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70227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 联保贷款: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 对获嘉县农村信用社发放联保贷款的调查与分析河南省获嘉县地处豫北平原,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占86.7%.全县耕地面积万亩,农民人均耕地.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获嘉县信用联社立足县情,以”三个代表”为指针,积极调整信贷方式,大力发放农户联保贷款,自202年至22X年底,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744万元,其中联保贷款2725万元,占68.5,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年来,全县新发展优质小麦25.5万亩、优质水稻15万亩。新增蔬菜面积3.5万亩,新增花卉面积50亩

2、,各乡镇建立了规模不同的农业示范园。农村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县生猪存栏2.万头,牛存栏17万头,羊存栏3.5万只,年均递增27%、%、和67%.牛屯养猪专业村、大呈千头牛场、南关万只羊场等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乌鸡、狐狸、鹧鸪等特种养殖方兴未艾,全县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进展顺利。 背景 1998年,该县联社根据当地农民生产发展,在全县推行了小额农业担保贷款。农民只需持本人身份证、村委会证明和有实力的担保人的担保,就可以得到22X元以下小额农业贷款。999年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该县联社又把小额农贷金额由X元提高至5000元,并简化办理手续,实行贷款公开。至202X年该县共发放小额农业担保贷款1

3、75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热情,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小额农业担保贷款由于额度小、手续繁琐,已显示出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调查发现,随着农民经营规模的扩大,小额农业担保贷款已不能满足农户资金需求,影响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有的贷户贷款未到期宁愿把钱放在家里多掏利息也不愿提前归还,怕用款时办理手续时间长,影响资金周转怎样在保证信用社信贷资金良性循环的前提下,提高贷款额度,减少贷款环节,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使农民贷款象存取款一样方便呢。该联社经过多方调研,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即3至5户农民组成一组,互联互保,可以取得000元以

4、上0000元以下的贷款,在农户联保过程中,实施”等级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联保贷款证管理办法,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因没有存单、房产证抵押而形成的担保难、因手续繁琐而形成的贷款难问题。至202年底,该县共农户联保小组0组,联保贷款余额为183万元,本息收回率达98%以上,全县020户农民成为联保贷款的直接受益者。 主要经验和作法 一、推广过程中,做到”三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该联社充分认识到农户联保贷款对服务”三农”及实现信用社自身效益的重大意义,推广过程中,充分听取地方党政部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以防出现片面性、单纯性,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使农户联保贷款不仅仅是一项单纯

5、的发放贷款工作,而且通过信贷杠杆作用,将之作为与地方党政工作、农村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相联系的系统工程,充分获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发挥农户联保贷款的最大效能。 二是组织措施到位。该联社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采取了先行试点、摸索经验、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202X年6月份,该联社在亢村镇、张巨乡进行了试点。他们采取向乡镇领导汇报、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分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联保贷款的作用和意义,并邀请乡镇村委干部加强对联保贷款工作的推广和领导组织,号召符合联保贷款条件的村民申请联保贷款。当农民了解到联保贷款办法后,自愿提出申请,根据集中连片的原则,3至5户农户组成联保小组,选出

6、联保组长,并有联保小组根据本组成员各自能承担的经济责任,民主确定贷款金额,然后由村委、信用社代办员和包片信贷员组成的联保农户资格评定小组进行初审。信用社逐户上门走访、座谈,了解申请农户的经营项目、发展计划、自有资金以及个人资信情况等,集体审核,确定联保农户贷款限额,为农户办理相应等级的联保贷款证。农户拿着贷款证,可以直接到信贷专柜前取得最高限额内的贷款,随用随贷,方便快捷。 三是支农服务到位。联保贷款发放中,各信用社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如张巨信用社设立了联保贷款证一条龙柜台,在农民眼底下办理手续,加深印象,方便职工操作;亢村信用社为了加快农民对联保贷款的了解,制订了通俗易懂

7、的办证流程图,使农民一目了然 二、实施工作中,坚持”三依靠”. 一是依靠地方党政的大力支持。由于农户联保贷款具有支农高效性和系统性,得到了地方党政的高度重视,他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经常召开会议,制订落实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二是依靠全体信用社职工辛勤扎实的工作。广大 信贷员发扬走村串户、吃苦耐劳精神,认真考核,现场办证,并推动了沉淀贷款和利息的清收工作。三是依靠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刚开始大部分农户心存顾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通过信用社艰苦细致的宣传,及时兑现承诺,特别是首批农户尝到使用贷款证的甜头后,提高了对贷款证的认识,激发了广大农户踊跃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8、三、严格手续,把好”三关”. 一是严把发证关。坚持”两不两好”(不拖欠乡统筹、村提留、水费,不拖欠信用社老贷款;信用关系好、人品好)的发证条件,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登记造册、3至10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信用社审批的程序和”多户联保,等级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发放贷款证;二是严把贷款投放关,农户贷款时凭”两证一卡”(信用贷款证、身份证和服务卡)发放;三是严把事后监督关。对农户贷款证的发放及运用实行台帐监测,推行一村一本、一户一页、一旬一对、一月一查、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评定的管理机制,严防”有证不贷,无证照贷,贷而不填,超额放贷”等现象发生,确保农户贷款证管理规范运作。 实施效

