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危机管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702200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共危机管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撰写人:_日 期:_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指导老师: 职 称: 高校讲师 学生姓名: 李国梁 学 号: 专 业: 摘 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我国社会的主要根基。三农问题,始终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和谐稳定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需要良好、和谐、有序的外在环境作为基本保证。但是,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农村公共危机频发,严重威胁到了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十分不利于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2013年禽流感H7N9,四川雅安地震告诉我们学界的注意力要引向农村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由于农村与城市存有不同的地域环

2、境和文化土壤。如果对转型中农村乡土文化变迁和基层社会组织管理秩序运作逻辑缺乏深入了解,那么对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就难以做出深入而合理的剖析,从而使得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研究难以系统化。本文认为,要突破研究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思维樊篱,应对当前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使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公共危机的形成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目 录一 农村公共危机概念1(一)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认识1(二)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的主要表现形态1(三)农村公共危机的主要特征3二 农村公共危机的成因

3、3(一)城乡二元化是造成农村公共危机的根本原因3(二)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供给不足4(三)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的缺乏4(四)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4三、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5(一)农村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缺失6(二)危机识别阶段容易引发农村社会恐慌6(三)危机隔离阶段农村基层组织表现被动和无力7(四)危机管理阶段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主体仍然单一化7(五)危机后处理阶段缺乏农村发展规划机制7四、完善我国农村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8(一)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加大党在农村政策的监督力度8(二)健全危机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8(三)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实现农村危机管理的法制化9(四)做好农村资

4、源储备,为应对危机提供必要的支持9(五)尽快依法建立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中枢指挥系统9(六)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广泛合作10(七)重视农村危机管理,弘扬法制精神及恢复机制10五、结语10参 考 文 献1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一 农村公共危机概念(一)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认识农村公共危机是指乡村社会遭受某种突发性变故,农村生产遭遇严重破坏,农民生命财产受到直接威胁,社会秩序陷于混乱的一种非正常状态。它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二是由技术原因,部分由人为原因引起的重大事故;三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社会冲突。(二)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的主要表现形态1、生态环境危机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

5、坏包括土地面源的污染、农村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自然资源的乱垦乱伐。首先,土地面源的污染,由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我国农业发展走了一条低水平的平面垦殖,依靠大量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道路,致使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寿命受到限制;其次,农村工业发展,大家都认为“无工不富”,但现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只顾眼前利益,无情地将废气、废水不经任何处理排放出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倡导下,一些地区“污染下乡”现象较为严重,这样造成农村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威胁。2、灾难危机灾难危机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等。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随着社会经济

6、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明显增加。2013年雅安地震,H7N9禽流感。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各类安全事故频发,我国公众的灾害意识普遍淡薄,灾害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还很低,这些灾难事件突发后,农民缺乏抗风险能力,极易发生农村社会公共危机事件。3、群体性突发事件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由农村区域内社会矛盾引发并形成一定规模,造成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影响,给区域内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表现形式主要有请愿、上访、集会、游行、集众械斗、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等。事件的起因很多,如农村改革触及的利益主体的不满;某些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

7、暴和腐败问题;封建家族势力、宗教问题、封建迷信问题及黑势力在农村的不良影响;4、公共服务落后和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导致的教育、医疗、生态等系列危机跟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比较,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差突出的表现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及其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方面。农村教育落后与城乡教育事业发展差距大、农村公共卫生资源缺乏、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差距大。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江大河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都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而这些供给严重不足。所有这些不仅可能成为灾难性突发事件的诱导因素,而且使得灾难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也缺乏预防和治理的基本物质条件。5、民主政治建设危机在基层民

8、主政治建设中,我国实施的是村民自治,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坏的现象,正如副主席李源潮所言“拉票贿选现在社会反映很强烈,选举当中暴力选举违法违规的也很多。”贿选和暴力选举已经成为基层民主选举中的一颗毒瘤,严重影响村级民主和村民自治的推进。暴力选举的表现:为求连任对反对者下“黑手”;以暴力或威胁语言恐吓竞争对手,破坏选举秩序;选举失利为泄私愤报复行凶,制造恶性事件。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把持、破坏,从而达到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渗透。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易引起当地群众的不满,造成请愿、上访、集会、集众械斗等群体性突发事件。6、多元文化的冲突危机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资

