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70943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物理学在社会中的应用。技能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探究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产生要学的愿望。2.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使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并描述出来,引导学生生疑发问。并在此学习过程中喜爱物理学,产生学习兴趣。教学难点及克服办法: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乐于动手的

2、探究式学习的好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用具:蜡烛2支,高、低磁针支架各一个,玻璃钟罩1个,火柴1盒;圆底烧瓶一只,水,金鱼二条;磁铁、玻璃板、搪瓷盘、塑料板。教学程序:一、新课引入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社会里,大家都会感觉到科学的神奇力量!繁华的街市夜景、潜水艇发射导弹、发射卫星,这里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离开了物理知识,就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稳固的国防、人类就无法实现登天的梦想。物理是有用的,而且也是有趣的。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奇妙的物理世界吧!二、新课教学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但有些物理现象有很大的随机性,不是你想观察就能观察到的(举例:闪电、霜

3、冻)。所以我们现在要观察这些现象,我们只好通过实验来观察,再现这些物理现象。1、演示实验:磁的屏蔽用玻璃板、课本、搪瓷、塑料板等物品分别隔着磁体和铁钉观察磁体对铁钉的吸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学生实验:不听话的丝条学问学问,就是要用心看,要善于提问。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他就想: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总是往下掉呢?最后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他注意到肥皂膜上变幻的色彩时,他又产生了疑问,物体的颜色是怎么回事儿呢?最后揭开了颜色之谜。有人问爱因斯坦,说:“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爱因斯坦说:“假如有人叫我和别人一起到麦垛里去找一粒豆子,别人可能找到一粒后就不找了,而我则要

4、翻遍整个麦垛,看看有没有其它的豆子。”我希望同学也有这样的精神,在下面的实验中仔细地看,大胆地想看见别人没有见过的现象,问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把我问倒了,是你们的光荣。我们要比比看,谁发现的现象多,谁提出的问题多。现在我让你们自己来作些研究,体验一下怎样做学问。我们分成小组实验,待一会儿,要同学起来说说你们看到的现象,并说说你有哪些疑问。我要求大家心要细一点,胆子要大一点。这一堂课上只要大家体会一下做研究的两项基本功: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不要求大家弄清问题的答案。谁观察得仔细,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深刻,就光荣!将一根平时用来捆扎物体的塑料绳(聚丙稀)上端打个结,然后把它剖成许多细丝条

5、。用右手捏住上端的结,左手的手指插在丝条中从上捋到下端。提问:(1)放开左手后,这些丝条出现了什么情况?(丝条不仅没有合拢,反而向四周散开) (2)当你的左手靠近这些丝条时,又看到什么现象?(不少丝条被手吸过来了) (3)如果你用手抓住丝条,从上捋到下,想使这些四散开来的丝条合拢,你能如愿吗?发生这种现象你料想到了吗?3、学生实验:拉不开的书将两本厚度差不多的书,象洗牌那样使尽可能多的纸相互交叉叠在一起,把书放平在手上拍几下,然后两只手抓住两本书的装订边,向两边用力拉(只可以拉),你能把两本书轻而易举的分开吗?4、演示实验:钟罩里的蜡烛教师取出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和一个玻璃钟罩,点然蜡烛。在罩上钟

6、罩时让学生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蜡烛会熄灭、并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以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师:刚才大家都作出了猜测。猜对猜错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勇于调动自己的经验系统、知识系统作出猜测。当然,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作出了这样的猜测?(生:)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大胆的猜测给予肯定。并相机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导学生设法检验自己的猜测。)我有一个怀疑,高的蜡烛先熄灭,会不会是质量问题呢?我得想办法检验这个猜测。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怎样来检验我的猜想?(让学生讨论,但不一定非得学生想出办法。)教师把短的蜡烛垫高,高的蜡烛割短。点燃,再做一次。生:确实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跟蜡烛本身没有关系

7、。师:蜡烛的高矮是一个因素,也不排除有其它的因素起作用并导致其它结果。所以猜短的蜡烛先熄灭的同学也不一定就错了。你们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其它因素呢?生:师:怎样检验你们的猜想?不能靠空想,要靠实验!就请你们课后去做一做吧。我来放一个图片(多媒体演示:人爬着通过着火的走廊。)为什么要这样呢?师:每一个物理现象后面都有一个道理,每一个道理都会有它的用处,我们要认真地观察、要仔细地研究。5、演示实验:烧瓶里的金鱼师: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出示装有金鱼的盛水烧瓶,酒精灯)下面我要火烧金鱼,金鱼会不会被烧死呢?(学生猜测)没办法,弄不好,我们也只有让金鱼为科学献身了。瓶颈的水烧开了,但金鱼仍在烧瓶中自由地

