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毕业论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70884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毕业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学号: 姓名: 摘要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家庭养老是长期以来主要的养老模式,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也是这种模式的客观反映。独生子女的现实不仅使父母早早步入空巢的阶段,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加脆弱的家庭养老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他们能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得到的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了传统社会家庭养老的基础,使得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中建立的养老经验或许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不能为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提供经验。关

2、键词独生子女 家庭养老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社区养老 社会互助 目 录摘要1目录2标题3正文3-9参考文献9关于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 一、引言(一) 调查目的和意义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独生子女的现实不仅使父母早早步入空巢的阶段,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加脆弱的家庭养老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他们能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得到的都是非常有限的,最大限度的削弱了传统社会家庭养老的基础,使得长期以来的养老经验在许多方面不能为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提供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希望能找到一种好的养老方式和方法

3、,让社区养老问题得到长效稳定的发展,大大提升养老水平和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增强社区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二)调查范围区域情况潇湘路社区成立于2008年6月,隶属于湘龙街道办事处。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北起蟠龙路,南抵滨湖路,东至京珠高速,西以万家丽路为界。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约14000人,共3000余户,辖区有城西安置小区、金鹰机电市场、蟠龙欣苑、圆梦完美生活、仁和苑、湘绣苑、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核工业技校。社区组织功能完善,服务贴近民心,包括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社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和社区老年人协会。社区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6名,承担着社区党建

4、、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文化、计划生育、司法调解、信访、民政、环境卫生、劳动保障、残疾人、老龄、工会、共青团、妇联、科普、社区服务等工作。社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服务站有工作人员4名,针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进行管理和服务。社区硬件设施齐全,服务大楼内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等文化活动场所,为社区居民进行全方面的服务。社区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充分整合辖区文体资源,以经常性的群众文体活动为载体,以有声有色的志愿者活动为亮点,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力争把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和睦家园。其所

5、处属城乡结合部,农市民交叉居住。(三)调查对象居住在长沙县湘龙街道办事处潇湘路社区的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调查问卷分析和个案访谈相结合,通过走进社区,实地的同独生子女父母及非独生子女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了解沟通。调查过程中采用以当面访问的方式为主。调查采用定点方式。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为75。此次调查样本总量非常少,但样本投放有其针对性,虽是随机抽样不能反映总量,但具有典型价值,以其真实反映现阶段长沙县湘龙街道办事处潇湘路社区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现状。从中我们得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及结论。二、调查内容与结果(一) 调查问卷(见附件)此次调

6、查过程中,共发放了4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75%。(二)调查结果回收的3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以60岁以上80岁以下的老年人为主,其中男性老年人有15人,占调查总数的50%。女性老年人有15人,占调查总数的50%。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收入情况的调查,我们了解到该社区老年居民收入相对较弱,1000元以下的,占调查人数的40%,1001到3000元的居多占50%,3001到5000元的占10%,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暂无。 当然,这跟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由于该社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属于拆迁安置及外来流动人口混居区,老年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大都不高。我们由问卷调查的结果得知,初中或以下学历的

7、有15人,占调查人数的50%,中专或高中学历的有13人,占调查人数的43%,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有2人,占调查人数的7%。从这些数据可以得知,该社区老年居民的收入来源较少,基本生活来源为单位发放的退休金及国家补助的养老补助金或者说是儿女给予的生活费。 在此次社区老年居民家庭类型的调查中,有21户是独生子女家庭,占调查总数的70%,多子女家庭有8户,占调查总数的27%,失独家庭1户,无丁克家庭。在问及家庭中有几个孩子比较合适时,选一个的有1个人,占总调查数的3%,选两个的有25人,占总调查数的84%,两个以上的只有1人选择,占3%,选择无所谓的有3人,占10%。这表明传统的多子多福的观念依旧影响着社

8、区居民的思想,但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倡导实施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社区中的独生子女家庭渐渐多了起来。对于国家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及双女户实行的优惠政策,绝大多数居民表示该政策实施得非常好,能够给城市社区独生子女或双女户家庭创造福利,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帮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社区内老年人对于子女养老问题持有乐观又无奈的态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居民的思想观念也日渐开放,不再只倾向于养儿防老的旧观点。在谈及对子女赡养老人的看法时,有8名老年居民觉得儿女养老是天经地义的选择,有15名老年居民选择了不能完全依赖子女,另外,一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表示靠自给自足养老也是不错的选择。随着社会体系

