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67313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人民币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摘要2关键字3正文3一、引言3二、人民币内外价值差异的原因和分析4一人民币价值的变革历史4二人民币对外升值的根本原因5三导致通货膨胀的元凶9三、人民币内外价值差异的影响与启示12一根据历史经历得出的结论12二人民币价值变动影响资产分配14四、总结16参考文献17致谢17摘要自从2005年7月中国对人民币实行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放弃了与美元挂钩的固定盯住汇率制,开场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展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场逐步上升。从2007年开场,受到外贸长期逆差、内政赤字和国内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美元的走势一路下滑,人民币兑

2、美元的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08年7月31日,人民币汇率已经升至1:6.84。与2005年相比累计升值17%。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却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08年上半年,我国CPI指数上升7.9%,PPI指数上升7.6%,相比去年同期分别高出了4.7和4.8个百分点。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运行状况来看,人民币的内外价值走正在逐渐表达出差异,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上升和强大通胀压力的并存成为了一种新的货币现象。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又会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这两个问题,尝试探寻这类宏观经济现象对于个体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加深自己对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

3、运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关键字汇率升值 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正文一、引言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购置力平价理论,是一个古老的,同时又是最根底的汇率决定理论。它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所谓一价定律指在不考虑交易本钱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不同国家的*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即: e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购置力平价的根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置力,而各国的价格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货币的购置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各国价格水平的比照。基于一价定律,购置力平价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成立:、市场完全竞争;、各国价格体系一样;、不考虑交易本钱关税等费用。如果从购置力平价理论直接推论,可以得出:、如果

4、一样物品在各国间存在价格差异,则会发生商品国际贸易,直到价差被消除,贸易停顿,这时到达商品市场的均衡状态。、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是相互正向关联的。货币对内贬值会导致对外贬值,对内升值会导致对外升值;货币的价值完全由其购置力表达。而现实情况中,一国货币兑外币的比价是会受到市场中多种因素影响的,现代货币理论认为,*一货币的短期汇率主要由市场对该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其长期汇率则是一个国家经济*程度和人们对其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预期的综合表达。即使从这方面来看,一国货币的内外价值的长期升贬方向同样是一致的,是与购置力平价理论相符合的。然而,我国近年来的实践情况却说明,人民币的内外价值的变化出现了相反

5、的趋势,并且正在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外汇储藏逐年递增、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倾向,尤其是兑换美元升值的趋势持续增大。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对内价值却趋于下跌,具体表现在:一是国内资产的价格大幅上升;二是消费品物价指数上涨明显:连续六个月保持在接近10%。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没有完全放开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导致人民币对外升值预期大于实际升值幅度,外资的大量流入使人民币也面临进一步对内贬值的压力。由此可见,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并存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货币现象。二、人民币内外价值差异的原因和分析一人民币价值的变革历史如果要分析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变化,就要先研究近些年来人民币汇率

6、的变化和CPI指数的变化(如图2.1)。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取消了外汇额度价格和外汇调剂市场,一次性将人民币汇率从1:5.8贬值到1:8.7。直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而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的24.1%逐渐回落,实现了经济的稳定。1997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经济、减少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顶住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所以实际上当时人民币名义汇率实行的是严格的美元盯住制,美元兑人民币1:8.2761:8.278的汇率一直保持到了2005年。2.1 人民币汇率与CPI指数的比较pare RMB e*change

7、 rate and Chinas CPI inde*2002年以后,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伴随国内生产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逐步迎来升值预期强劲的时期,而同期国内通胀率极低,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在向全球输出通货紧缩的言论,来自各方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断加大。2005年7月,中国对人民币实行了汇率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放弃了与美元挂钩的固定盯住汇率制,开场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展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场逐步上升。尤其从2007年开场,受到外贸长期逆差、内政赤字和国内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美元呈急剧下行走势。截止至2008年7月31日,人民币汇率已经升至1:6.84,与2005

8、年汇改开场实行时的1:8.11相比,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达17%。资料来源:网络反观人民币对内购置力在这一时期内的变化趋势,除1998年、1999年和2002年3个年份外,我国物价处于持续上扬的状态。国内通胀率在1994年到达24.1%,为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物价指数相对走低,有学者称其为“通货紧缩的潜伏期;自2006年形成市场流动性过剩以来,市场价格的变化先是表现为资产价格包括房价、地价、股价等的飙升,其后是以肉、鸡蛋等食品价格的狂涨,2007年CPI指数突升为4.8%,2008年上半年更是进一步增长到7.9%。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所谓的“构造性通货膨胀,无数专家

