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4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67593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说课稿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有关说课稿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有关说课稿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有关说课稿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有关说课稿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说课稿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说课稿4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经常须要打算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课稿 篇1一、教学背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单元中的第一课。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我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理化的调整与处理。另外,我还将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持续到课外,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土壤”的有关资料和调查我们四周的土壤种类及土壤中生长什么植物。过去,我们认为:教学就是把书上有关的学问点讲完,教材中的相关试验做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2、。而现行的教学更须要将学生课堂上的留意力转移到课外,为他们更深化的了解相关学问拓展空间。这须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更新我们的原有思维,并在科学课上有所突破。在教学的打算方面,我遵循便于操作和合作探究的原则,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氛围中进行合作探讨。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相识活动的规律,以科学探究活动来绽开整个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沟通、汇报富有特色的记录探究土壤是动物们共同的家园拓展延长、续写科学诗,感受土壤给整个物质世界带来生命的多样性,和给人类供应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二、本课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相识土壤。能视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视

3、察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与同伴沟通视察结果。学问与技能:知道土壤里有什么,相识常见的动物与植物。知道土壤里生活着很多的小动物。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情愿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亲密的关系。三、教学打算:找好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打算一些学生调查探讨用的工具等。(铲子、记录纸、笔等)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组织学生去视察土壤(土壤的颜色,土壤中有什么)。老师提出适当的要求,如:小组分工明确,爱惜校内内的环境,留意平安,视察要仔细细致,记录要具体等。学生将找寻到土壤中物体及各自所在的地点记录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用笔画出它们的样子。此外,外出活动中,老师发觉问题刚好指导。其次部分一)、各小组

4、沟通汇报第一部分的活动状况。1、师:刚才,我们一起到校内里视察了土壤,你们发觉了什么?(老师有意识的请那些用特别形式记录的小组上来展示)2、生汇报。(师板书)3、师:他们在土壤中找到许多的物体,真不错!真像一个小小科学家4、生汇报。5、师:他们找到的物体还真不少!掌声激励。由于时间关系,后面小组主要补充与前面不同的新发觉。6、生汇报。7、师:太棒了!还有吗?8、生接着汇报。二)、探讨:土壤中有什么?1、师:土壤中有蚯蚓、蜗牛、蚂蚁、蟋蟀等小动物说明白什么?2、师:它们在土壤中干什么?(各小组充分探讨,师巡察指导,便于汇报沟通。)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整理。(师:在学生汇报时归类、合并、整理后板

5、书)生1:嬉戏、找寻食物生2:生3:4、师生小结:土壤是很多有生命的物体的家园,它们在开心的生活,像我们小挚友一样欢乐的成长。(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放飞学生心中的幻想!老师在此处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化。以巩固上学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教学)师:我们在土壤中还发觉蚕豆、菜叶、草根等说明白什么?生汇报师:我们还在土壤中发觉了什么?我们在土壤中发觉电池、塑料、瓶盖、砖块等物体说明白什么?生汇报(土壤妈妈的怀里多了很多原本不在的东西,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四周的土壤环境或多或少的已经被破坏了,让学生意识到应当从我做起,爱护土壤环境)5、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想法吗?6、生汇报。7、

6、师:土壤世界孕育着很多的小生命同时有给我们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土壤是一位宏大的母亲,她的孩子有的很小、很小,有的却很大、很大;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从到,世界上亿万个生命在,在她暖和的怀抱里长大!”,这是一首没有写完的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仿照上面的两段诗句接着往下写。8、生续写小诗,老师巡察。9、展示写得较好的小诗,并朗读小诗。10、师:写得多美啊!这就是我们四周的土壤。说课稿 篇2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说教材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相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7、: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九章机械和功当中的第六节,教材在之前已经支配了有关于各种简洁机械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内容学习。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长。对于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材以试验的形式让学生经验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试验探究的严密、合理,即科学性,突出学生实践实力的培育。(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通过试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相识;(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加试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育学生的试验实力;(2)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处理试验数据的方法;(3)培育学生从试

8、验中归纳简洁的科学规律的实力。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1)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2)通过试验活动,使学生相识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滑轮组的绕线组装。教学难点: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二、说学情分析:学问实力方面:学生经过对简洁机械和机械效率的学习,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学问的理解奠定了肯定的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实力还有所欠缺,试验设计实力和分析归纳实力有待提高,这就须要老师加以精确的引导。心理方面:学生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实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实力。

9、活泼好动,对试验较感爱好,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老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完成试验探究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和培育他们的创建性。三、说教法学法:我依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动身点,采纳了以下教学方法。(1)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主动探究、相互合作沟通得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从而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驾驭学问,发觉规律。(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课堂效率。四、说教学设计:(一)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试验中,

10、我对试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试验更便利、直观、敏捷,易于学生接受和操作。改进缘由:1. 用刻度尺测量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时精确度差。因为钩码的位置与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不在同始终线上,所以试验时不能同时测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按原装置操作,必需测量了钩码的初位置以后,要移动刻度尺去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这时,钩码的初位置可能发生了改变,因为弹簧测力计是用手提着,没有固定不动的,造成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时精确度差。同样,钩码提升肯定高度以后,再次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末位置也会出现类似的误差。2.效果不明显。用刻度尺测量出四个数值后,须要进行运算才能得出钩码提

11、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移动的距离s,即h=h2-h1,s=s2-s1。明显,实际试验时有部分学生测量出四个数值后,不会进行数学运算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3.操作不便利。试验时,要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实际操作时很难限制匀速向上拉,再加上做多段绳子担当物重的时候,多数学生就会站在凳子上或桌子上拉,还要一手拉弹簧测力计,一手用刻度尺测量。奢侈了大量试验时间,造成学生分组试验时间过长。(二)导入新课:1运用滑轮组提起20牛的重物,使它上升0.4米,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8牛,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1.2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为_焦,这个功叫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焦,这

12、个功叫_功。它的机械效率是。(三)师生沟通:1试验目的: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试验原理:3.须要测量的物理量;4.试验器材: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或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5.制定安排与试验设计: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进行探究试验的实力,老师只需稍加引导。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须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须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让学生分组探讨沟通,设计出试验方案。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1)本次试验的名称和目的;(2)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3)为得出滑

13、轮组的机械效率,须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须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6做好试验的几点说明。(1)重物(或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2)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G)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3)组装滑轮组时要先在动滑轮下挂钩码,测力计要竖直向上以较小的速度匀速拉动。试验时每位同学都要有明确的分工。(4)试验要肃穆仔细,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表一(图甲:n=3)序号物重G/N拉力F/N机械效率123表二(图乙:n=5)序号物重G/N拉力F/N机械效率123(5)试验完毕,整理好仪器。7.试验步骤:(1

1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或钩码)的 ,并记录表一中。(2)如有图甲所示,组装好滑轮组。(3)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 ,记录数据在表格一中。(4)计算出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 。(5)更换重物(或钩码)的质量,多做几次,把结果记录到表一中。(6)更换滑轮组,如图乙所示,重复上面的步骤,再测量几次,并记录数据在表二中、处理数据。8学生试验,老师巡回指导,发觉问题刚好讲解。9学生试验完毕,由几组报告试验结果。(四)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试验探究实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沟通的重要性。1.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应留意什么?2.同一个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率相同吗?3.不同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5.说说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五)课堂小结:(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学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学问,又培育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