9、的健全,老年人养老有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日渐摆脱了完全依赖子女养老的家庭传统养老方式。 对于积累养老金的方式,大部分居民养老金的来源是退休金和国家的一些养老补助。此外,老年居民积累养老金的方式还有参与社保、储蓄、投资实业、参与商业养老保险及其他的资金储蓄方式。在众多方式中,储蓄和参与养老保险是老年居民比较信赖的投资选择,因为这两种投资方式收入比较稳定,风险不是很高,比较适合老年人积累养老金。就理想的养老方式而言,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依旧是多数人的首选,在调查中,有20人选择了居家养老,占调查总人数的66.7%,他们愿意跟子女在一起居住在家里,由专业机构提供各种服务,这部分老年人受传统居家养老

10、的观念影响,认为居家养老可以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有3位老年人选择了会考虑去养老院或福利院,占调查总人数的10%,他们表示现在城市的养老院或福利院设施日益完善,提供服务能满足基本养老要求,这部分老年人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子女因工作等原因不能给老人进行细微的照顾。选择社区养老方式的老年人有7人,占调查总数的23.3%,从随机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社区老年居民对社区养老方式持观望态度,随着城市社区各种机制和体系的不断健全,社区养老方式将会成为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的较好选择,目前社区养老在大中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养老也有一定的向往之心。选择其他养老方式如以房养老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10%

11、。从中可以看出,城市社区居民的理想养老方式日益多样化。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和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公共设施的完善使得社区居民养老的日常休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和朋友或家人结伴游玩,满足精神享受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继续发挥工作余热,在晚年得到自我提高和充实;参加社区举办的老年活动,娱乐身心的同时加强与同龄人群的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陶冶情操的同时又能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在家陪家人,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等其他的娱乐休闲活动和方式。一些文化娱乐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家政服务等老年人新兴养老方式所需要的服务设施都在不断得到发展,国家实施的一些医疗卫生政策也对老年人养

12、老提供了便利。在对当今家庭养老的现状及看法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很多老年人都觉得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会比多子女家庭养老大得多,但从因养老问题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角度来说,独生子女家庭会相对和谐。一些老年人认为子女养老要看子女的孝心及子女自身的经济和其他情况,不能完全依赖子女。还有一些老年居民表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也需要社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希望社会能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为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援助和政策支持。 三、调查结论(一)调查小结 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由第一代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啦。严格执行的国策帮助中国成功地大量的减少了人口

13、,但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个就是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独生子女增多,家庭人口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小型化趋势。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依靠子孙,而不是像国外那样依靠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突出,特别是新的家庭结构“四二一”模式(四个老人,两个夫妻,一个孩子)的形成,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四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更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独生子女们将不得不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他们不仅有“养不起小孩”的忧虑,还要直面“养不起父母”的危机,还要面对见面交流时间的大量缺失以及生病无法请假照顾的困

14、惑。通过长沙县潇湘路社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可以看出,不断探索新的养老模式,丰富养老模式的内涵和形式,形成养老及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现在城市社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日渐突出。目前,该社区老年人口仍以低龄为主,但高龄化趋势明显。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已普遍造成家庭养老人力资源的不足及养老功能的弱化,使个人及家庭也同样难以承受居家养老的人力需求与经济能力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学增多、人口流动大等原因,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还在日益增加,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的增加也成为该社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问题。从目前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的情况来看,虽

15、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但还存在着配套法规、规章尚不完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老龄工作机制不规范,工作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其中社会化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需要则成为影响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养老对策 首先,需要积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模式。我国现有养老的主要方式是家庭养老。然而,独生子女政策造就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注定了这种方式难以为继。“80”后们结婚后面对的是两个人要赡养四个老人,甚至更多,其间的紧张和压力已经日渐体现,加之老年人晚年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多个方面,以及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新旧思维变化,造就了儿女和老人在赡养上必然的差异态度和行为冲突。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必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一方面要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积极发展和建设一定数量的各种形式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