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谈判对手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698360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国谈判对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各国谈判对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各国谈判对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各国谈判对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各国谈判对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国谈判对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国谈判对手分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第十单元 哈佛经理谈判能力与技巧 第三章 哈佛经理谈判分析 第三章 哈佛经理谈判分析 一、各国谈判分析 美国式谈判分析 美国式谈判术是属于吓唬、威胁、警告、压力等等的强硬型谈判方式。不仅超越亚洲人的理解范畴,连欧洲人也无法接受。 英国评论家汤普生曾经这样批评美式谈判: “美国总统的幕僚们极具危险性,她们拥有核弹似的爆炸性精神,却完全缺少对方的有关知识,总是匆匆浏览一、两页备忘录,便使足干劲地来回于各地的会议之间。” 正如汤普生所言,美国人不仅崇拜力量,并且深信这套美国式的思考理论可以通用于世界各地。她们的观念就象西部片中典型的牛仔,觉得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对的的,没有心情

2、去聆听对方的意见。 人常常由于生性怯懦,总是以“是的”两个字来解决一切。而美国人正好相反,是“不”字的爱好者。凡遇到踌躇不决之事,必然先说声“不”,美国式作风。万一对方说的话不合己意,也如西部中常用的情景,动不动掏枪解决。这种蛮干的处事措施连欧洲人见了也会为之皱眉。 1. 威胁、虚张声势、强硬手段 美国人在谈判时最常运用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威胁、虚张声势和强硬手段。 纵观所有美国讨论谈判措施的书籍,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主张总是离不开虚张声势。万一上述两种方式失灵,就采用回绝交易、抵制或诉讼等等的强硬手段。 但是我们必须说,这种做法实在是愚昧透顶,由于人们都懂得,皮球拍得愈重,反而弹得愈高,没

3、有一位谈判对手会默默忍受对方的欺凌压迫,否则便不能称之为“谈判”。一旦起了反感,谈判自然会陷于泥坑中,你威胁我,我也还以颜色,成果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美国人素来擅长在谈判中体现出强硬手段,从一面猛捶桌子,一面滔滔不绝地大吼大叫,乱施文献的小技俩,到对簿公堂、告知谈判破裂以及发出最后通碟之类的最后手段,无一不是只会触怒对方的做法,若是幸运地碰上胆小怯懦的对手,或许真会被逮住而吓得俯首认输 但经验丰富的谈判者遇到这种场合,只会抱着“又来了一名乡巴佬”的心情泰然处之,不为所动。 2. 美式谈判容易导致误解、偏见、心结的后遗症 美国的电子机械制造商(假设是华格纳公司),向台湾的中小公司(假设是三友公司

4、)建议双方共同研究半导体。 虽然三友公司规模不大,仅有两百名员工,但是它在这项专业领域中却开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华格纳公司极欲得到这项技术,便以典型的美式做法向三友公司提出技术合伙的规定。 华格纳公司的高档主管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向三友公司的董事长游说这项研究的发展前景。三友公司董事长考虑周详,一来紧张技术合格会消减自己技术开发的独立精神,而导致依赖华格纳公司的局面;二来忧虑将来若是达到生产的阶段,势必得由资金雄厚的华格纳公司来发号施令。 除此以外,三友公司董事长也谨慎考虑到与否有技术合伙的必要性。双方谈判了将近十个月,彼此互访对方的总公司,但是三友公司董事长仍然踌躇不决,问题在华格纳公司好

5、在此时犯下致命性错误。 华格纳公司的副总裁是出自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优秀人才,对于谈判的迟迟未获进展感到焦燥不满。 “事实上,我司拥有足够买下三友公司的雄厚财力。” 她在会议上说出这句带威胁性质的话,实在不够高明。由于三友公司董事长一手创立这家公司,发明了数百种产品,不仅深深引觉得傲,更具有一份浓厚的感情,她听到这句话之后便不再迟疑。 “很遗憾,我决定不与贵公司技术合伙。” 以金钱利诱不遂,便企图采用威胁手段,却不幸招到反效果。三友公司董事长觉得美国人做事鲁莽蛮横,没有一点风度,实在不能做为长期技术合伙的伙伴。 事实上,三友公司董事长若是可以对美国式谈判法多理解一点,或许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她对于美

