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72104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作者:林 震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 02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惠及我们每个人以及子孙后代的公共物品,我国党和政府把生态文 明建设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的伟业。这样的伟大进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众参与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以及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生态文 明。一般认为,生态文明是一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国外学术界较少使用这种搭配。实际 上,“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国外的“生态社会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或许是中国人更偏

2、爱“文 明”一词的缘故,于是在相继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又提出了“生态 文明”。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学术界现在还有一些争论,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生态文 明”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人们通常在两个层面上使用“生态文 明”这个概念。一个是从纵向的维度,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一般认为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也叫采集文明或采猎文明)、农业文明,现在处于工业文明时代, 但是工业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促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超越其上的文明生态文明。这种意 义上的生态文明是全方位的,包含生态化了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也可以说

3、是 广义的“生态文明”。因为生态的基本特征是多元的、互动的、系统的、整体的、和谐的、稳定 的、循环的、持续的,因此笔者所理解的广义的生态文明应当包括:富足、循环的物质文明, 多元、宽容的精神文明,民主、有序的政治文明,公平、公正的社会文明,以及良好、持续的 生态文明,总体构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类文明。另一个维度是横向的,也就是把整个社会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 态文明,这也是十七大报告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几个方面。报告中 还有一个与之相并列的方面是关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社会文明”。这种 “生态文明”概念主要是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它与其他文明互为前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 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这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 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没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也是不行的,没有人们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不能持久的。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建设如果最后 造成人类自身家园的破坏和丧失,是谈不上文明的。因此,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是相辅相成 的,它构成了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