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707806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数:100分一、选择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3题 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最大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4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B区域空间结构

2、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5为实现区域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区域的发展战略时,应该既要考虑区域的资源优势,也要考虑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注重区域的情况,不必考虑其他区域的情况 注重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可忽视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战略A B C D与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无关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

3、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C热量条件由东向两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西向东逐渐递减我国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最严重的破坏来自A气候变暖 B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C人为乱占地 D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北方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55,日趋严重的土地沙化正影响着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回答910题。我国荒漠化土地的主要人为成因是A人们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B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所致C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致 D气候干旱所致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应是A恢复自然植被 B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C集资防治 D设置

4、大沙坝固沙1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的是A中国 B美国 C俄罗斯 D印度2下列叙述中属于美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的是本土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中部的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A B C D3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的农业生产地区分布类型是A乳畜带 B小麦带 C玉米带 D棉花带420世纪30年代,美国曾出现大规模的“黑风暴”,其人为原因主要有气候干旱 过度垦荒 过度放牧 风力侵蚀A B C D5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农业优越的区位条件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5、D水陆运输发达,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下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参考下图,回答1618题。6处于阶段农业的显著特征是A大农场生产B生产专业化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7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区划B加强水利建设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D退耕还林还草8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 D大量使用农药1下列土地类型中属于湿地的是湖泊 麦田 沙漠 沼泽A B C D2过去洞庭湖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周边地区灌溉用水过量人工围垦气候干旱,蒸发旺盛A B C D20世纪

6、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芫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2125题“北大荒”是指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北大仓”的主要耕作方式应为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 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 D粗放经营“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大力发展工业 D农业现代化关于区域及其主要特征

7、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下列我国重点开发区中,经济结构逐步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贸为主的是A沪宁杭 B京津唐 C海南岛 D辽中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据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浙江省某乡历时5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环境治理整体方案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如下表

8、所示。据此回答2930题。方案实施前方案实施后丘陵为主,土壤贫瘠修建大坝,引水人乡,丘陵变岛屿粮食种植为主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繁茂文化生活贫乏“渔村一日”的旅游项目十分火爆外出打工者众多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不足1 500元人均年收人超过2 000元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A淡水养殖业 B林业 C旅游业 D食品加工业该乡5年前后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

9、成,读图回答3133题。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A376:174:450B31 6:30 5:379C15 5:24 5:600D376:245:379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 B C D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 B C D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 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一俄亥俄河的支流 是美国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流A B C D下列对田纳西河流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田纳西河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冲积平原,下游地区为丘陵 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和煤炭、铁矿资源丰富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田纳西河的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

10、4月中旬A B C D3美国政府对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有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的核心,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 游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大力开发水电,实行梯级开发充足而廉价的 电力,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在本地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了农业和旅游业A B C D二、综合题(共分)(一)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而且,这些影响因素交织在一起,也使得导致区域发展的原因非常复杂。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

11、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

12、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3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和()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取代()。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工业迅速衰退。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多项选择)。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多项选择)。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和()等措施。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一借鉴鲁尔区产业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