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DOC 33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73085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DOC 3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重点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DOC 3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重点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DOC 3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重点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DOC 3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重点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DOC 3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DOC 3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DOC 33页)(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策略 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

2、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例题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

3、,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

4、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策略 2物质的量方面试题的求解技巧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固体到气体,从纯净物到混合物中的各类计算,均要用到物质的量。在溶液方面,还要涉及到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求算及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的分析。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对于NO2方面的试题,还要考虑后续反应,即NO2与N2O4的平衡转换。对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过量问题。经典题: 例题1 :在100mL 0.10 molL1的 AgNO3溶液中加

5、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最为0.02 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方法:通过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整体分析。 捷径:题中n(Ag+)=0.1L0.1molL1=0.01 mol,n(Ba2+)=2.08g/208gmol1 = 0.01mol,n(Cl)= 0.02 mol,n(Cu2+)=0.01mol,n(S

6、O42)= 0.01 mol,所以生成n(AgCl)=0.01mol,n(BaSO4)=0.01mol。生成AgCl、BaSO4两种白色沉淀,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l)= 0.02mol 0.01mol = 0.01mol,Cu2+未参加反应,所以溶液显蓝色,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大约为200mL,所以C(Cu2+)= 0.05molL1。以此正确的是B。总结:这是集化学计算,实验现象描述为一体的学科内综合试题。尽管难度不大,但很有新意。例题2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B. 18g水中含有的

7、电子数为10NAC.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D. 在1 L 2 molL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方法:根据题意对选项逐一化解。捷径:A.在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22.4L液态辛烷物质的量要比1mol大得多,所以A选项错误。B.18g水为1mol水,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mol。C.NO2和N2O4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相同质量的NO2和N2O4必然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46g NO2即为1mol NO2共含有3mol原子。D.n(NO3)= 1L2 mol/L2 = 4 mol。以此不正确的为A。总结:此类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热点题型,在解答此类试

8、题时,一要注意物质所处的状态,二要理清微粒间的联系。例题3 :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 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 (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方法:从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分析。捷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由于取等质量甲、乙两种溶液,其中含水的质量不知道,无法推断其溶解度的大小。但降低相同的温度,甲析出的质量大于乙,所以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故选D。总结:有

9、关溶解度方面的试题,在解题时既要考虑某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又要考虑温度变化时溶解度的改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则不能利用溶解度进行有关计算。策略 3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试题的分析技巧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此类试题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项分析法、电子守恒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推理验证法等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方法:依靠概念逐一分析。捷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离子由于有电子的得失,当失去电子时,其离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Na+等。A选项错。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正确。氦的最外层为第一层,仅有2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正确。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D选项错。以此得答案为AD。总结:此题要求考生对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正确的认

11、识,虽不难,但容易出错。例题2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方法:采用分类归纳法。捷径:首先将四种离子分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两类,分析其原子序数及离子半径。阳离子为aA2、bB,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ab,离子半径AB;阴离子为cC3、dD,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cD。再将其综合分析,因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bdc,离子半径ABDC。故正确答案为C。总结:对于电子层

12、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其核电荷越大,半径越小。例题3 :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BXY2CXY3DX2Y3 方法:先找出所属元素,再分析反应情况。捷径:根据题意X可能是Li或Si。若X为Li,则Y为H,可组成化合物LiH即XY,若X为Si则Y为Li,Li和Si不能形成化合物。因此得答案为A。总结:部分考生因未分析出X可能为Li,而造成无法解答策略 4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必经过三态,即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

13、衡及其它化学反应方面的计算,如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对应地列出三态的变化,哪么便可使分析、解题变得一目了然。此方面的试题的题型及方法与技巧主要有:(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要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及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是否还随时间发生变化。(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分析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3)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其移动可通过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V正V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4)等效平衡的分析主要有等温等

14、容和等温等压两种情况。(5)速率与平衡的图象分析主要要抓住三点,即起点、拐点和终点。经典题: 例题1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方法:图象分析法。 捷径:从图中得到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从0t2min ,M增加2mol,N消耗4mol,且到达t3min,M、N的浓度保持不变,即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式为2N M。t2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相等,此时不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当t3时正逆反应的速

15、率相等。t1时n(N)=6mol,n(M)=3mol,由于在同一容器中,所以c(N)=2c(M)。因此此题正确答案为D。总结:选项B最容易被误认为正确说法。造成错判的原因有三:没有看清纵坐标的物理量;概念错误,认为物质的量相等时,化学反应速率就相等;没有读懂图。例题2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方法:平衡中的等效转化分析法。捷径:设乙容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