8、游动。(有些学生可能已做过这样的实验,教师要抓住时机质疑。可能的问题非常多:为什么上面的水开了下面的水还是冷的?为什么放在烧瓶的底部加热就会把金鱼烧死?水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沸腾?)师:一个现象可能很平常,要是能注意这个现象,这个人就不平常;要是能对这个现象产生疑问,并去研究它,这个人就很不平常了。你们能不能说说,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6、学生探索: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师:我们交流一下在这个实验中看到的现象。生:书离杯子很近的时候,书上的字变大了。书离得比较远的时候,字好象变小了,也看不清楚了,好象起了奇异的变化再好象是字的左右倒过来了。生:(再交流,说出观察到的其它现

9、象。)师:(对学生的发现表示鼓励,并在黑板上简要地将学生的观察结果记下来。这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同时也向学生示范一种记录方法。)我们再来一个竞赛,大家分成小组讨论,把你们想到的问题写下来,我看哪一组写得最多。(组织学生讨论)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我很高兴。这些问题你们想弄明白吗?(生:想!)好!今后我们一定好好研究。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的发现一定会有价值的。再引伸一下刚才的实验透过眼镜看字,是不是也有变化?眼镜,就运用了我们的实验中所隐藏的道理。三、结束新课、布置作业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最后我想请大家议一议,

10、生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物理现象?生:(议论)四、课外作业布置学生课外调查一下自己周围有哪些有存的物理现象,并提出问题。再做一做课本上第3页的第二、三两个实验,并把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记录在作业本上。第二天上课时检查、交流。二、体验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终结性目标: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科学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2.过程性目标: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认识了一些物理现象。请同学们

11、再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的例子。(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从树上掉下的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为什么钢铁巨轮可以漂浮在水面,而一个小铁块却在水中下沉?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为什么能传递各种信息等)师: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体验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二、新课教学1、阅读“读一读”后回答问题师:请大家一边阅读,一边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来的?(2)对偶然发现的问题,伽伐尼做出什么样的解释?(3)伏打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实验来收集证据的?(4)伏打的实验证据说明了什么?

12、(5)生物电探究的成果产生了何种影响?(6)了解了他们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感受? 请一位同学作为代表,说说应当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偶然发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观察、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创造发明)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2、实验活动师: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探究活动03“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主要内容目的:激发学习物理和参与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策略:猜想,实验出其不意方法:分组(约4人一组,分工);猜想,记录;实验,记录;组内讨论;老师提醒:在杯子里装满

13、水后,放回形针之前,请大家先来猜猜看最多能放多少枚水会溢出?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做做看,看看到底最多能放多少枚?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师:好了,大家实验做过之后,一起思考一下:最多能放多少回形针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大家讨论一下。小组讨论生:跟杯子大小有关;跟杯子材料有关;跟水(液体种类)有关;跟液体的温度有关;跟有没有风有关;跟水的多少有关;跟杯子的形状有关 教师选择一个因素给学生探究:例如探究验证所能放入最多回形针数与杯子的大小有关。需要两个大小不同形状相似的杯子,材料相同,两个杯子分别装满水,放入回形针,记录最多能放的枚数,进行比较。若两次数目相同说明与杯子大小无关;否则说明与杯

14、子大小有关。三、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同参与,体验了一下科学探究的过程。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课堂练习课本3W 声音是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2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了解声音是一种波,知道声波具有能量。4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和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声音的传播形式及声能实验器材:音叉、橡皮锤、铁架台、细线栓着的乒乓球、水槽、水、两个小石块、塑料弹簧、蜡烛、火柴、音响、一张纸、一个笔帽、衣架、细

15、线。一、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是怎么知道上课了的?师:铃声为我们提供了上课、下课的信号。此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声音是常见的、平凡的,但自然界的声音又是千差万别、变化莫测的。那么声音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的问题。二、新课教学1、探究声音的产生(1)活动:我这儿有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提问:这些物体在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吗?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之处吗?(2)做一做:A.人说话时,声带是否在振动;B.使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能否感觉音叉在振动。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填入课本上) (3)活动:用手敲桌面能发出声音,桌面有没有振动呢?你们有哪些方法能证明它发声时在振动呢?同学再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的振动很明显的看出来呢?(桌面上的纸片振动了,这一种把微小现象扩大的方法叫转化法,这也是我们物理学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演示:慢慢舞动一根小棒,小棒在振动吗?你听到声音了吗?快速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