公共服务信 息。(二)公共数据服务1. 公共数据中心建立集约化信息通信机房和外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依托公共数据中心, 以及空间地理、实有法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等区级基础信息资源,建立园区基础设施、企业信息、经济数据库等园区信息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和 交互标准,与XX区政务信息资源库实时对接。2. 数据采集发布系统建立公共数据采集发布系

9、统,汇集园区信息、企业宣传、项目招商、政策法 规、产业资讯等各类数据,集中统一发布;依托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园区内各类 数据,向各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中心报送业务办公、招商管理、视频监控、防盗报 警、设施状态、物业服务、资源能源、环境监测、交通状况等信息。(三)智慧办公1. 办公管理建立园区综合信息门户,打造园区管理平台,提供园区事务咨询办理、投诉建 议、结果推送等在线服务;打造园区办公平台,实现邮件收发、远程办公、协同办 公、信息资源云共享等办公辅助功能;集约建设公共展示中心、公共商务中心、公 共会议中心,满足企业商务展示、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需求。2. 招商管理打造智慧园区招商管理系统,实现

10、园区招商项目登记、审核、签约、落地、实 施等全流程跟踪管理;基于园区入驻企业、经济运行、科技创新、环境影响等各方 面基础数据,为园区招商提供科学的决策辅助和趋势预判。3. 物业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园区监控、能源、照明、空调等重点物业设施的实时 感知,根据设施状态主动提供物业服务;建立园区安防监控调度平台,智能监控园 区环境、人员出入、道路状况、楼宇情况等信息,通过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手 段实现网格化管理调度,并与120、110、119等紧急救护系统联动,实现突发情况的智 能化处置。(四)员工综合服务1. 企业员工管理推进基于园区智能卡、近场通信,以及指纹识别、视网膜与虹膜识别、声音识

11、别等身份识别技术应用,集成门禁、考勤、车辆通行、停车计费、生活消费、超市 购物等企业员工办公生活服务应用。2. 员工信息服务建设园区企业员工网上社区,发布各类园区信息,帮助员工及时获取园区管理 机构、入驻企业、社团、商业机构、物业等方面资讯;发布周边生活服务信息,满 足企业员工就餐预定、健身场馆预定、网上叫车、快递代收、预约取件等生活需 求。(五)智能交通管理1. 静态交通实时获取园区停车位信息,通过各园区信息发布终端动态展示,实现停车位在 线查询、预订、付费;支持基于近场通信(NFC)、位置服务(LBS)、室内导航等技术 的智能寻车。2. 动态交通依托道路诱导、信号控制、实时交通信息推送等手

12、段,实现道路智能管理;支 持出租车、班车、工程车辆等的智能调度。(六)生态环境监控管理1. 能源管理打造园区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园区内各类能耗数据的分类、分项、分区域 采集,为企业及管理方提供实时能耗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所采集数据进行分 析,通过对园区内各类主要用能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控制,帮助用户实现最优 节能控制策略,降低能源费用。2. 环境监控建立园区环境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现环境数据自动采集、分析,智能评估园 区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自动检测重大危险源、污染源等异常变化,并及时预警。(七)企业级应用1. 信息化服务鼓励建设“双向互动”型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服务和

13、 软件服务,支持企业上传个性化、多样化应用软件,以及产品模型、工艺设计等知 识资源,实现园区内企业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协同发展。2. 综合业务服务以公共信息平台为载体,促进园区内外设计研发、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法律 金融、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资源的集聚平台,构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企业发展服 务体系。3. 电子商务实现商务门户、主机存储、商业软件、电子支付、移动商务等电子商务集成应用,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4. 区域物流以园区为整体,布局共同配送体系,依托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第三方物流 企业,为企业提供合理、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5. 园区协作依托园区技术交流和商务合作信息平台,支持园区间

14、商务信息共享,促进线上 线下合作交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发展;在此技术上,实现不同园区间梯度产 业转移、企业迁移等方面的良好对接,为优化区域整体产业布局提供支撑。(八)智慧产业1. 两化深度融合深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等的企业集成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DF)等示范建设;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和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商贸服务业、消 费者服务业信息化应用水平。2. 企业创新发展推进企业参与协同创新、按需制造众包生产、企业协同网络制造等基于互联网 的新型发展模式;推动基于产品智能化的在线检测、在线维护、在

15、线增值服务等产 品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促进网络制造、异业联盟、平台经济、众包众融等新 经济业态发展。3. 新兴产业集聚鼓励智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通信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以及 大数据服务、定位导航、互联网金融等应用导向型产业向园区集聚;鼓励文化创 意、商贸物流、软件信息、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向园区集聚。六、具体要求(一) 重点先行,分步实施各园区应在在XX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和基础条件,有序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先期以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综合管理、企业及员工基础性 服务功能为核心,创新园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聚焦商务应用、行 业应用、企业应用,整合园区内外资源,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联网与物联网深 度融合,实现园区及产业链间协同创新发展。(二) 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各园区应根据明确自身产业发展定位,根据入驻企业的实际需要,以服务产业 发展为主线,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园区数 据资源,有效实现智慧园区“集要素、整资源、造功能、搭平台”功能,在为协助 入驻企业和员工营造良好工作生活氛围的同时,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进一步凸显园 区产业特色,促进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 价值型转变。(三)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各园区应根据XX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