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部分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的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等西欧先进国家取得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开始暴露,经济危机不断发生,这为人们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这一时期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三大工人运动但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对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还认识不清,致使三大工人运动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革命实践的科学理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自参加革命实践和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同时,吸取了人类的一切先进思想和优秀成果特别是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想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德国的古典哲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论唯物主义,并把它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
他们在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穿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三大规律”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又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一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建党治国的战略思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党与人民群众的本质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标准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本质关系。
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主体力量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途径的认识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民主和专政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前提,后者体现前者的性质和要求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性质,是国体在中国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及代表实行专政,严格限制他们如有不轨行为,立即取缔对于人们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敌对势力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一、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的统一。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对人民内部的各个阶级和阶层,施行广泛的民主,人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等各项政治权利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人民的敌人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主要原因是:(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 (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 (3)垄断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生产关系的实质 (4)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其它矛盾 (5)垄断资本在经济生活中主宰了一切,必然把垄断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控制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垄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5.当今世界多极化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进入新世纪后,国际格局的一大变化,就是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这个格局具有与传统的多极格局很不同的一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力量对比向相对均衡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一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以及南非、墨西哥等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二是美国因发动伊拉克战争使它的实力相对削弱,特别是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导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朝着相对均衡化方向发展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体现在政治、经济、金融甚至军事等多个方面二是地缘政治中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在19世纪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传统多极格局中,地缘政治的中心都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欧洲和北美少数几个大国,故称作“大西洋世纪”新世纪多极格局(或多力量中心)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在地缘政治的布局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即随着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渐渐崛起,亚洲成为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地缘政治中心也就开始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三是相互依存关系空前深化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多极化(或多力量中心)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化这是与传统的多极格局中各大国或国家同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争夺与对抗又有不同之处四是力量中心多元化国际组织的迅速发展加强了国际体系行为主体多样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全球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二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且深入国际安全、防核扩散、反恐、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
三是地区组织不仅数量快速增加,而且职能也大大加强欧盟、非洲联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南方共同体市场等区域组织均呈现强化的势头6.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即;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政治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它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一定时期有必要采取的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经济纲领是: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必须紧紧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8.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离开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顺应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失去了依靠力量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首先是由我国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作为大国,我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是很不平衡的。
由此形成了一个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结构这一生产力结构客观上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不能用一种所有制形式去套不同的生产力水平要使所有制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更好地符合初级阶段的实际,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另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还不完善、不成熟,还没有能力包罗社会经济的一切领域,这就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根据生产力水平的实际,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还必须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观念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实际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克服姓“公”姓“私”的困扰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不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都应该得到发展,都应该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服务3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涵义。
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