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徐华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75052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徐华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徐华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徐华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徐华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徐华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徐华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徐华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潜山县希望小学徐华云面对自己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总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淡漠,不能实现有效学习。我常常静思:如何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把数学当成学习的乐园。如何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近期我执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一、矛盾激趣,引导探究面积与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主要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础,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揭示面积的概念之后,学生已初步通过观察法感知物体表面、封闭图形的面积有大小之分,接着引着学生得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

2、、重叠法以及数方格法。老师出示7cm2cm和5cm3cm两长方形纸片,能否利用刚才的三种方法来比出大小,这样逐步提出矛盾,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不能比大小,这时老师提示是否能利用学具袋里的小学具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来比比,学生们马上领会,动手操作拼摆,这样矛盾在小组合作中个个击破,最终引出“面积单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也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在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时,我首先拿出1平方分米的纸片,告诉学生这就是1平方分米,接着让学生用尺子来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各是多少?让学生通过量,自己感知边长

3、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学习了平方分米的形状和大小之后,我有意设计让学生们用1平方分米去量自己的手指头,学生们发现太大量不出来,从而引出矛盾。这时我趁势抛出疑问, 那么用什么单位去量比较合适。学生们想到了用较小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去量。学习了平方厘米之后,我再次设计用1平方分米去量教室地面,学生们很快想到用1平方米量合适。使学生们在矛盾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平方米的学习,学生们在这过程中尽情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整堂课在解决了一个个矛盾之后,我又不断在学生面前揭示新的矛盾,引着学生不断向一个个新知识攀登。设疑和引导渗透了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鼓励与培养,使学生们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碰撞出创造思维的

4、火花,同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迁移和推理能力。二、学习过程,重视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在一开始就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情境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看到了平时很熟悉的场景,有的布置墙报,有的在比图形大小,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时,我提出让学生们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在哪儿?铅笔盒面呢?

5、并提出问题,发现了什么?学生们自然就发现数学书封面比铅笔盒面要大,再接着摸练习本面和课桌面,能知道它们的大小吗?学生们进而感知练习本面小,最后让一学生到黑板前摸黑板面,黑板面与刚才摸的面相比怎么样?学生们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得出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从而抽象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抽象的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促进学习过程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性。三、数学活动,关注操作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动手操作,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

6、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操作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尽可能地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估一估,变抽象为形象,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如:出示两张不同的长方形纸片,在不能用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比出大小时,我引导学生是否可以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通过拼摆比出大小,由于是小组合作,又是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学生们热情高涨,两人一小组积极讨论,怎样拼摆?怎么摆好比出大小?有的小组在两张长方形纸片上都摆上了大小一样的小

7、圆片,得出小圆片多的那个长方形面积大。有的小组在两张长方形纸片上摆上了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纸片,得出正方形小纸片摆的多的那个长方形面积大,我再让学生们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学生讨论思考得出,小圆形不能覆盖整个面,有空隙,不太合适,利用正方形最合适。但也有许多学生没能比出大小,我利用这不同想法抛出问题,为什么不能比出大小?原来许多学生都是两张不同长方形纸上摆的形状不同,有的这张纸摆长方形小纸片,那张纸摆正方形小纸片,还有的是这张摆正方形纸片,那张摆圆形小纸片,每小组同学之间充分合作,却不能比出大小,这样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数方格拼摆用统一

8、的标准来摆,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从而引发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头脑中形成了正确的、清晰的“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动眼、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兴趣,体现了有效性。四、教学过程,加强说练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说的练习

9、。1、让学生清晰明了地说操作过程。数学课中有大量的问题,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获得新知,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描述,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他人对某些问题解决过程的复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体会数学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学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培养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通过在长方形纸片上拼摆正方形小纸片,长方形小纸片,圆形小纸片引出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这一环节,学生两人一小组,说操作过程,全班汇报时,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经同学们这么一汇报,全班同学领悟到面积单位的统一的重要性,为什么选正方形小纸片最合

10、适,学习的兴趣更浓了。2、让学生有思想、有条理地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我们每天与数学打交道,每时与数学相伴,所以要利用这一优势,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正确使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一些数学思想。在面积与面积单位总结教学中,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思考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学会了什么叫面积,有的说学会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有的说学会了怎样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还有的同学说,知道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用平方厘米作单位合适,测量比较大的物体用平方米作单位合适。学生们互相补充、互相学习。整节课,在开放式的“说”中结束了。用学生的“说”代替了以往老师的总结,这是我教学的一点小尝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入钻入教材,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一点说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创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唤起学生求知欲,能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情景,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有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课堂效率。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