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说课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73190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雪》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沁园春.雪》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沁园春.雪》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沁园春.雪》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沁园春.雪》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雪》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雪》说课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 .雪说课稿导语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我们国家是诗的国度。作为一名语文教 师, 诗化的语言、 诗意的情怀, 是我一直追寻的境界。 因此, 我选择沁园春 雪作为我本次说课的篇目。 我说课的内容一共分三个方面,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 学法,三是说教学过程。说教材第一大部分说教材 首先,我们来看沁园春 雪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沁 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是教读 课文, 居单元之首。 另有三篇现代诗 雨说,星星变奏曲 和外国诗两首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 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展开联想和想象, 感受诗歌中的自 然美景 ,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 语言。因此可以说沁园春 雪在初中现代诗歌鉴赏中是 重中之重,是学习其他现代诗歌的典范。其次,看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 学目标和本节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 为:知识与能力:1、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内容。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3、培养学生品味鉴赏诗词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4、注重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弓I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 物。再看本节课的结构特点、重点和难点 结构上:这首词从总体看,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服 务,下阕的评古为最后的颂今、

3、点明主旨服务,结构相当清 楚。“三分诗七分读 ”,我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品味鉴赏能力 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学生对作者的 胸怀和豪情理解把握有难度,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第二大部分,说一下教法和学法。1、 学生情况分析和教学设计理念。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但 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因此,在设计教学 的时候,我压缩讲解分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了解内容、 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2、教学方法:我准备运用诵读法和点拔研讨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

4、不是如 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 德加 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 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老也说: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 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一是诵读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诗歌的 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 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 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 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U 二是点拔研讨法:茶道的最高境界是 “品”,读诗也是如此。为提高学生的诗词 鉴赏能力,我设计了一个题目,以 “沁园春 雪

5、妙就妙在 ”开头,自选角度品评课文。在这个程中,教师给以 必要的点拔,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 依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觉,通 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多媒 体课件的播放可以增强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学法指导: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 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 诵读法。它不仅是一种教法,我也把它作为一种学习 诗词重要的学法教给学生。(2) 合作探究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

6、”,我重视学生的积极 参与和相互合作。为此,我在整体感知和拓展延伸中设计的 题目都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使大家明白合 作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 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 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象,欣赏完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 的感受。【播放视频资料】 沁园春 雪这首词写景、议论气势恢 宏,旷达豪迈。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诗词的特定氛围,课前 导入安排了一段视频资料,使片中长城、黄河的雄伟景象、 大气磅礴的背景音乐和意味深长的解说

7、词,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昂扬振奋的精 神,为理解诗歌作好情感准备。这段视频的使用使用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学生在概 括自己的观看感受时,几乎都提到了为祖国河山的壮丽、文 化的博大精深等而自豪,同时感到了肩负的使命。有的同学 还明确表示: 祖国山河的壮丽, 激发了自己为之奋斗的决心、 可以说为理解诗歌的感情,完成引导学生树立 “以天下为己 任”的远大抱负的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学生作好情感准备后,老师引出话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词,它既有祖国山河的庄严 美丽,又有英雄的万丈豪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毛泽东 的沁园春 雪。此时,课件播放大雪纷

8、飞的课文情境,把学生迅速带入特定 阅读氛围。(二)介绍背景:作品写于 1936 年,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了解时代背景,有 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所抒发的感情,课件展示了诗词 的写作背景。并请学生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这是一首大 气磅礴、风流豪壮的作品,并带着这样的认识进入初步感知 阶段.(三)初步感知: 也就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体会阶段。这个阶段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坚 定信心和诗词意境的特点。要求读准字音,揣摩感情,感觉 朗读的语速、重音。 然后交流自己对诗作的理解及朗读处 理,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为突出体现诗词大气磅礴、气势 雄伟的意境, 基本读法应该: 稍缓、有力,

9、重点字如 “千、万 字要重读; “望”、“惜”是领字,要拉长; “略输、 稍逊、只识 读出了惋惜之情; “如此 ”要读出赞美之情; “俱往矣 ”要读得 有力,千年历史一刻收束。这个环节,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 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语,通过朗读,体 会词的意境。 最后教师领全班齐读,集体感受诗的豪迈意境。(四)进一步体会: 即第二个层次的朗读、体会阶段。这一阶段播放了课件中的 “领袖风采 ”。 常言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毛泽东诗词所表现出的恢 宏大度与其性格、身份、抱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当代 的中学生对于毛泽东的了解不深,因此,在对诗词的进一步 理解环节上安排了一段 “领袖风采

10、 ”的展示,电脑课件将毛泽 东不同时期的照片,在东方红的恢宏旋律中动态展现。 播放时,老师旁白简介毛泽东的生平,使学生从毛泽东的人 生历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博大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 的气魄,进而对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旁白: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在青年时代便立下 了救天下人于水火的壮志,从求学到走上革命道路,从井冈 山到延安,从万里长征到三大战役,毛泽东领导着中国共产 党及人民军队, 从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了一个人民的共和国, 被人民当作了心中的红太阳。看着这些图片,听着这旋律,看着毛泽东笔走龙蛇般的手 书,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恢宏大度之感,那么毛泽东在写作 这首词时该

