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6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70014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6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6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6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6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6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6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6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思想:我们家的男子汉 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幽默,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所以把分析人物形象、 品味精彩语言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而感悟男子汉的内涵既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又是影响学生人生观、 价值观的问题, 所以可在课堂上做拓展延伸,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启迪教育,做一个独立、坚强、勇敢的男子汉或女强人。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幽默风趣的细节描写。2、感受“男子汉” 自主自立、刚强坦城的精神品格。3、尝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实行细腻描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为什么呀?因为妈妈疼我们、 爱我们。确实,这个世界没有母亲、没有女人是不

2、可想象的。同样,没有父亲、没有男人也是不堪设想的。 没有男子汉, 人类将无法延续下去, 女人也将无法生存。那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家的男子汉。(二)整体感知:1、解题:题目中的 “我”是指谁? “男子汉 ”又是指谁?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流逝小鲍庄 锦绣谷之恋 雨,沙沙沙 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等,另有长篇小说纪实与虚构69 届初中生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王安忆的小说, 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 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达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理解 ”与 “爱”是她的创作宗旨。她的早期作品多侧重于感情的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

3、静和细致。( 2)“男子汉 ”是指姐姐家的孩子,即小姨侄。( 3)作者写了小姨侄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明确:从出生到四岁。2、师生互动,解读文本。不一定面面俱到,能大致梳理课文内容即可。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明确:( 1)开头部分:交代写作对象,写孩子的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其与 “我” 的关系。( 2)他对食物的兴趣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侧面写出他吃饭极有滋味。补写吃青菜一事,风趣幽默。 “他能够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 ”“三刻钟 ”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难安静下来的,但 “他”却很有

4、“耐心” ,可见其兴趣之浓厚。他为了去少林寺, 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已经不简单了),但毕竟还是吃的诱惑力来得大。这个段写一个孩子、一个男孩子的特点。所有的细节描写都体现了小男孩率真的性格特点。 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李老师之所以能爱生如子、 以生为友, 就是因为他有一颗不灭的率真的童心。而这些又是我们很多成年人所没有的高贵品质!( 3)他对父亲的崇拜写他帮妈妈攻击爸爸, 是男孩子的天性, 体现他男子汉同情弱者的品质。 丝毫不妨碍他对爸爸的崇拜。写他认为爸爸无所不能, 表现了一个离开父母的孩子想得到父亲有力臂膀支撑的一种想像。结尾处真实地再现了孩子对爸爸的深切

5、思念。( 4)他对独立的要求走路时,从他那挣扎的状态中,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之坚决,男人”的性格初见端倪。去买山楂片时, 我本想帮他的, 却使他失去了一次自己锻炼的机会, 因而他显得 “沮丧 ”。对去换橘子水的独立性和狂热性, 是一种要满足成功感的外在表现, 表现小男孩越来越想与成人一样享受独立做事的满足,流露出作者的关爱赞赏之情。在柜台外等候的细节,可拓展一些内容。引导:每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接受风雨的洗礼,怎么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呢!( 5)他的眼泪写 “他 ”男儿有泪不轻弹, 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刚强, 但这种刚强又有别于成年人。 “拿起一块手巾捂

6、住了脸” , 这是他由来信想起了在上海时的生活, 到了动情处竭力掩饰自己的泪水,可见他是一个坚强的男孩子。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亦是大丈夫!这个部分表现 他”的刚强,条男子汉”的形象已经显现。( 6)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仅仅觉得好玩才哭的,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不过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 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表现他作为一个男孩子、一个男人、一条男子汉的刚强、成熟。回安徽时的勇敢,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他的沉着。( 7)结尾部分开头一句总结上文,点题。一个 “这”字,指代了上文主体部分所写的内容。抒发自己从 “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引发的感受,体现了不者对这个类孩子的关爱之情。(从其观察的细致、长期上可看

7、出)(三)拓展延伸:( 1) 0-4 岁的一个小男孩, 他的生活中肯定不会有什么豪言壮语或有什么惊天壮举,感动我们的仅仅那些真真实实的一个个生活细节。小结引伸: 在日常生活中或写文章时, 细节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的良好效果。 不是很多人都在说 “细节决定成败”嘛! 那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怎样才能描写好细节呢?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准确使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不用。著名不家李准以前说过: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不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8、 ”所以,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不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实行描写。 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 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 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要写好细节描写应注意下面几点。1、选用典型细节。2、细致观察事物。3、精心锤炼词语。4、巧妙使用修辞。我们共同生活半年多时间了, 大家能说一说老师或同学们身上的某个言行举止方 面的细节吗?让学生随机地说一说。( 2)作者为什么把这样一位四岁的小男孩称为男子汉?归纳一下课文中的 “男子汉 ”所具有的品质。 有志不在年高, 男子汉也没有年龄的尺度、性别的限制,只要具备这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完成板 书并小

9、结)( 3)你知道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眼里的男子汉是什么样子的吗? 金钱、权力、相貌、身份、地位相貌堂堂、权倾一方、腰缠万贯( 4)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能举出一些你所了解的男子汉的 事例吗?A 、 在我们的身边, 有许很多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仍与老百姓同甘苦、 共患难, 在人民的心目中,他们是公仆、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周恩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孔繁森: 扎根雪域、献身边陲,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和人民。 牛玉孺: 担任呼和浩特市的市委书记期间, 当地的工业产值成倍增长, 城市面貌 大有改观,他把权力交给了人民,他造福了一方百姓,却牺

10、牲了自己的健康。 B、 在我们的身边, 还有许很多多默默无闻、 普普通通的人, 他们能急他人所急, 想他人所想, 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在人们的心 目中,他们是兄弟、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雷 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自己省吃俭用,却能胸怀他人。 袁隆平:一位相貌平平的七旬老人,穿梭在田头,心系天下民生。 徐本禹:一介文弱书生,生活拮据,却能只身支教穷山僻壤,无怨无悔。 田世国:孝心动天地、泣鬼神,捐贤救母,反哺之举,令世人动容。C、师参与其中: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家中、在我们的长辈甚至是晚辈中也不乏男 子汉。 在这篇课文中女作家用心地观察, 细腻地描绘出了一个三

11、、 四岁的男子汉。 他崇拜父亲,自己身上也处处闪耀着男子汉的光辉。确实,小时候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父亲非常了不起, 父亲对我们的态度往往能影响 我们的一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去仔细观察了吗?用心感受了吗?(四)小结升华: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个关于男子汉的话题。照着板书小结课文内容。在 一个蹒跚学步、稚气未脱的小男孩的生活细节中,我们理解到了男子汉的真谛。 至情至信、自主独立、刚强坦诚的人就是男子汉。不论年龄的大小、不论职位的 高低、也不论财富的多寡,只要拥有了这些(指着板书右侧)优秀品质,你就是 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六、教学反思:本堂课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

12、环境中,让学生领悟到学习语文 的快乐,同时他们的快乐又改变着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 中得到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分析人物形象是记叙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 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见 解,与文本对话,理解 男子汉”的内涵。从课堂情况看,师生互动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小组互助合作 交流得好,组间竞争意识强。课堂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富有生机和活力。 学生真 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论的首席。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做到了 润物细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