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文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683869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经验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经验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经验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经验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经验文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里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增长知识

2、,接受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另一方面,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而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通过教育的力量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的一些途径谈一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从中学生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 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项艰苦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应高度重视,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周密的计划,是落实这项工作的重要

3、前提。新学期开始后,新生从原来的各个学校汇聚到了我们学校,而对新的学校,好奇心与要重新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的想法交织在一起,他们都想重塑自我形象,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在工作中我们就应抓住这一时机,结合我们学校的有关规定,在开学期间组织新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作为老师,应详细阐述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要对学生提出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比如这个学月要求学生做什么,下个学月要求学生再做什么等,并说明达到目标的具体条件要求,将要求明确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按这一要求去做,使他们做有标准,学有样子,有章可循,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

4、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我们坚持每周五的班会课实行对表现好的和差的分别进行表扬和批评。 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练,自我约束,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这就靠我们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既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大家参与班级管理,将班级制度触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比如班级的卫生制度、纪律制度、学生操行评

5、比制度,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制定,我们每周对照班级制度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每周的班会课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改正不足,逐步从细微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指导学生“自我反省”实现行为矫正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良好行为养成过程中,常常会因缺少恒心,而行为反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平时要要求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一日三省吾身”。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班会进行讨论,指出我们班级同学中哪些行为是良好道德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与自己进行对比,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加速良

6、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让学生对不道德行为的危害进行评述,让学生认识到其危害进而及时进行行为矫正,改正不足。比如,现在有部分学生喜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往楼下扔脏东西等,我们就可以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好习惯,并通过一引起鲜活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的潜在危害,让学生自省,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四、家校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从学生成长规律来看,随着年岁的增长,心理渐趋成熟,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对家庭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希望摆脱成人束缚,独立、自立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只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什么也不让他们做,子女“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

7、自己做”“团结互助”等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受到限制,到了学校也是不做卫生,对班上的事情不闻不问,桌上乱七八糟,对此,我们可采取开家长会,找家长谈心、电话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家长明白“要成才先做人”的道理,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我们学校还实行了“五个一”活动,这就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 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追溯其原因,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老师自己不能够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

8、到的自己不能够先做到。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不抽烟,而老师可以抽,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到校,而老师可以迟到、早退;我们要求学生不讲脏话,不说闲话,而老师却可三五成群,口无遮拦;我们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而老师却可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等。而基于这种背景下的说教,可以说是非常苍白无力的。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内心清楚,在很多时候,讲道德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或者说是代价的,既然老师都不愿多走几步把烟头扔到垃圾桶里,为什么我就一定要把食品袋紧紧地拽在手里而不一扔了之呢?可见,在学生的教育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的以身作则和行为示范作用是处于第一位的。 总之,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平时只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