6、国式作风多少有些误解和偏见。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华格纳公司的作法的确容易让三友公司董事长感到不舒坦,心中留下芥蒂。这正是美式强硬谈判法的严重缺陷,换句话说,强硬谈判法成功则已,若不成功的话,必然会导致误解、偏见、心结的后遗症。 不!虽然成功了,也会留下心结。力量单薄的一方虽然不得不屈服于对方的胁迫,但是心中自然是忿恨难平,甚而伺机报复,对于长期性的合伙关系而言,实是一大隐患。胜利的一方纵然可以得到眼前的小利益,却会因而失去更重要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3. 强烈的个人主义 美国社会呈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择手段地运用她人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旁人的想法无关轻重,为了提高成绩,必须拼命地体

7、现自己。同事之间也是竞争胜于一切,唯有如此,方能往上攀登,而失败者怪不了谁,只能怨恨自己比不上别人。固然,失败者的能力或技术不见得输给胜利者,但是问题在于她能否调节自己,适应周边的环境;总之,物竞天择的道理在美国社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严格地说,在美国的个人主义中,旁人只分两种:一种是明确的敌人,另一种是潜在的敌人。除此之外,别无第三者。 4. 美式谈判特点 美式谈判反映了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她们性格爽朗,能直接地向对方表露真诚、热烈的情感,她们布满了自信,随时能与别人进行滔滔不绝的长谈。她们总是十分自信进入谈判大厅,不断地刊登意见。美国人的这些特点,诸多都和她们获得的经济成就有密切的关系。她们有

8、一种独立行动的老式,并把实际物质利益上的成功做为获胜的标志。 她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开始谈判,并以这种态度谋求经济利益。在磋商阶段,她们精力充沛,能迅速把谈判引导至实质阶段。她们十分赞赏那些精于讨价还价,为获得经济利益而施展手法的人。她们自己就精于使用方略去谋得利益。同步也但愿别人,具有这种才干。 美国人谈判中的特点,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1)热情奔放; (2)颇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3)对一系列交易感爱好。 这些特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从美国历史上找到因素。在美国历史上,开拓者曾经冒极大的危险,扩大疆城,开辟并建立了新的生活方式。 北欧式谈判分析 在谈判中,北欧人比美国人显得安静得多。在谈判开

9、始的寒暄阶段,常常呈现出沉默寡言,她们从不激动,发言慢条斯理。因此在谈判初斯阶段,容易被对方征服。 她们在开场陈述时十分坦率,乐意向对方表白有关她的立场的一切状况。 她们很擅长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做十分积极的决定。 芬兰人和挪威人均有这种特点,瑞典人也这样行事,但她们受美国人的影响很深,并具有瑞典人特有的官僚主义。丹麦人如果来自沿海地区,则按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风格谈判,如果来自尼德兰半岛,则具有德国人的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这种特点,不难看出其文化渊源。她们严守基督教的道德规范,保持政治上的稳定,直到目前,她们还保存着农业经济和渔业经济。北欧人的长处在于她们在最后阶段很坦诚和直率,在谈判中她们能

10、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她们不象美国人那样,在出价阶段谈的很杰出,也不象美国人那样擅于讨价还价。她们是比较固执的。 与北欧人谈判时,应当对她们坦诚相待,采用灵活和积极的态度。 法国式谈判分析 德国人与美国人的谈判方式完全不同。德国人的谈判特点是准备工作做得完美无缺。 德国人喜欢明确表达她但愿做成的交易,完全拟定交易的形式,具体规定谈判中的议题,然后准备一份波及所有议题的筹划表。 她们不太喜欢采用让步的方式。 如果经验丰富的谈判人员运用这种方式的话,它的威力是很强大的,例如说,在商场上,一旦由德国人提出了报价,这个报价就显得不可更改,讨价还价的余地会大为缩小。 与德国人打交道的措施,从限度上看,最