9、讯手段流入农村,农村文化日益呈现出流行性、多元性的特征。面对文化的多元选择,本来文化素质不高的中国农民会陷入彷徨、迷惘之中,无所适从。很难对其中的某一种文化作出确切的体认,从而导致文化认同上的困惑与迷茫,文化认同的困惑必然导致价值选择上的迷茫,而价值选择上的迷茫又必然导致信仰危机。另外,文化选择上的盲从与随意性。由于对多样性文化缺乏鉴别,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出现文化上的盲从,“跟着感觉走”。致使某些落后文化、宗教迷信、黑恶势力在农村死灰复燃,赌博、反动会道门活动以及蒙骗活动猖獗。甚至手机“黄毒”在农村呈泛滥之势,根据“山寨机”的购买人群来看,目前很多手机都销往农村以及一些经济能力稍差的学生群体。部

10、分商家坦言,有些手机本身就存有黄色图片、淫秽视频和赤裸游戏,甚至一部分人为寻求刺激,去网上下载或直接手机上网。文化选择上的随意性潜移默化的影响伦理道德规范,势必造成农村文化环境变化,成为一些潜在危机的突破口。除了以上几种表现外,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和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导致的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落后,不仅可能成为灾难性突发事件的诱导因素,而且使得灾难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也缺乏预防和治理的基本物质条件。 (三)农村公共危机的主要特征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公共生产严重滞后、公共服务质量下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的矛盾运动结果。农村公共危机可以辐射到农村社

11、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基于实践和思考,国内学者对公共危机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农村公共危机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突发性,破坏性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一是具有持续性,即自然灾害的常年发生。二是具有隐蔽性。农村弱势群体是低收入的农户和农民的集合,弱势群体的利益常被忽视,农村危机发生时往往不能马上引起重视。三是具有困难性。农村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交通、信息十分闭塞,难以在危机爆发时迅速组织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给农村危机管理带来了困难。二 农村公共危机的成因(一)城乡二元化是造成农村公共危机的根本原因 经济二元结构和社会二元结构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上都会存在

12、,但相比较而言,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别明显。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两种不同的身份划分,把中国清清楚楚地分割成两个世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继续加剧之势。2012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188元,而西部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4000元。建国初期我国城市与农村的人均收入差距只有不到2倍,今天最高与最低的差距已经拉大到10倍。差别不仅表现在人均收入和物质生活方面,还表现在福利、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这就必然地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脆弱和公共卫生发展的滞后。两种结构中的人享受着不同的待遇,不要说在医疗保健等方面,就是在就业方面,城市里的人下了岗有政府

13、帮助再就业;而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却处于原来的状态,这就易于引发农民的就业危机。二元结构的最大问题是一个社会中的人民在经济文化各方面不能整体性地均衡发展,一部分群体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明显地高于另一部分群体。这种情形导致现代化在一个国家中出现断层,即一小部分人实现了现代化,大多数人却与现代化无缘。扩大了的国民素质差距,还造成愚昧、封建、迷信等低劣文化的繁衍和传播,这就十分容易诱发农村的生态危机和农民的信仰道德危机。(二)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供给不足 一个体系的建构,必须呼唤制度和机制的充足供给和有效实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构必须以制度的完善为前提,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当前的危机管

14、理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危机防范意识,缺乏完善的危机管理预警和检测机制,缺乏完善的危机管理协调机制和长期战略规划,缺乏相应的信息公开机制。,危机管理决策过程尚未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缺少处理危机事件的统一法律体系。(三)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的缺乏 农村基层政府的主要目标责任是“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为农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几乎不在基层政府“问责”范围之内。同时,由于危机意识的淡薄,在农村几乎没有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广大的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十分缺乏,现存的十分稀少的治理组织也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农村基层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力呈明

15、显的弱化趋势,威信相对减弱。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行政控制严重弱化,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大大减弱。而且缺乏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四)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 农民素质的高低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成效成正相关关系,高素质的农民是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支撑。然而,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的素质,从总体上看,与当前的社会变革尚不适应、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不适应,农民与其他阶层的群众相比,文化水平低,思想有些保守,危机意识更加薄弱,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差,参与危机管理的主动性很低,创新意识不强,闯劲不足。 三、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政府的公共支出是为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可能诱发农村公共危机。“禽流感”事件,“农民工收入与就业”,都能体现农村生产防疫及城乡就业矛盾对公共危机产生的作用。个人认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滞后,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危机意识淡薄也是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农村群体性的表层原因如上所列举的,在社会及组织层面,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