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分析七步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73948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功能分析七步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视功能分析七步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视功能分析七步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功能分析七步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历分析七步法视功能诊断第一步:测调节幅度、NRA、PRA、BCC。目的1确保验光结果的准确性(MPMVA)2、是否有调节超前或调节过度。如果NRA2.50D,我们高度怀疑屈光度验的不准,可能有近视过矫,而远视欠矫。(因为40cm处NRA最多只能放松2.50D)视功能分析第二步:找问题眼位是在远还是近。如果是远处眼位异常,就是散开的问题,可能是散开过度或散开不足。如果眼位的问题在近处,应该是集合的问题。可能是集合不足或者集合过度。看近是外隐斜,同时看近外隐斜大于看远4棱镜度,可能是集合不足,反之,看近是内隐斜,看近大于看远三个棱镜度,考虑是集合过度。视功能分析第三步:看AC/A值,如果是在3-

2、5之间,是正常的,可以考虑基本型夕卜隐斜、基本型内隐斜、融像运动功能障碍。如果大于7,考虑是过度,如果小于3,考虑是不足。视功能分析第四步:找问题眼位相对应的抵抗力量是否足够。例如:看近是外隐斜,看近的外隐斜大于看远4个棱镜度,表明看近问题大,这时要看近处正相对集合储备是否能够克月服其外隐斜。是否符合“S法则,(sheard法则,外斜,正相对集合储备至少是外斜量的2倍,内斜,负相对集合储备大于等于内斜量。)如果不符合,应该是集合不足,如果符合”S法则,他不一定是集合不足。可能是调节不足引起的假性集合不足。视功能诊断第五步:要看眼位的异常是否影响到调节。一般如果是集合不足,它引起的调节异常一定是

3、调节超前,(因为需要调节性集合补充集合不足,所以长期导致调节超前)而集合过度,(需要负融像性集合克服,所以要抑制调节,导致调节滞后)它引起的是调节滞后。如果一个顾客有调节不足,同时伴有集合的不足,那么,一定是调节的不足引起的集合不足,这个集合不足是假的。视功能诊断第六步:看调节异常是原发的,还是由辐辏异常造成的。用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检测。如果单眼调节灵敏度正常,而双眼调节灵敏度不正常,这个双眼的不正常是眼位异常造成的,如果单眼就不正常,那就是调节本身不正常了。视功能诊断第七步:给予眼睛适当的矫正方案,而不是单一的屈光度数。如果是集合过度,我们先考虑给ADD处方,再考虑训练,但如果是调节滞后、调节不足、集合不足、外隐斜,在配眼镜的同时,一定配合视功能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