9、学者在目睹人民币汇率破七的同时也不住惊呼“通胀猛于虎。通过图2.1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到2005年之间,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而CPI指数在2004年粮食价格全面上涨之前处在一个波动的阶段,并且波动的幅度不超过2%,而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CPI指数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曲线根本一致,也就是说,人民币的内外价值走向完全相反,并且呈现逐步加强分化的趋势。二人民币对外升值的根本原因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的是,在过去的这十几年中,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确实从外表上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由于人民币的价值被低估,中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占据了很大的价格优势,这种优势一方面对国内许多企业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鼓励,

10、使中国长期保持大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稳定的汇率和国内劳动力价格的低廉吸引了许多外资和外企进入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开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社会就业的稳定、GDP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亦得益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但这些事实并不能否认和消除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客观性,长期来看,低估人民币实际价值的货币政策使中国经济长期运行在非均衡状态下,一旦升值的大门被翻开,人民币就不可能再保持稳定的、非均衡的汇率。而促使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动力终究是什么.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美元贬值的大背景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1 近年来美元对主要货币走势首先,我们正处于国际上美元趋贬的大背景之中,

11、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普遍对美元相对升值,人民币也不会独善其身。从表2.1可以看到,截止至2007年3月30日,在全球*围内,除了日本由于本国经济原因对美元有所贬值外,其他主要兴旺和开展中国家货币的汇率都在近三年内相对美元有较大幅度的升值。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一定程度上低于很多主要贸易国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尤其相对韩元、加元、澳元、新元的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升值幅度几乎是它们升值幅度的一半,所以从*种程度上说人民币的升值仍然是压抑的。2.来自于国际间贸易的压力随着中国经济开展速度的提高、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加大,美国政府不得不加大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重视。亨利鲍尔森就任美国

12、财政部长以来,已经先后四次中国,他的每次来访都会引起对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的关注,甚至有人把这种变化称作“鲍尔森效应。2007年6月,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半年度?全球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份报告遭到了数名美国参议员的反对,他们一直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快速升值。之后,他们起草了一份草案要求美国政府通过WTO起诉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补贴本国出口产品的行为。而随着美元兑欧元的走软,欧洲各国也逐渐加强了对人民币的关注。2007年1月至8月,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激增至1335亿美元。日本和欧盟公开敦促中国放开对人民币的控制。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也在2007年半年度全球经济报告中也告诫称,有迹

13、象显示中国经济面临增长过热风险,并敦促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再者,参加WTO以后,我国主要出口行业如家电、服装等行业与欧盟的贸易摩擦频繁出现。2004年,欧盟国家中的西班牙曾经诉讼中国向其倾销鞋,并发生了20多名西班牙示威者燃烧装有中国鞋的集装箱的案件。可见,汇率低估的政策对过去确实中国的对外贸易起到了良好的鼓励作用。但是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政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很多从中国出口的产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比在中国生产的本钱还要低,所以很多产品在出口到进口国时,都被他们征收高额税率,一方面导致这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一方面这其中的大局部利润都被这些进口国家瓜分

14、了。所以及时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使人民币汇率更能真是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实际上是遏制这种消极现象的好方法。3. 巴*-萨缪尔森效应上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研究效果开放经济时,提出“新贸易理论,将商品分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两类。一国在资源既定情况下,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有各种组合和不同相对价格比,贸易平衡状态由可贸易品的生产和本国对该贸易品的消费确定。巴*-萨缪尔森效应是指在经济增长率越高的国家,工资实际增长率也越高,实际汇率的上升也越快的现象。当可贸易产品部门生产效率迅速提高时,该部门的工资增长率也会提高。国内无论哪个产业,工资水平都有平均化的趋势,所以尽管非贸易部门生产效率提高并不大,但

15、是其他行业工资也会以大致一样的比例上涨。这会引起非贸易产品对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巴*-萨缪尔森假说把实际汇率定义为:其中,为贸易品比重,为外国非贸易品价格,为外国贸易品价格,为国内非贸易品价格,为国内贸易品价格。年份美国中国1990135.4066130.06351991134.5209140.16171992136.2461160.54461993139.2724194.59311994146.7017237.33291995153.6351277.93371996155.4531312.92421997160.4523333.84861998162.605338.69761999170.6222346.9293表2.2中美可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指数其中有四种比价关系,以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物价关系来看:国内可贸易品币非贸易品称为人民币实际汇率;美国可贸易品币非贸易品称为美元实际汇率;中国可贸易品比美国可贸易品称为可贸易品平价;中国非贸易品比美国非贸易品称为非贸易品平价。这四种比价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实际汇率的变动。我国工资在出口的可贸易产品本钱中只占10%,即是因为通货膨胀而工资提高,也不会对汇率有明显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国内可贸易品价格和非贸易品价格变化的不一致性,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