11、佳在德国人报价之前就进行试探,并做出自己的开场陈述,这样可以表白自己的立场。但所有这些行动,要做得迅速。由于德国人已经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她们会非常自然、迅速地把谈判引入最后阶段。 中国式谈判分析 中国人的谈判具有如下特点: (1)顾全面子; (2)具有专门知识; (3)对西方人不信任。 “面子”问题十分重要。在谈判中,中国人但愿对方把她看作掌握大权的或核心性人物。如果在开谈时态度强硬,要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时,千万注意不要使中国人在让步中丢面子。同样地,如果从本来的强硬立场上后退,也不必在中国人面前硬撑,这对谈判程序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最后的成交合同,必须是被她的同事觉得是保住了她的“颜面”,或

12、为她增光的合同。 中国人常把许多专家带到谈判中来。技术专家、金融专家、运送专家和或其她专家。这样不可避免地会迟延谈判时间,由于每个专家都要在谈判中维护并争得自己的“面子”。 这里有一种很实际的经验数据,十万美金的交易,两个人用一周的时间即可谈成,而同样一笔交易,由五个人构成的谈判小组来谈,则要花上一种月的时间。 中国人对西方人布满不信任的情绪。她们特别对西方人企图使谈判带有政治色彩极为反感。但中国人喜欢西方人对她的家庭发生爱好。送个礼物给她的儿子,虽然是一种小小的不太高档的礼物,意义仍是重大的,对她来讲是非常有价值的,甚至一种隆重的宴会仍比不上这个礼物。 日本式谈判分析 说话自身便是一种谈判,

13、不受时间或场合的限制。 遗憾的是,日本人的说话能力几乎等于零。话题空洞、毫无事前准备、缺少服务精神以及广泛的社交性,顶多只能和自己的亲朋友谈谈家务罢了。 由于日本社会属于集团主义,任何事情均以团队行动为主,因此虽然缺少个人魅力,只需多和团队配合,也能攀上高位。换句话说,人们并不觉得有追求自我卓越的重要性,固然也就无意培养与此有关的技巧,难怪人们会一致公认日本人言语乏味了。 当美国前总统福特访问日本时,随行的某位高档官员曾耸肩表达,在后宫举办那顿晚宴是她参与过最无聊的一次宴会,由于周边的日本人均始终保持闷声不响的态度,氛围僵硬得令人难受。 某些出名的音乐家如林昭亮等等亦曾提到,她们在世界各地表演

14、的过程中,以日本的观众最沉默,连鼓掌都是安安静静,井然有序。日本人历来以团结著称,其集体行动既一致,又极具效率,可是一旦碰上一对一的个人摊牌,却变得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追根究底,最大的毛病不是语言问题,而在于她们主线没有“交际”的观念。 1. 日本人惯于相称随便地做出口头承诺 例如,每当天本高档官员访问美国之际,对于美、日之间所存在问题,日本官员总是满口答应“一定更加努力”,或“竭力加以改善”。但是开出来的支票必须兑现,这是世界共通的常识,后来美国人理所固然会提出具体的规定,但愿日本可以遵守承诺,口头承诺便等于契约。 然而,此类规定往往令日本人感到愕然,由于人们从一开始就无意兑现那张“空头支

15、票”。举例来说,卡特执政时,日本方面曾“保证”增长9.5%的国防预算,但事实上仅仅增长了7.6%,此时便激怒了卡特政府。 更遗憾的是,诸如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日本人过于喜欢开“空头支票”,过于容易地做出承诺,不懂得何谓“一言九鼎,君无戏言”。 我们不妨再看看一项近来发生的事件:纽约大学故意设立一座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设立基金预定为三百万美元,其中的一百五十万美元打算向日本募捐。她们派了一位代表前来日本游说首相和财界领袖,成果获得积极而热诚的反映。 “我们觉得设立这座中心极具意义,不仅可以消除贸易摩擦,增进美、日两国的互相理解,对于日本式经营的体系研究更是极其必要,我们绝对会努力协助它的实现。”,这是日本人给这位美国代表的一致答复。 说这些话的日本人只但是是随口敷衍罢了,但美国人觉得这是日方予以她的“保证”。 因此当美国方面开始募集预定目的的一百五十万美元时,问题立即浮现,由于日方连一毛钱也不肯捐出来。 愤怒的美国代表立即拜访日本驻美大使,强烈指责日方的出尔反尔。 “日方说要加强美、日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致力消除双方的贸易摩擦等等,全是一派胡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