9、果及体会 农户联保贷款实施两年多来,实现了”三农”和信用社的双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三农”方面。 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获嘉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村70%以上的农户贷款是由信用社提供的。如果信用社继续以小额农贷的方式发放贷款,满足不了农民生产需要,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要求农户提供存单、抵押品等抵(质)押物,显然与农民的实际相脱离,且办理抵、质押贷款的手续繁杂,有可能延误农时。农户联保贷款在一定时期里有效缓解了农户抵(质)担保手续繁琐、费用高等问题,弥补了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小的不足。它依靠联保小组成员互助作用,使贷款变得借偿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户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增

10、强农民的信用观念,促进了农村信用意识的提高。农户联保、联心、联责、联效、联帮,形成了信息互通、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当联保户中某农户不专心于经营项目时,同组农户会出来制止,目的是促其经营项目能上去,保证按期还款;当个别有困难时,同组农户会履行信用承诺,协助该农户垫款还息还贷。通过联保贷款的推行,培养了农民的信用意识,推动了农村文明建设。 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开展联保贷款后,带动了全县种养业的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在信用社联保贷款的支持下,该县亢村、冯庄、大辛庄乡建成了水稻高产种植基地,史庄乡建成了万亩红提葡萄基地,城关镇小络村、宋庄村建成了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等

11、等。202X年,照镜优质”金太阳”杏成熟上市,亩产量达1000公斤,亩收入达到了00多元;亢北早熟葡萄示范园的优质葡萄月份上市后,亩效益达到了15万元;太山、东仓、马营桥等蔬菜基地开发出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了蔬菜的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联保贷款的实施,受到了地方党政的一致好评。亢村镇党委书记高兴地说:”联保贷款的实施,对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支持农民致富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镇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资金靠山就是信用社。”该县领导评价说:”信用社实行联保贷款,扩大对农村信贷投入,替政府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联保贷款的实施,对农民遵纪守法意识的增强以及邻里睦和、农村社会稳定均

12、起到了促进作用。亢村镇王某在村里”人缘”不太好,在进行贷款联保时,没有人愿意和他组成联保小组,使他十分孤立,内心受到了很大震动。自此他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主动和四邻五舍搞好关系。后来在村委的帮助下,他如愿以偿地取得了贷款。一位村委领导说:”联保贷款的实施,对我们村委工作帮助很大,违反村规民约、不配合村、组干部工作、不讲信用的就不具备发证条件。村委通过这一载体,树立了更高的威信,各项工作更好搞了,党的各项政策更好落实了。” 二、信用社方面。 有效地降低了信贷风险,信用社效益明显提高。由于联保贷款户的偿债责任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各自的利益也就捆在了一起,相互之间加强了监督,无形中为贷款管理增加了一层

13、监督力量,而且这个监督是全过程的,更直接,更有效。如贷款是否专款专用,否则,其他农户会帮助信用社及时追回,并劝其退出联保组;联保户在经营过程中能相互关照,相互传授技术,相互帮助解决困难,生产经营取得最大的效益,从而奠定了还贷基础。获嘉县信用社自02年开办联保贷款以来,到期贷款本息收回率达96%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深化了信贷管理,规范了信用社的信贷资金运作。实施农户联保贷款证管理,解决了过去农户借款”找不到门”,信用社收款”找不到人”的问题,彻底改变了农贷管理”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另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发放联保贷款证,合规、合法、高效发放贷款,有效杜绝了跨区贷款、人情贷

14、款及”垒大户”等违规现象发生。既扭转了过去信用社信贷管理混乱的局面,又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提高了信用社的社会声誉,巩固了农村阵地。联保贷款充分体现了农村信用社主动贴近农户、关心农户、信任农户和支持农户的真挚情意,从而获得农民群众对信用社的更多支持。信用社上门核定贷款余额,为信用社和农户之间构建了一个双方定期沟通的桥梁。农民群众认识到只有信用社才是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后盾,积极支持、配合信用社工作,纷纷入股信用社,三年来,该县信用社股金增加万元。联保贷款的实施,带来了党政领导和农民群众关心、支持信用社经营和发展良好局面。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户联保贷款在一定时期内,为推动

15、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发放联保贷款的实际运作中,由于信用社信贷管理不到位、与农户生产信息不对称以及农村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等制约因素,暴露出联保贷款的一些问题。 一、信用社方面 资金严重不足,成为信用社支农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以张巨乡为例,经调查测算,02X年该乡两大支柱产业约需资金90万元(其中花卉种植0万元,养猪业5万元),加上基础农业投入和小额消费借款,需要信用社提供支农资金50余万元。202年张巨信用社存款净增16万元,存贷比为61%,扣除准备金,可用资金只有10万元,加上支农再贷款200万元,全部支农资金也仅有30多万元,远远满足不了全乡经济发展对支农资金的需求。由于各社金融机构对存款的激列竞争,信用社的服务手段、异地结算和信用产品的相对滞后,导致存款的市场占用份额逐步萎缩,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成为联保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况且支农再贷款的额度小、期限短,不符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支农资金不足与农户贷款需求旺盛之间的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农户联保贷款单笔额度小,弱化了其应有的支农效能。调查中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户联保贷款因额度较小,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营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十分有限,为照顾广大农民”面”上的资金需求,不得不降低单笔贷款额度,这种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