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3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2新人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167998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3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2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3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2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3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2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3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2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3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2新人教版1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以及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2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生活的状况。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尝试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学习中领悟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2学情分析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

2、论和分析,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依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认识。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及产生的深远影响。2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导入新课1呈现材料:洋伞、洋车、洋纱、洋布、洋火、洋油、洋碱这些名称你有听说过吗?知道是什么东西吗?2思考:这些平常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师:让我们要把目光转向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1预计有个别如洋碱,应该不知道,通过猜测引发兴趣2回顾

3、工业革命,能初步说出中国同期落后了活动2【讲授】走进场景1展示: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场景1仔细观察,有哪几种交通工具?你还知道哪些?它们的故乡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能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2展示: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场景2说一说,新型交通工具给以人力车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带来哪些冲击3图文展示:清末台湾率先创办近代邮政,民国时期,国家邮政的专营权得到强化4布置阅读课文P21资料2,讲述电话、电报等普及率逐步提高。思考: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的来历类似于电话?(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图片展示定军山的简介提问:除了看电影、拍照片之外,当时大多数人们的

4、精神生活还有什么?(读报纸图片)2民主观念的影响(1)展示漫画,提问:什么事件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2)婚姻变化,主题是体现婚姻的自由、平等布置学生阅读“阅读卡”中的内容,了解西方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同时点明,婚姻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的物质、精神和习俗的变化3妇女地位的提高(1)妇女地位的提高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让学生看图1-46,让学生思考可以从这则报道中获得哪些信息活动3【活动】各抒己见1展示火车传入中国后,人们从误解到逐渐习惯并接受这种文明辐射和过程分析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2认识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理解思想观念变化和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

5、意义活动4【活动】回顾历史1联系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为什么近代的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提示:比较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发明与在中国新出现的交通与通信工具来揭示变化的原因2通过提示,引导学生从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方面分析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因活动5【活动】制度评说近代教育制度下的学校是科学思想传播的主阵地。让学生联系八年级所学内容,看一看1912年初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民国时期的课程增加了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内容)尝试说明原因不同的教育内容下,培养了不同的人,科举制培养出来的是封建统治下的盲从者和拥护者,而近代教育制度所要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正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新型知识分子,引导着中国社会缓慢然而又是不可逆转地向着文明和民主的方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