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741125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文言文阅读.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测试 姓名:一、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愠:恼恨,怨恨 .不耻下问 耻: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 说:通“悦”,快乐,快乐。默而识之 识: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2、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可觉得师矣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学而不思则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思而不学则殆 有卖炭翁释担而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对的的一项是( ) 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可以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教师。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种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教师,选择她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她们的缺陷。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不久乐的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3、。 4.下列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典型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措施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快乐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措施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C.第(3)则讲的是学习措施。 D.第(5)则既讲了学习措施也讲了学习态度。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毕下列各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4、)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具体。稽探究、考察。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邑地方,丘孔子。勉勤勉,努力。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卒之为众人 卒: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终无济于天下济: 2.将

5、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两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分)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重要内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毕下列各题。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半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划横线的词意思相似的一组是(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或王命急宣 B、属予作文以记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哀转久绝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的静景,也描写了“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从全文看,第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体

7、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文章的第二段有关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6.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_原句:_ 理由2:_原句:_ 7.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四、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蔡勉旃坚还

8、亡友财清徐珂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对文中划横线的词注音、解释对的的一项是( ) (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1)wng 逃亡 ()y 语言 、()w 不(2) 告诉 C、(1)w 不 (2)y词语D、(1)wng 死亡板() 语句2、下面划横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之:她 、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 而:却 、且父未尝语我也。 且

9、:将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故:因此、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觉得与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见解。 (五)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3)宁信度( )( )、翻译下列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1、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探究:文中“之”字共浮现五次,它们的意思

10、同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容许回答三个)(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来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蜀之鄙有二僧:( )吾欲之南海:(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

11、敏(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3、作者为什么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七)景公之时,雨雪三日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予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1解释加点的词。 (1)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 ) ()立有间(

1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晏子能明其所欲( ).翻译: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3、阅读理解。(1)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齐景公是一种什么样的国王?(用文中的话概括)(2)晏子是用什么样的措施来劝谏景公的?(八)、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1、解释词余幼时即嗜学 (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余因得遍观群书( )、下列语句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13、,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九)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词语暮: 戏 : 闻: 善:2、翻译句子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这者短文告诉我们一种什么道理(十)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害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1、解释词语孟母方绩孟子惧而问其故问则广知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孟子之少也2、翻译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