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系列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1700293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系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系列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基本上与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 但抗溶泡沫灭火器还能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醚、酮等溶剂燃烧的初起火灾。使用方法:使用时可手提或肩扛迅速奔到火场, 在距燃烧物 6 米左右, 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紧握喷枪;用力捏紧开启压把,打开密封或刺穿储气瓶密封片,空气泡沫即可从喷枪口喷出。灭火方法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但空气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应使灭火器始终保持直立状态、切勿颠倒或横卧使用,否则会中断喷射。同时应一直紧握开启压把,不能松手,否则也会中断喷射。酸碱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适应范围:适用于扑救

2、A 类物质燃烧的初起火灾,如木、织物、纸张等燃烧的火灾。它不能用于扑救B类物质燃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C类可燃性气体或D类轻金属火灾。同时也不能用于带电物体火灾的扑救。使用方法:使用时应手提筒体上部提环, 迅速奔到着火地点。 决不能将灭火器扛在背上,也不能过分倾斜,以防两种药液混合而提前喷射。在距离燃烧物 6 米左右,即可将灭火器颠倒过来,并摇晃几下,使两种药液加快混合;一只手握住提环,另一只手抓住筒体下的底圈将喷出的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 同时随着喷射距离的缩减, 使用人应向燃烧处推近。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 在距燃烧物 5 米左右, 放下灭火器拔出

3、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 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以防止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一般由两人操作, 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到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 10 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取下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喇叭筒根部

4、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灭火方法与手提式的方法一样。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外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手提式1211 灭火器使用方法使用时, 应将手提灭火器的提把或肩扛灭火器带到火场。 在距燃烧处 5 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先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把,另一手握在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 如灭火器无喷射软管, 可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扶住灭火器底部的底圈部分。先将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压把,使灭火器喷射。当被扑救可燃烧液体呈现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向前快速推进,

5、直至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中燃烧,应对准火焰左右晃动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喷射流跟着火焰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但应注意不能将喷流直接喷射在燃烧液面上, 防止灭火剂的冲力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扑救可燃性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时,则将喷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当火焰被扑灭后,应及时采取措施,不让其复燃。 1211 灭火器使用时不能颠倒,也不能横卧,否则灭火剂不会喷出。另外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窄小的室内灭火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撤离,因 1211 灭火剂也有一定的毒性,要注意防止对人体的伤害。推车式 1211 灭火器使用方法灭火时一般由二人操作, 先将灭火器推到或拉到火场, 在距燃烧处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放开喷射软管,紧握喷枪,对准燃烧处;另一个则快速打开灭火器阀门。灭火方法与手提式1211 灭火器相同。1301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与1211 灭火器相同。 但由于 1301 灭火剂喷出成雾状,在室外有风状态下使用时,其灭火能力没1211 灭火器高,因此更应在上风方向喷射。感谢您的浏览!整理范文,仅供参考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