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艺术欣赏结课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743967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茶道艺术欣赏结课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日本茶道艺术欣赏结课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日本茶道艺术欣赏结课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茶道艺术欣赏结课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茶道艺术欣赏结课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茶道艺术欣赏”结课报告、对日本茶道及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古语有云:“茶叶清香天赐之物,品茶论道始于中华”。早在 6000 万年至7000 万年前,茶就被发现于我国的西南部(云贵川)等地。据史料记载,公元805 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栽种在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园”。茶, 由奈良(710-794)、平安(794-1192)初期的贵族、高级僧侣等上层社会人物的奢侈品,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普及,开始逐步走向民间。随着茶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力逐渐增强,茶道将茶作为载体,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 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

2、物质享受,而且 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其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 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在日本茶道悠久的发展历史中,有几位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茶道之开山者村田珠光(1423-1502),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提出“佗茶”(wabi)及其“静寂”、“闲 寂”的含义,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茶道之先导者武野绍鸥(1502-1555),提出“茶中有禅,茶禅一体”的理念,并将和歌引入茶道;茶道之集大成者高僧千利休 (1521-1591),提议“在清贫中寂寞中所发现体悟美”,总结出“利休七则”,被称为“天 下第一茶人”、“茶圣”,他在继承、汲取了历代茶

3、道精神的基础上, 加入自己的理解, 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日本茶道的内涵丰富而复杂,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不过,若非要为茶道下一个定义, 我认为,茶道是以茶和饮茶为契机,汇总了日本的宗教、艺术、道德、哲学、修身、社交等 所有文化的总和体;以“和、敬、清、寂”四字为根本精神,成为融宗教、哲学、伦 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是一生的修习之道。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融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为一体的一种精神文化。在 形式上,它是容纳了包括花道等各种生活艺术的总汇。 茶道中的“本来无一物”、 “无 一物中无尽藏”的哲学思想, 不对称、简朴、素淡、孤高的美学思想以及平等、 互敬、 恬淡的道德观念,独坐观念

4、的自省精神,都是日本茶道中的精髓。茶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饮茶止渴,也不是为了鉴别茶质的优劣。而是通过复杂的程序和仪 式,达到追求幽静,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 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日本的茶室一直 到今天依然保持小巧玲珑的设计风格,茶室壁上挂着古朴的书画,室内插有鲜花,显得高雅 幽静。几张干净的“榻榻米”上除了放上茶道中必需的几件茶具以外,不会放入任何一件多 余的东西。这一切都为了显出朴素、清寂之美。在整个茶会操作过程中,茶人与茶客,茶客 与茶客之间很少交流,只用眼睛和心去体会茶道的真正精神清静典雅、朴素简洁、优雅

5、无华。二、对日本民族及社会的感受以及对保护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想茶本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成功引进后,在日本本土得以发展,进而形成了完整的茶道 体系,成为日本国家文化的象征。当我们加以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在日本文化中始终包含着 固有文化,这种固有文化像一个坚实的内核,不断地释放出一种将外来文化逐步加以同化的 能量。这种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加以积极消化和创新是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日本存在着 吸收和消化各种外来文化的土壤,并形成了日本文化的两个显著的特征一一适应性和多样性。而作为茶的发源地,中国当代社会的茶文化现状却令人堪忧。中国的茶道,本应该在茶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最能体现中国的茶文化,

6、她本该 充满中国文化元素,贯穿儒释道文化的元素,比如佛教的蝉茶表演,道教的养生茶艺等。能 够承担起中国茶道职责的技艺,她能够很直观地、全方位地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带动中国茶 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茶道,它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非常感染人的精神,不仅要悦目,而且 要悦心。但是,正如日前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中 国茶道)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就是科学性依然不够、动多于静、有艺无道。茶艺的最高 境界是茶道,而中国茶艺目前依然有艺无道。”其实早在唐代,中国就已形成较为规范的茶道文化,可以做到品茶与艺术结合紧密。当 时的茶艺细致、沉静、雍容华贵,慢慢地煮茶、泡茶,适合承载道的内

7、容。然而,随着时代 的发展,唐朝的茶道早已淹没于历史的浪潮中,难再循迹。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形再度发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保护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 文化的行动势在必行。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我国是一个举世罕见的文明 古国,历史悠久且传统深厚。它不仅创造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茶艺、 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 术、技艺方面的无形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有些堪称世界文化的精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多 样性、丰富性与独特性一直为世界所瞩目。它们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仅成为我国各民族 赖以绵延发展、增强凝聚

8、力的纽带,也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以及联系世界的 桥梁。因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应作为保护和发扬我国民 族传统文化的行动指南。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三、对于“日本茶道艺术欣赏”这门课程的建议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就我个人而言,我从“日本茶道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获益匪浅, 深感自己对日本茶道及日本民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对日本茶道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

9、谦逊、严谨的 一面以及极强的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摒弃了之前对日本唯有军国主义思想的狭隘的理解; 通过刘莉老师图文并重的讲解以及实物展示,我不需要走出国门,就能直接触碰到真实的日 本茶道,培养了自己对异文化的学习、理解和交流的意识,拓展了国际视野;通过对日本茶 道基础知识、基本礼仪的学习,切身感悟茶道精神的博大精深,使我有了进一步探知、了解 日本文化的兴趣;在学习日本茶道精神之余,了解中国茶文化,激发了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 继承、保护和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感。但是,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此,我想以一名学生的角度对“日本茶道欣 赏”这门课程提出两点自己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刘莉老师日后的授课提供一些参考。一、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茶道的基本礼仪,可以将班内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在课堂上由 任一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扮演品茶过程中的主人和客人,演示茶道礼仪。其余各个小组可以针 对表演过程中的礼仪行为是否正确、合理进行适当的讨论,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 学习热情、加深对茶道礼理解的目的。二、建议在授课的时候适当增加插入视频教学的比例,例如日本茶道的相关纪录片,有 利于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茶道的历史和具体礼仪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