11、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此时可以请一位朗读水 平高、善于表演的同学以毛泽东的身份来朗读这首词,帮助 学生更真切的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感情。(五)深层理解(品味语言,创造意境,体会感情) 第三层次的朗读、体会。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及创新能力培 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中国诗词很讲究 “诗画一体 ”, 由画而成诗,或由诗的意境而成画。但现在我们有更先进的 手段来展现诗歌意境,比如电影、电视等,在这个阶段先安 排学生当导演,为这首词配上电影画面,再现诗词意境的小 组讨论、交流的教学环节,然后全班交流补充,明确了诗词 可以分为上、下阕两大组镜头。各组陈述如下: 上阕拍雪景,分三组镜头 1前 3 句,背景基调为白

12、色。拍远景,把视线拉到地平线。 突出“北国”、 “千里 ”、“万里 ”的辽阔。用黄河冰冻的景象来突出 “封”字的静态。 然后镜头摇向天空, 用雪花飞舞表现 “飘 字的动态。2。望一一欲与天公试比高。由远 -近:画面俯视莽原,陕 北高原上的千沟万壑,白雪漫天,远山间蜿蜒盘旋的长城被 冰雪所没,如玉龙横空出世,那就是中华民族不垮的脊梁。 镜头切换,远处大河际天而去,被冰雪覆盖, “顿失滔滔 ”。 用特技拍出 “舞”、“驰”、“顿失 ”的动态效果。 “试比高 ”拍出 山的直耸云天,表示作者对革命胜利的信心。3须晴日 分外妖娆应拍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 象, “须”是等待,所以,首拍要拍雪正在下着

13、,天空中乌云 密布,渐渐地雪后天晴,乌云慢慢散去,金黄的太阳挂在天 边,接着拍一个远景,阳光照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映照出 七彩光芒,拍出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的瑰丽景象。 下阕拍历史,也分为三组。1前 2 句让祖国壮丽山河一幅幅出现在我们面前,接着拍 许多古代厮杀的场面。让我们感到这壮美的河山,不仅让我 们倾倒,也让古代帝王倾倒,为这江山主人宝座而争夺。2。惜 只识弯弓射大雕。在金戈铁马声中,秦皇、汉武、 唐宗、 宋祖一个个出现, 一个个远去, 接着成吉思汗出现了, 只见他弯弓射箭, 渐渐消失在天边, 这时镜头推出一卷竹简, 上面写满了历史人物的名字,接着竹简卷起,忽然刮起一阵 风,飘起漫

14、天雪花。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雪花飞舞中, 毛泽东站在巍巍雪原上, 意味深长地望着远方, 这时天空渐渐晴朗,背景变成一轮好大好大的火红的太阳。 同学补充:师白玉: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拍毛泽东发出一 声叹息, 表现他对古代帝王不足的惋惜, 接着镜头转向天空, 以天空的宽广表现作者的胸怀。张祎扬:拍毛泽东的眼睛,表现他心有天地,胸怀千古的胸 襟。李然:第一组镜头,把祖国的河山尽收入镜头中。 冀晋:第一组镜头,这是一个过渡段,既有承上句,又有启 下句,因此可分两部分:第 1 句拍祖国江山,拍雪景。第 2 句可以有两种拍法: ( 1)省略。由下面展现( 2)把古 代帝王的画像

15、剪接在一个画面。中 经过学生的充分交流,完成深层理解后,老师总结学法, 强调阅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品味语言,捕捉 意象,感受意境,理解感情。使学生学习的感性行为上升为 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时,让学生们齐读,要 求把这种意境读出来,并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及自己想到的 画面在头脑中扩展、延伸, 让它变得更丰富。(六)强调主旨,激发热情:第四个层次的朗读、体会。播放课件诗词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意境、 理解感情。为使学生对诗词意境有更形象的感受,这一阶段 课件设计朗读欣赏,课件使声音、图片、文字(尤其是重点 字的动态展示)同步展现,给学生极强的视听感受,不仅增 强了直观

16、性,还充分发挥诗歌形象的感染作用,丰富学生的 想象,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欣赏课件同学们发现自己的创意和多媒体展示的画面 内容基本一致,但是还是有一个小小的区别:多媒体涵盖主 旨的画面人物不但有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还有 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以及当代的各界人民 群众。由此引发了学生的争论:对于主旨的理解应该到哪个 层面上? 经过学生讨论,最终使学生明确,作为一个阅读主体,在阅 读作品时不但要感受领悟毛泽东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 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还有对人民力量的信任,对 自己壮志和抱负的抒发,还要观照自身引发更多的思考:毛 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 主的共和国,让我们能有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