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合集33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73898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合集3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合集3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合集3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合集3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合集3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合集3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合集33页(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教学资料语文第一单元 感 悟 自 然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观察自然、欣赏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诗意情怀,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2、掌握多种描写技巧,学习用游记体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二、活动中心:感悟自然,亲近自然 。 三、活动方式 1、成立小组: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9人左右,推举一个小组长,分小组活动; 2、制订方案:每个小组按“活动指引”进行规划,要求可行性与创造性结合; 3、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活动记录本,记录别人的言论和自己的思想,发言的提纲等,活动结束上交。 四、活动时间 :8个课时。第一至四课时一、活动主题:欣赏大自然的声、形、

2、色、味,感悟自然之美;了解自然的人文内容,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从人与动物的关系变化中,思考自然生命的发展变化。二、活动过程:(一)研读瓦尔登湖 1、问题探究:速读课文,找出道出瓦尔登湖总体特点的词句,看看文章怎样体现这些特点。【深邃和清澈(或清亮、深碧)】 课文对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的描写细致入微。把有关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 2、总结,谈体会。(二)研读黄山记 1、问题探究:速读文章,谈谈文章怎样描写黄山山峰、云海的。 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写李白等人的诗、

3、文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第二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2、总结,谈体会。(三)研读巩乃斯的马 1、问题探究:找出文中有关马奔跑的两个典型场面,体会其中所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作者在对马的描写和赞美中寄托的怎样的人生理想?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益? 2、总结,谈体会:马和其他一些充满力与美的动物,历来是艺术家钟爱的表现对象。广泛欣赏此类题材的艺术作品,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思考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表现动物之美时有什么异同之处。(四)组织一次游览活动:1、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全部感官,去捕捉大自然的美,发挥想象和联想,想想自然美景哪些与人的生活经验与人的经验知识相通。 2、调查了解相关的

4、人文内容,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三、整理学习及活动所得。第五至八课时一、活动主题:展示与评价。二、活动过程:(一)交流活动:1、通过活动,谈谈人们为什么喜爱自然?大自然美在哪里? 2、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感受怎样?3、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各种各样的宠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讲述有关山水传说与变迁的神奇故事。(1课时)(二)给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上诗文;根据游览所得,写一篇游记,要求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课时)(三)评讲总结。(1课时) 第二单元 科 学 小 品 4、说 数一、教学要求:1、了解数的发展过程。2、了解课文的体裁和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5、说 明方法。3、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体裁和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2、体会充满 诗情画意的数学美。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二)整体感知。 1、速度全文,看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是一篇说明数的发展过程的科学小品文,采用了以发展过程为序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 2、理清文章的思路。说 自然数 负数 零 整数 分数 无理数 虚数 复数数(三)语言品析。(顺带理解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兼及习题二) 1、“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

6、,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别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作者在此运用比喻手法,将“正数和负数”比喻成“雁翅般排开”的模样,将负数和正数在数轴上的排列形象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零”具体形象化,让我们读来不觉枯燥无味。】 2、“圆周率则根本不同,3.14159265358979323846既不循环,也无终结,所以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想想看!北京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所包含的信息虽然极多,但仍是有限的,而圆周率却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怎能不令人惊叹! ” 【以圆周率为例说明了无理数的特点:包含着无限的信息。同时和北

7、京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所包含的信息作比较,说出自己对无理数的惊叹。 这段文字融说理、描写和抒情于一体,说理体现了科学性特点,介绍了科学知识;描写和抒情常常体现小品的文学性特点,使文章读来情趣盎然。】 3、从自然数到负数和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复数,数的发展史是否还有更新的篇章?我们拭目以待。 【用一句简单的话对全文作了总结,表达了作者对数的发展的美好的愿望。】 4、小结:全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引用、作比较等方法进行说明,这些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增添了灵气和活力,显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体会数学的美,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8、。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二)体会数学的美。 思考:作者在课文中充满感情的写到:“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请你从文中概括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美,并另外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 【对称美:如第4自然段“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别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奇异美: 如第4自然段“圆周率本是圆周与直径之完全确定的比值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奥妙而感到惊讶和震撼。” 创造美:如第4自然段”1的平方根是什么?数学家为此创造了虚数” 和谐美:1是一个最简单的数,但同时可以说一切

9、数起源于1。越来越复杂的数系如:自然数,由1演变出所有自然数:2、3、4、后来再加进它们的相反数1、2、3它们依然是和谐的,而且起源于1。 现实生活的例子:如对称美:门常有两扇,相互对称;衣服、对联等。 和谐美:电视机屏幕的长宽尺寸之比为0。618,比例协调而赏心悦目。】(三)语言表达训练。 1、文中引用了作者永数字的两首小诗,饶有兴趣的揭示了简单数字的神奇与奥妙。请仔细阅读,找出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句式。【修辞:两首诗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2、学习这两首诗的笔法,选择其他的数字或符号写一首小诗。(四)交流评价。(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一、教学要求:1、了解超低温现

10、象的奇妙之处,了解其应用前景,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2、学习本 文采用多种说 明方法。3、体会本文严密、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采用多种说 明方法。 2、体会本文严密、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具体概括出各段的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超低温现象”的“超”体现在哪里,有何奇妙之处? 【提示:主要体现在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 3、看看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

11、会其作用。 【示例:文中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中为了说明超导现象,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的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的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 4、语言品味。 “而且铌、锌、铝在超低温时也都具有超导性能。”【“23种”是确定数字,“60多种”是不确定数目。说明文要求对所说明的内容作准确的介绍。此外,作者在用词上十分注意掌握分寸。】 “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就能显示出超导现象。”【“努力”表明科学家工作难度很大,同时

12、也表明科学家不畏困难,执着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稍低于”用词精确、严密。】 “如果能够找到这种金属或合金的话,那将引起电力工业上的一场划时代革命。”【“划时代”形象的说明了这个科学研究的意义重大。】 5、根据课文内容,为一本简明词典撰写“超低温现象”的条目,不要超过200字, 【据理论推算,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为237.16,这一冷的极限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研究发现,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一个低温区域(一般指150以下)中,许多物质显示出与常温下截然不同的特性,如铅会变得富于弹性,锡会变得易于粉碎,某些导电材料会出现超导性(即电阻消失或接近于零)。这个低温区域被称为超低温,物质在其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即

13、是超低温现象。】(三)拓展联系:查找有关资料,大胆想象,说说除了文中已经介绍的用途外,超低温现象还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6、寂静的春天一、教学要求:1、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学习本文 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3、培养 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 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体会本文严密、生动、准确 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文章,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梳理脉络: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 污染空气、土地等 化学药物对人的危害 人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变化 人类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