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676675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 总则 (4) 第二章 机房管理 (4) 第三章 日常维护管理 (5) 第四章 人员管理 (6) 第五章 设备管理 (6) 第六章 软件与资料管理(7) 第七章 网站维护和管理(7) 第八章 安全管理(8) 第九章 项目管理(9) 第十章 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10) 第十一章 应急计划(10) 附件一 人员管理和考核方法(11) 附件二 涉密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35) 第二部分 管理和操作规范 第一章 机房突发事件处理规范(42) 第二章 用户端系统、设备维护规范(48)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四、方法和要求 第三章 文档编制规范(50) 一、目

2、的 二、使用范围 三、制定依据 四、定义 五、文档编码规则 六、文件存放规定 第四章 项目数据和软件归档规范(55)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四、名词定义 五、作业程序 第五章 规范(58)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四、方法和要求 五、相关文件、记录 第六章 网站信息提供规范(60) 一、目的 二、范围 三、文件说明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62) 一、目的 二、适用范围 三、方法和要求 第八章 信息化建设自行开发项目管理规范(65)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四、实施过程 第九章 信息化建设外包项目管理规范(67)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四、实施过程

3、第十章 软件项目验收测试规范(69) 一、目的 二、范围 三、验收方式 四、验收测试内容 附表 1电子邮件申请表 2接入互联网申请表 3网站静态数据维护计划表 4网站动态数据维护计划表 5各部门在线联系人一览表 6网站静态数据日常维护记录 7网站动态数据日常维护记录 8网站后台数据维护权限记录 9网站异常情况处理记录 10、系统、设备维护单 11、用户设备报修留言单 12、数据索取申请单 13、机房主机设备运行记录表 14、机房环境记录 15、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 16、设备参数变更表 17、网络设备巡查表 18、信息点位参数变更记录表 19、电话点位参数变更表 20、信息中心机房气体消防日检表

4、 2 1、ups巡查表 第一部分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为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有效性,实现计算机系统维护、操作规范化,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运作,结合信息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规定: 第二章 机房管理 机房是指安装有计算机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或重要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场所。系统网络的主机房,是各类信息控制及传输的重要枢纽。 第一条: 主机房由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建立网络系统日常运行日志。工作时间以外,须建立专人24小时手机值班制度。如发生突发事件,严格按突发事件处理规范执行(见机房突发事件处理规范)。 第二条: 保持计算机机房整洁。严禁将食品和杂物

5、带入机房区内;在进入机房监控室、中心机房时必须穿好鞋套或拖鞋。 第三条: 机房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使用设备,严禁私自拆卸、搬移设备或私自出借机房物品。严禁擅自在设备中安装无关软件。 第四条: 为保障机房安全,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强磁物品及与信息中心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第五条: 不得将与工作无关的人员带入机房监控室和中心机房。凡因工作需要进入信息中心监控室和中心机房的所有非信息中心工 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二): 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 信 息 化 工 作 管 理 制 度 一、校园网络管理制度 二、校园网络使用制度 三、网络设备管理制度 四、网站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

6、案 五、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 六、“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七、“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规定 八、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 九、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 十、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 十 一、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制度 十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使用制度 十 三、计算机网络教室消防安全制度 十四、计算机网络教室用电安全制度 十 五、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十 六、光盘播放教室管理制度 十 七、卫星教学收视教室管理制度 十 八、演播室管理制度 十九、软件管理制度 法库县卧牛石乡中心小学 卧牛石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学校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促进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

7、行和网络用户的使用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卧牛石学校校园网隶属于沈阳教育网,是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全面为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管理服务,网上资源专管共有。 第三条 本管理制度所称的校园网络系统,是指在学校内投资建设、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维护和管理的校园网络主、辅节点设备、配套的网络线缆设施及网络服务器、工作站所构成的、为校园网络应用及服务的硬件、软件的集成系统。 第四条 校园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系统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网络与信息中心可以委托相关部门指定人员代为管理子节点设备。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网络与信息中心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卸

8、或改变网络设备。 第五条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危害校园网及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工作站的活动,不得危害或侵入未授权的服务器、工作站。 第二章 安全保护运行 第六条 除网络与信息中心,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试图登陆进入校园网主、辅节点、服务器等设备进行修改、设置、删除等操作;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盗窃、破坏网络设施,这些行为被视为对校园网安全运行的破坏行为。 第七条 校园网中对外发布信息的服务器中的内容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网络与信息中心从技术上开通其对外的信息服务。 第八条 校园网各类服务器中开设的帐户和口令为个人用户所拥有,网络与信息中心对用户口令保

9、密,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这些信息。 第九条 网络使用者不得利用各种网络设备或软件技术从事用户帐户及口令的侦听、盗用活动,该活动被认为是对网络用户权益的侵犯。 第十条 校园内从事施工、建设,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第十一条 校园网主、辅节点设备及服务器等发生案件、以及遭到黑客攻击后,相关责任人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学校及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二条 严禁在校园网上使用来历不明、易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对于来历不明的可能引起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应使用公安部门推荐的杀毒软件检查、杀毒。 第十三条 严禁利用校园网络从事与本校教育科研、行政管理、日常工作无关的活动,如赌博、购物、炒股、游戏、聊天、交友、

10、音乐、视频等;不得利用p2p软件下载bt类大量占用网络带宽的资源。 第十四条 校园网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用户必须接受并配合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进行的监督检查和采取的必要措施。 第十五条 校园网实行统一管理、分层负责制。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校园网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对校管资源进行管理。各办公室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室资源进行管理。班主任是本班“班班通”设备网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六条 严禁任何用户私自联入校园网,严禁任何非本校人员使用校园网,凡使用本校校园网的其他部门和个人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签署相应的信息安全责任书,自觉遵守卧牛石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并承担一旦发生问题的相关责任。 第十七条 凡本校工

11、作人员均有义务帮助审查校园网上网信息,杜绝涉及国家机密或国家禁止的信息上网发布。 第十八条 校园网工作人员和用户在网络上发现有碍社会治安和不健康的信息有义务及时上报网络管理人员并自觉立即清除。 第十九条 校园网内各使用部门要设定网络安全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并定期对网络用户进行相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 第二十条 网络与信息中心只对符合规定的部门和个人配置相应的用户名,并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由学校网络中心为其设置的用户名等管理权归本人所有,凡是因此用户名等发生的网络不安全因素均由本人承担。 第二十一条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卧牛石学校校园

12、网络管理制度,并承担一旦发生问题的相关责任。 第十七条 凡本校工作人员均有义务帮助审查校园网上网信息,杜绝涉及国家机密或国家禁止的信息上网发布。 第十八条 校园网工作人员和用户在网络上发现有碍社会治安和不健康的信息有义务及时上报网络管理人员并自觉立即清除。 第十九条 校园网内各使用部门要设定网络安全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并定期对网络用户进行相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 第二十条 网络与信息中心只对符合规定的部门和个人配置相应的用户名,并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由学校网络中心为其设置的用户名等管理权归本人所有,凡是因此用户名等发生的网络不安全因素均由本人承担。 第二十一条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中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章 其 他 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制度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