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天天练28 文言断句专练(二)(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707800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天天练28 文言断句专练(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天天练28 文言断句专练(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天天练28 文言断句专练(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天天练28 文言断句专练(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天天练28 文言断句专练(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天天练28 文言断句专练(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天天练28 文言断句专练(二)(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断句专练(二)基础过关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今_以_百_金_与_抟_黍_以_示_儿_子_儿_子_必_取_抟_黍_矣_以_和_氏_之_璧_与_百_金_以_示_鄙_人_鄙_人_必_取_百_金_矣_以_和_氏_之_璧_道_德_之_至_言_以_示_贤_者_贤_者_必_取_至_言_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选自吕氏春秋)_答案: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原文: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

2、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参考译文】假如现在把百金与黄鸟摆在一个小孩面前,小孩肯定选取黄鸟;把和氏璧和百金摆在一个粗鄙无知的人面前,粗鄙无知的人肯定选取百金;把和氏璧、有关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者面前,贤者肯定选取至理名言。他们的知识越精深,所选取的东西越精妙;他们的知识越粗浅,所选取的东西越粗陋。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_名_则_群_臣_守_职_善_恶_不_逾_百_事_不_怠_信_事_则_不_失_天_时_百_姓_不_逾_信_义_则_近_亲_劝_勉_而_远_者_归_

3、之_矣。”(选自韩非子)_答案: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原文: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参考译文】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在名位上守信用,那么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在政事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错过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自己的本职;在道义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敢于规劝勉励,远方的人也会前来归顺。”3用斜线(/)给下面文

4、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_登_第_为_小_官_有_权_贵_以_牒_荐_之_者_震_内_牒_箧_中_已_而_干_政_震_取_牒_还_之_封_题_未_启_其_人_大_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选自宋史)_答案: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解析:解答断句题,首先要通读句子,对句子的结构进行一个初步划分。如“取牒还之”的主语是“震”,“大愧”的主语应该是“其人”,中间均不能断开。考生仔细推敲所给句子,根据句意断句即可。原文: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

5、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参考译文】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坚定地不苟且和别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唐震考中以后做了小官,有权贵用文书举荐他,他把文书放到箱子里,不久他参与政事,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题都没有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后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李藩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藩晏如也。杜_亚_居_守_东_都_表_致_府_中_亚_尝_疑_牙_将_令_狐_运_为_盗_掠_服_之_藩_争_不_从_辄

6、_去_后_果_获_真_盗_稍_知_名。(选自新唐书)_答案:杜亚居守东都/表致府中/亚尝疑牙将令狐运为盗/掠服之/藩争不从/辄去/后果获真盗/稍知名原文:杜亚居守东都,表致府中。亚尝疑牙将令狐运为盗,掠服之,藩争不从,辄去,后果获真盗,稍知名。【参考译文】李藩为父亲守丧时,他家里本来财物丰富,姻亲前来吊唁,有拿东西走的,他也不曾过问,更致力于给予,过了数年家里的财物几乎没有了。李藩四十多岁时,被困在广陵一带,不能自己振作起来,妻子追悔责怪,李藩安然不在意。杜亚镇守东都,上表将他召入幕府。杜亚曾怀疑牙将令狐运是盗贼,经过拷打令狐运认罪了,李藩坚持说令狐运不是盗贼而杜亚不听从,李藩便离开了杜亚,后

7、来果然抓到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渐渐有名了。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_邹_汝_为_吾_君_主_鸟_而_亡_之_是_罪_一_也_使_吾_君_以_鸟_之_故_杀_人_是_罪_二_也_使_诸_侯_闻_之_以_吾_君_重_鸟_以_轻_士_是_罪_三_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选自晏子春秋)_答案: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原文:烛邹,汝

8、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参考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让烛邹给他管鸟但鸟飞走了。齐景公大怒,诏令官吏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出后根据他的罪状杀掉他。”齐景公说:“可以。”于是叫来烛邹并在齐景公面前列出他的罪状,说:“烛邹,你为我们的国君管鸟却让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罪;让我们的国君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让诸侯们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求杀了烛邹。齐景公说:“不要杀,我听到教训了。”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狄青字

9、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皇_祐_中_广_源_州_蛮_侬_智_高_反_陷_邕_州_又_破_沿_江_九_州_围_广_州_岭_外_骚_动_青_上_表_请_行_翌_日_入_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选自宋史)_答案: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解析:本句中出现两个主语:“智高”“青”。而“反”“陷”“破”“围”是智高的一系列行为动作,“陷”“又破”“围”前均应断开。原文: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参考译文】狄青字汉

10、臣,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谋反,攻陷邕州,接着又攻下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岭南骚动。狄青上奏章请求前去,第二天入朝应对,自己说:“我从军队中被征召任用,除了作战杀敌没有可以报效国家的。希望得到蕃落骑兵数百名,加上禁军,(我会)绑着贼兵头目回到朝中。”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能力提升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_举_烛_者_尚_明_也_尚_明_也_者_举_贤_而_任_之_燕_相_白_王_王_大_悦_国_以_治_治_则_治_矣_非_书_

11、意_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选自韩非子)_答案: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原文: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参考译文】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在夜晚书写,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着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把“举烛”误写到了信上。举烛,不是书信本来的意思,燕国相国得到书信很高兴,说:“举烛,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意思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相国(把这件事情)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这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

12、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卢钧字子和,系出范阳。举进士中第,以拔萃补秘书正字。会_昌_中_汉_水_害_襄_阳_拜_钧_山_南_东_道_节_度_使_筑_堤_六_千_步_以_障_汉_暴_王_师_伐_刘_稹_武_宗_以_钧_宽_厚_能_得_众_诏_兼_节_度_昭_义_军。会稹死,敕乘驲往,进检校兵部尚书,专领昭义。(选自新唐书)_答案: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钧山南东道节度使/筑堤六千步/以障汉暴/王师伐刘稹/武宗以钧宽厚能得众/诏兼节度昭义军原文: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钧山南东道节度使,筑堤六千步,以障汉暴。王师伐刘稹,武宗以钧宽厚能得众,诏兼节度昭义军。【参考译文】卢钧字子和,是范阳人。卢钧进士及第,以书判拔萃补授秘书正字。会昌年间,汉水泛滥危及襄阳城,授予卢钧山南东道节度使一职,他筑堤六千步,来挡汉水。官军讨伐刘稹,武宗认为卢钧宽容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