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研究实施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72572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评价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研究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评价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研究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评价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研究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评价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研究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评价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研究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评价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研究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评价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研究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评价与培育学生数学素养探讨试验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激烈竞争有增无减,对于教化要科学化的呼声也不断地高涨。评价在教化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趋明朗,它已经成为教化领域必不行缺的一个过程。这了适应社会的须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它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老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然而,当今的大多数老师都只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学业成果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其它各个方面,而且评价方法单一。由于受应试教化的影响,分数第一的思想在学生、家长、老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2、分数对学生和老师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现行的评价制度与素养教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确定的距离。主要问题表现在:1、评价功能单纯,过于强调教化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果的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书面测试,强调量化成果,忽视其他考查方式的运用。 4、评价主体单向,过于突出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念得不到很好的爱护。 因此,这样的评价结果并不能真正产生多大的效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必需对学生的学业成果评价进行改革。 在我国的一

3、些学校和教化机构也作了多方位的尝试探讨,但因教化现状不同,我国尚未形成带有普遍意义的,适合各年级各类小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数学学习评价体系。鉴于以上缘由,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加快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改革步伐,重视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实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由此,我们确定了教学评价与培育学生数学素养探讨这一课题进行探讨。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的界定 教学评价与培育学生数学素养探讨课题,是以新课程下义务教化阶段为探讨对象,以义务教化阶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作为基本检测依据,主要探讨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比较明确化的学习水平测试,以及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学习质量或学

4、业水平的价值检测评估和确认。本课题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业的评价涵盖数学素养的诸多方面。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相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学问、技能、实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有数学素养,不仅仅表现在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到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它包括:数学学问技能、数学思索、解决问题实力和数学观念品质。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那怎样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培育学生的数学

5、素养首先要从学生们的思想和看法入手,使学生能主动的、主动的、有爱好的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的学习数学学问、驾驭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打好数学基础、提高数学素养。(二)理论依据 1、从人的发展理论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学生在主动主动的心态下学习,能克服困难,能学好学问。科学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从人的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能促使学生觉得自己通过努力确定能行。 3、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来看,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促进各方面素养的自主发

6、展,这一观点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驾驭学问,更要能发展学生的特性和创建潜能,使学生具有自我教化、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我完善的实力。 4、从数学课程标准评价促发展的基本理念来看。义务教化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动身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学习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敬重,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评价中受到主动的激励与确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溢阳光,受到指责、惩处就会意志消沉。5、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来看。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告知我们,人的智力有多种类型,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相识智能等,每个人在各种智能上的发展有各自的特点。

7、留意对学生素养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发觉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培育出具有分析、思索和问题解决实力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所长。数学学习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实力、看法和情感,同时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三、课题探讨的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老师的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0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

8、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看法,帮助学生相识自我,建立信念。因此,小学数学评价的改革,应以素养教化和创新教化为指导思想,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发挥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主动、主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也为数学课堂教学与新课标、新教材早日接轨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探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评价活动在数学学习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以前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地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除此以外,评价活动的实施将激活学生的个体因子。当学生因做不来作业而困惑时;当学生上课走神时;

9、当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小点进步时,老师一个恰当幽默的评语或许能唤醒学生心底潜在的学习因素,从而变得喜爱你和你所教的学科。 2、评价有助于增加数感意识。课标中指出:数感表现在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沟通信息,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说明。因此,在教学中培育学生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问题及结果的直觉的素养。学生这种估算和验算的习惯正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体现。可见评价将有助于学生数感意识的增加。 3、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沟通的实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其优点在于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交往实力,从而相识自我,建立学习信念。 4、评价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数学是思维

10、的体操。评价活动多数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老师应驾驭好评价的时机,刚好获得反馈信息,刚好调整自己的教学轨迹,帮助学生尝试胜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胜利的喜悦,从而逐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评价探讨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革传统评价中的弊病-过多地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老师发展。因此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是评价改革的核心。 2、全面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要强调多元,既要重视学业成果,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潜能发展。在学业评价中,不仅包括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还应力求包括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11、留意学生的创新实力和实践实力以及特性的需求与发展。 3、过程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留意结果,更要留意发展和变更的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更的过程成为评价的主要部分。在评价中,要突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获得的体验与取得的进步,而不仅仅盯着最终的结果。在评价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发展轨迹的纪录,并刚好帮助其相识优势和不足,使学生在调整和改进中获得发展。 4、激励性原则。必需变更以往老师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评价应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敬重,在自主活动中获得自由,可以随意进行表达,进行沟通。充分体验到学习过程中思索的欢乐,沟通的欢乐,体验到学习的魅力。评价应

12、对学生的再学习产生动力作用,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溢信念。 5、自主性原则。评价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通过评价让孩子们能刚好调整自己的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关切自身学业的提高,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六、学生学业评价探讨的目标和内容 (一)评价探讨的目标 1、健全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作为老师,应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确保评价的公正性、精确性、科学性、详细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老师评相结合。教学中,老师要不断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断提高学生评价自我的实力,使学生在评价

13、中学会学习,增加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实力。(2)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老师要刚好、精确地对学生的学业状况作出评价,诸如学习的看法、情感、思维品质、作业的正确率和学习的方法等。 2、采纳多维度的评价形式。评价应采纳多种形式相结合,老师可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状况敏捷选用评价语言。3、完善考试评价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课本学问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阅历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二)评价探讨的内容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加活动的程度和行为表现、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实力等。 2、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14、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主动地独立思索,而且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思维品质。 3、对学生解决问题实力的评价。对学生解决问题实力的评价包括考查他们能否结合详细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否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否清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明结果的合理性;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获得解决问题的阅历。 4、对学生情感与看法的评价。结合详细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他们学习数学的互动性、自信念、对数学活动的爱好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5、对学生驾驭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状况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学问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对学问

15、的机械记忆和过分的技巧性要求。六、评价探讨的详细形式 (一)评价探讨的详细形式1、课堂评价语言。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问、技能的驾驭状况,而且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评价尽可能做到详细化、精确化,如“你解答得真奇妙,真令老师和同学敬佩。”“你这种解法真是奇妙极了,老师为你傲慢!”等等,这样激励点燃了学生才智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意,一种驱动。这种带有激励性、观赏性的评价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留意坚持对学生赐予激励时因人而异,留意做到赞誉鞭策优秀生,确定、激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我们搜集了许多评价语言,供老师在课堂上借鉴。在教学中,老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变更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失去自信念。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们确定要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数学日记。数学日记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学问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看法、困难之处或感爱好之处。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沟通的实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供应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