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细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67706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沉降观测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沉降观测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沉降观测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沉降观测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细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职责及要求施工单位职责1.1施工单位是变形观测的责任主体,要认真、仔细的作好观测记录,为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提供依据。1.2 成立沉降观测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沉降观测责任到人,保证人员相对固定。1.3 负责变形观测网的建立,元器件埋设及线下工程变形监测。1.4根据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及本细则提出的要求,设置变形观测点,按时进行观测,及时整理沉降观测、测量等观测资料,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及初步成果资料。并对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负责。1.5负责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1.6负责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报告的汇编工作。1.7参与观测人

2、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1.8参与程沉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二、编制依据(1)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2)个别路基通用设计施工图(3)桥梁工点施工设计图(4)隧道工点施工设计图(5)隧道通用设计图(6)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三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3.1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3.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3.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3.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3.1.4 过渡段: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3. 1.5路堑高边坡位移检测3.2 桥涵:

3、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桥涵:桥各墩、台;涵洞沉降观测3.3 隧道:隧道基础变形沉降观测四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细则4.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4.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4.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4.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4.1.4 过渡段: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4. 1.5路堑高边坡位移检测4.2沉降变形观测网建立4.2.1 变形观测网包括水平位移监测网、垂直位移监测网,应满足以下要求:4.2.1.1 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按三等精度要求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利用CPI和CPII控制点,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

4、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变形控制点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应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占牌或红外线测距反射片。4.2.1.2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控制网系统。不能利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段至少应于一个施工控制点联测,使垂直位移检测网与施工高程控制网基准一致;全线按二等水准贯通后,应将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点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垂直位移监测网应布置成闭和环状、节点或符合水准路线等形式。422 变形测量精度符合表规定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测量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程相邻中误

5、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0 .50 .36 .0423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符合下表要求:相临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6.03501.81/70000按照国家三等平面控制要求观测2002.51/40000424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符合下表规定等级相临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临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要求三等1.00.3 0.6n 0.8nDS05或DSI型水准仪,按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实施4.2.5 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4.2.

6、5.1 一般要求4.2.5.1.1 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4.2.5.1.2 人工测试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4.2.5.1.3 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4.2.5.2 资料整理4.2.5.2.1 沉降观测资料表1)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 沉降观测-012)沉降板观测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23)路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

7、-034)单点沉降计测试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45)剖面沉降管测试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56)绘制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时间沉降曲线沉降观测-03附17)绘制路基面沉降时间沉降曲线 沉降观测-03附2注:对于预压地段,在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表的表头中可增加有关预压土情况(预压高度、预压时间等)。4.2.5.2.2 观测点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图及控制点与观测量。4. 2.5.2.3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4. 2.5.2.4 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 4. 2.5.2.5 观测记录本(簿) 4. 2.5.2.6 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4. 2.5.3 提交资料 在路基面观测第三个月

8、末、六个月末及无碴轨道铺设前以书面和电子文件将每个断面(点)的路基面、地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沉降观测结果分析报送评估单位。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对路基地基变形观测,每7天就将观测以数据库电子文件形式及时报给分析评估单位;路基填筑完毕,路基面观测桩开始监测后则每半个月将观测以数据库电子文件形式及时报给分析评估单位,以便进行工程中的沉降发展情况分析,并提出建议。4.3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4.3.1 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4.3.1.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变形等情况

9、调整或增设。4.3.1.2 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4.3.1.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3.1.4 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做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 4.

10、3.1.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4.3.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曾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4.3.2.1路堤填高3m,且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序号观测内容观测元件观测点数量断面间距附注1路基面沉降观测观测桩3个/断面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可100m2基底沉降观测沉降板1个/断面200m根据工

11、点工期等具体情况适当增设4.3.2.2 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及路基填高3.0、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顺号观测内容观测元件观测点数量断面间距附注1路基面沉降观测观测桩3个/断面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或高度小于5m路堤地段可100m2路堤基底沉降观测沉降板1-2个/断面50100m地基面横坡大于1:5时,每个断面埋设2个3路堤基底全断面沉降观测剖面沉降管1个/断面一般地段和各类过渡段路基25%的剖面埋设剖面沉降观测管作校核剖面,校核剖面基底同时布置沉降板与剖面沉降管。4改良土填土沉降观测单点沉降计1个/断面200m根据改良土工点、土质等具体情况,且改良土路堤填高大于5m时适当增设。

12、 注:具体断面布置及断面形式见附表 桥出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表(附后)4.3.2.3 路堤加载预压地段 路堤加堆载预压地段按上述表2.2.2项布设断面及点,其中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提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在基床底层表面两侧设观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待预压卸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 4.3.2.4 土质路堑地段 土质路堑(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23个/断面,断面间距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100m;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同时在换填底面埋设单点沉降计观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4.3.3 沉降观测读

13、数精度要求沉降变形的水准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8mm30m;单点沉降计观测精度为测量值的1%,灵敏度为0.01mm。4.3.4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2.5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表2.5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一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一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一次/周第2、3个月一次/10天3个月以后一次/2周6个月以后一次/月无碴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一次/2周第2、3个月一次/月312个月一次/3月4.4 过渡段沉降观测4.4.1 过渡段沉降

14、观测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6个月。4.4.2 过渡段沉降观测点埋设4.4.2.1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起点510m处、1525m处、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4.4.3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4.4.4 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1mm。4.4.5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2.5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五桥涵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5.1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5.1.1 桥涵:桥各墩、台;涵洞沉降观测 5.2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5.2.1 一般要求5.2.1.1 我管段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