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综合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67199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综合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综合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综合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综合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综合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综合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综合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4)综合题【案例1】小璐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但语文略差。妈妈为了让小璐多识汉字,提高语文成绩而要求小璐回家后一遍又一遍地书写孤立的汉字。你对小璐母亲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认知一结构学习论进行讨论。【参考答案】认知一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该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由此,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该理论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

2、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小璐妈妈让小璐一遍遍书写孤立汉字的做法属于机械学习的方法。为了促进小璐的学习成绩小璐的妈妈可以帮助小璐掌握意义学习的方法,例如,背诵,通过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来促进她的学习。【案例2】仔细阅读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上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都没有拣起,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

3、二位看了看地面却无动于衷,到座位上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下腰去把它全拣起来。 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的脸上掠起一丝微笑,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表扬的就是那位拣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1)试分析以上案例中,老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反映出班主任的什么素质?并分析这种素质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分析该案例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的作用。【参考答案】(1)主要反映了班主任素养的能力素养。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满规范;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榜样。(2)教育方式:榜样教育。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

4、模式,使小学生在对自己崇拜、喜爱的人物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了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同时,榜样示范性又是一种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因其不带任何强制性,是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因而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案例3】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jua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u)窿(1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ao)走了。 街坊劝(qua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千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

5、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1)试给出本文的寓意。 (2)如指导中学段小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3)试根据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揭示寓意的环节。【参考答案】(1)本文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亡羊补牢的意思是说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遭受损失。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6、这则寓言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能用自己的语青谈谈这个寓言故事。 (3)揭示寓意的环节设计: 质疑、理解题意 “亡羊补牢”是个成语,大家通过预习,可以理解题目的意思吗?指名答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述“亡羊补牢”的意思。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南读课文,给出自读提纲 a出示需要注意的生字的读音:ku1ongdiaoquanju

7、an窟 窿 叼 劝 圈 b出示需要会写的词语:寓言、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亡羊补牢。 再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亡羊”,哪些自然段讲“补牢”?, 齐读14自然段并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学生思考回答:“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改成自己的话,用“冈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 街坊是怎样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从街坊的劝告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评议,齐读。 街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

8、议。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的想法。再次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养羊人的理由。 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对比朗读。 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a指名读第4节并评议。 b为什么要用两个“又”字?联系第1节,想一想。(两次丢羊的过程是一样的)c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d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N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哪部分讲补牢的?自由读第5节,想想两次丢羊后,

9、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讨论交流: a养羊人是怎样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用“赶快”一词?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b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内心感受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c指导读这句话,读出养羊人的后悔之情。 d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e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再读,体会寓意 如果这个养羊人再不修羊圈,会导致什么后果?想想:这个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样说?养羊人又会怎样回答?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姗错就改,为时未晚也。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看我们周围有没有“亡羊补牢”或“亡羊不补牢”的人或事,谈谈你的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总结全文,巩固拓展 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作为成语,怎样理解其寓意。 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一体会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