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74950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2014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2014年,在内外需收缩、商用车市场增长乏力的形势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牢牢把握“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紧紧围绕“五大目标”,着力推动“六项重点工作”,经济总体呈现出转型加快、质效提升、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前,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5%。展望2015年,由于外部环境照旧严峻,经济增长预期稳中有忧,下行压力照旧存在。一、2014年经济运行特点一年来,在全国经济增速换挡、构造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竞进有为,力夺全年各工程标,

2、经济运行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1、生产稳定增长一是农业生产喜获丰收,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粮油生产实现十二年连续增产。全年粮食总产117.9万吨,同比增长1.6%,其中夏粮33.9万吨,增长0.1%,秋粮83.9万吨,增长2.2%;油料总产13.4万吨,同比增长1.3%。牧渔业生产稳步开展,全年全市出栏猪、牛、羊、家禽分别到达203.5万头、12.7万头、107.2万只、3330万只,分别增长2.4%、增长9.9%、增长7.0%和增长1.1%;猪牛羊禽肉产量23.5万吨,同比增长1.8%。受南水北调大面积关闭网箱养鱼影响,水产品集中上市,产量到达7.3万吨,同比增长10.2%。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进

3、展,新增特色产业基地30万亩,目前总量已达520万亩;新增市级重点农产品头企业55家,5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武当道茶”荣获“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称号。二是工业生产稳中有进,企业效益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03.3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7.0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利润164.7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200.8亿元,增长15.4%;重工业完成1702.5亿元,增长10.1%;从县市区看:城区完成产值1305.9亿元,同比增长8.9%,县域完成产值597.4亿元;同比增长14.4%;从分行业

4、看:汽车工业完成产值1272.9亿元,同比增长9.7%;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61.6亿元,同比增长21.9%;食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40.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9.5%;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28.5亿元,同比增长9.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完成产值44.2亿元,同比增长21.3%;非金属制造业完成产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6.9%。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年生产汽车48.5万辆,同比下降1.5%;改装车12.9万辆,同比增长13.0%;轮胎外胎758万条,同比增长3.0%;水泥482万吨,同比下降1.0%;精制茶2428吨,同比增长32.9%;

5、饮料酒2.4万吨,同比增长30.3%;钢材104.7万吨,同比增长19.0%;发电量57.3亿度,同比下降9.1%。2、动力转换速度加快一是投资接着较快增长。201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0.3亿元,同比增长2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0.1亿元,增加13.7%;其次产业完成投资289.4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0.8亿元,增长21.6%。分投资来源看,地方投资920.6亿元,增长27.0%;中心投资13.9亿元,增长7.6%。全市在建施工工程1442个,当年新开工工程842个,分别比上年削减57个和79个。房地产业完成投资90.8亿元,同比下降10.2%

6、;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为1488.4万平方米和21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43.5%。通过接着实行重大工程“首席效劳官”制度,130个市级和14个省级重点工程已全部开工,并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准备。武十高铁可研报告在京通过评审,时速350公里标准敲定,限制性工程即将开工;武当山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跑道场坪和机场路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京能热电举办启动仪式,政企签订投资协议,前期工程正加快推动,已获省能源局核准即将全面开工;龙背湾水电站并网发电,夹河关、孤山水电站工程前期工程进展顺当;火车站北广场、万达广场、林安物流园、华西农商城等一批物流、旅游骨干工程加快建立。二是市场活力逐步增加。一

7、年来,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系列措施,市场主体快速增加。2014年,全市简化行政审批事项432项,实有市场主体23.3万户,其中拥有企业类市场主体3.2万户,注册资本8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和52.1%,私营企业2.5万户,比上年底增长31.4%。全市新批外资企业14个,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市场贸易持续上升。2014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8.7亿元,同比增长13.8%。分城乡看,城镇实现423.8亿元,增长14.0%;乡村实现124.8亿元,增长13.4%。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稳步上升,批发零售快速增长,全年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营业额29.4亿元

8、,增长10.8%,其中餐饮业实现22.5亿元,增长14.3%;批发零售贸易业累计实现销售额606.4亿元,增长20.2%,其中批发业实现345.7亿元,增长22.8%。实现外贸出口5.4亿美元,增长21.3%,保持较好势头。居民消费累计同比上涨1.5%,涨幅较去年回落1.9个百分点。三是对口协作开展呈现好势头。全市9个县市区已与首都北京的8区1县建立了“一对一”协作关系和“1+4”结对帮扶,并进展了双向互访对接,双方挂职干部全部到位,启动建立了对口协作产业开展基金,产业合作、工程救济和人才支持取得重要进展。北京市编制出台了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规划,确定每年支配2.25亿元协作资金用于十堰开展

9、。2014年度22个救济工程已全部启动,39个合作工程全面推动。截止10月底,赴京洽谈招商工程131个,其中已签约21个,落地15个。十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控详规、开展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近期将正式挂牌,基地已签约10个工程,落地7个工程。顺当开通“南水北调之源.十堰武当之旅”旅游专列和南水北调号列车;“武当珍品汇”落户北京市。“北京专家十堰行”、精品旅游传播、人才培训等活动取得丰硕成果。3、转型开展取得重要进展一是生态建立稳步推动。全市已成功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主体功能区建立试点范围。“十二五”规划中的283个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程,已开工282个,完工229个,完成投资

10、28.8亿元,占准备投资的81.4%。其中,重点限制单元工程开工率到达98.1%,完工率90.7%。根本完成了“通水前重点限制单元工程完成100%、一般性限制单元工程完成70%、总投资完成70%”的规划目标任务。五河水质已有明显改善,汉江干流十堰段、丹江口水库水质均到达国家地表水类标准,1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神定河、泗河、西部污水处理厂实现标准运营托管。全市通过“湖北省森林城市”考核验收,黄龙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郧县成为全省唯一石漠化综治示范区,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省级战略。二是民生事业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就业人数5.3万人,同比增长21.6%。五项社会保障参保人数到达2

11、15.8万人次,增长4.1%。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9.5%,根底养老保险金发放率到达100%。新开工建立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49748套,建成23338套,支配入住11928套,开工率、建成率和入住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太和医院妇产中心投入运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成立并正式招生。改造城区中小学D级危房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7.5万平方米;重庆路小学等6所学校迁建新建工作有序推动;房县、郧西县纳入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域公交”战略要求的6条公交线路开通任务全部完成。开工建立249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2.34万农村居民和6.73万农村学校师生饮

12、水问题。完成3000户1.2万人的扶贫搬迁任务,削减贫困人口9万人。4、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一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4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33.1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去年高2.6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8亿元,同比增长16.6%。受企业利润大幅增加影响,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完成65.0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支持和质量达预期目标。2014年,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51.8亿元,比年初新增212.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82.2亿元,比年初新增157.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570.6亿元,比年初新增86.2亿元

13、,增量占贷款总增量的54.6%。5、增速处于全省和周边前列从“三驾马车”看,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2位;外贸出口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18.9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4位。从居民收入看,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3位。从毗邻地区看,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贸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幅均居毗邻五市州十堰、襄阳、南阳、安康、商洛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

14、售总额增幅那么位居第1位。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忧尽管全市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主要经济社会开展指标均实现了预期目标,但经济社会运行中照旧存在着一些不容无视的困难和问题。1、局部指标增速接着放缓。受外需缺乏和内需动力偏弱的双重影响,全市经济减速压力照旧较大。局部经济指标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或放缓。其中,与2013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9.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速回落1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4.3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2、主导产业调整压力明显。从企业看,东风公司产销受

15、国内商用车市场影响,产销逐月下滑。东风十堰基地产值累计增幅由2月末的13.7%持续下降到12月末的1.1%,高价值量的重型车产量增幅回落;与此同时,关停限产高耗和高污染企业,以及局部中小企业开工缺乏,致使工业增长乏力。从产品看,2014年,全市汽车、原铝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同比下降1.5%、31.7%;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仅为96.5%,比2013年低1.8个百分点。3、投资增速后劲减弱。一是在建和新开工工程增速下降。2014年,全市在建施工工程和新开工工程呈现近几年少有的同步削减态势,分别比2013年削减57个和79个。而随着高速公路、南水北调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竣工完毕,投资保持高增长的

16、难度越来越大。二是房地产业下行调整态势已经形成。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下降的同时,商品房待售面积在大幅增加。4、实体企业经营困难较大。一是有效需求缺乏。2014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跌0.9%,与2013年相比,降幅扩大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在接着削减。二是资金冲突照旧突出。由于经济走弱,银行风险限制严格,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传统渠道借款难度越来越大,融资难、融资贵等老问题治理还未显现效果。2014年,全市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3.9%,较2013年提高56.2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回款难度加大,周期变长的问题也不同程度显现。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占流淌资产的比重到达29.6%,比2013年提高4.1个百分点。5、资源环境约束增加,转型开展仍待加快。随着中线调水成功,区域资源环境爱惜力度加大,转型开展的质量难度蓦然上升。受国家土地指标收紧,以及库区、山区土地紧缺和限制开发等因素影响,工程建立需求较大,土地本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